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的今天9月17日 中日甲午海戰爆發

歷史上的今天9月17日 中日甲午海戰爆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894年09月17日 中日甲午海戰 鄧世昌壯烈殉國

在121年前的今天,1894年9月17日 (農曆八月十八),中日甲午海戰 鄧世昌壯烈殉國。日本自從1868年明治維新以後,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它看到歐美殖民主義者紛紛侵佔中國領土,也對中國虎視眈眈。1894年,日軍挑起了侵略朝鮮和中國的中日甲午戰爭。由於清政府妥協退讓,清軍在朝鮮牙山慘敗。9月初,平壤吃緊,戰火眼看就要燒到中國境內,在國內輿論的壓力下,李鴻章不得不增兵朝鮮。

9月17日,海軍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艦隊完成護送援軍任務準備返回旅順時,在鴨綠江口的大東溝黃海海面上與日本艦隊遭遇,雙方展開激戰。中國有10艘軍艦,日本有12艘軍艦,總的看來雙方旗鼓相當。戰鬥剛一打響,主帥丁汝昌就身負重傷,帥旗也被炮火擊落,桅杆倒坍,艦隊失去了統一指揮,旗艦上炮彈也馬上用完。在這十分不利的危急時刻,北洋艦隊的絕大多數官兵沒有退縮,“致遠”號管帶鄧世昌挺身而出,主動擔負起指揮艦隊作戰的重任。

歷史上的今天9月17日 中日甲午海戰爆發

鄧世昌,廣東省番禺縣人。幼年時代,他親眼目睹外國侵略者的兇殘,深感中華民族的苦難,開始萌發愛國思想。14歲時他考入福州船政學堂學習,成績優秀。畢業後,他歷任“海東雲”、“振威”、“鎮北”、“揚威”等艦管帶,1879年調北洋艦隊,任“致遠”艦管帶。鄧世昌“治事精勤”、“西學湛深”,平素愛護士卒,生活簡樸,因而深得部下愛戴,是當時中國海軍中不可多得的將才。這次海戰中,鄧世昌英勇無畏。在他的指揮和影響下,“致遠”號官兵在戰鬥中表現得格外勇敢。也正是因爲“致遠”號的勇往直前,它中彈最多,傷痕累累,最後艦上彈藥也快要用完了。但鄧世昌臨危不懼,下令開足馬力向敵人的主力艦——“吉野”號撞去,準備和它同歸於盡。但“致遠”號速度遠不及“吉野”快,沒有追上它。最後,“致遠”號被“吉野”號發射的魚雷擊中,鄧世昌和艦上的200多名官兵全部壯烈犧牲。

  1905年09月17日 慈禧派五大臣出國考察

在110年前的今天,1905年9月17日 (農曆八月十九),慈禧派五大臣出國考察。1905年9月17日,慈禧派五大臣出國考察。清政府爲挽救危局,不得不接受資產階級改良派立憲口號,掛起預備立憲招牌,特派載澤、戴鴻慈、徐世昌、端方、紹英等五大臣分赴東西洋各國考察政治。因吳樾炸彈謀殺案推遲幾個月才成行。徐世昌獲任新職,紹英謀殺案中受傷,着尚其亨、李盛鐸代替。

是中國清朝政府繼自強運動(洋務運動、1861年-1895年)、維新運動(1895年-1898年)之後推動的第三次大型改革,目的在使大清帝國成爲君主立憲政體的國家。清政府在義和拳亂與列強幹涉後實施“庚子後新政”,派遣大臣前往海外考察列強各國實施憲政內容。慈禧太后根據清宗室載澤、端方等五大臣的意見,於光緒三十三年(1906年)下詔預備立憲。

1907年,清政府在中央籌設資政院,在各省籌設諮議局。張謇、湯壽潛等人在上海成立預備立憲公會,之後各地立憲公會紛紛建立。清國各地(特別在湖廣、兩江一帶)主張立憲的政治團體陸續發表宣言,鼓吹實行君主立憲政體,同時發起國會請願運動,提出速開國會、頒佈憲法、縮短預備立憲期限等訴求。

歷史上的今天9月17日 中日甲午海戰爆發 第2張

1908年,清政府頒佈《欽定憲法大綱》,規定大清帝國萬世一系,同時宣佈“九年後實行立憲”。1909年(宣統元年)九月,各督、撫次第奏報舉行各省諮議局選舉。1910年(宣統二年)九月初一日,資政院舉行第一次開院禮。資政院開議前後,國會請願運動也進入最高潮。直隸、山西、河南、四川、福建等省先後出現數千人集會,要求督撫代奏請願呈稿。湖北集會倡議“不開國會﹐不承認新捐”。北京方面,國會請願代表團迭向資政院和攝政王上書,資政院除代奏請願外並通過了陳請速開國會專折。在聲勢浩大的請願運動壓力下,十八個督撫、將軍、都統由東三省總督錫良領銜聯名奏請立即組織內閣、翌年開設國會。清朝廷震驚之下,於11月14日宣佈縮短預備立憲期限爲五年,國會開設之前先設責任內閣。

  1862年09月17日 美國南北戰爭中的安提耶坦戰役爆發

在153年前的今天,1862年9月17日 (農曆八月廿四),美國南北戰爭中的安提耶坦戰役爆發。

麥克萊倫指揮的87000人的波托馬克軍團,迎戰羅伯特.李指揮的渡過波托馬克河的北弗吉尼亞軍團(40000人)。當日,北軍傷亡12401人(其中陣亡2108人),南軍傷亡10316人(其中陣亡1546 人),當日成爲南北戰爭中傷亡最高的一天。

歷史上的今天9月17日 中日甲午海戰爆發 第3張

評論:羅伯特.李遭到重創後撤退,而麥克萊倫未能抓住戰機殲滅南軍主力。

  1908年09月17日 第一次飛機失事死亡事件發生

在107年前的今天,1908年9月17日 (農曆八月廿二),第一次飛機失事死亡事件發生。1908年9月17日,美國陸軍通訊兵中尉托馬斯-E-塞爾夫裏奇在由奧維爾-萊特駕駛的飛機失事中身亡。塞爾夫裏奇,時年26歲,他是萊特兄弟開闢了航空新紀元以來在飛機失事中死亡的第一人。奧維爾-萊特身受重傷,但可望恢復健康。

歷史上的今天9月17日 中日甲午海戰爆發 第4張

飛機失事發生於弗吉尼亞的梅爾堡。奧維爾-萊特一直在那裏進行一系列的飛行以證明這架飛機符合美國國防部所定的各項要求。他與塞爾夫裏奇在2000觀衆的面前於當天下午5時14分起飛,這是觀看飛行的人數最多的一次。這架雙引擎飛機繞起飛的檢閱場飛了3圈。這時左螺旋槳的一個葉片斷了。飛機向下俯衝75英尺撞到地面。塞爾夫裏奇,頭骨骨折,沒有醒過來。他在下午8時10分死去。國防部長魯克賴特說這一事故不會使陸軍的飛行試驗中止。

  1949年09月17日 楊虎城被祕密殺害

在66年前的今天,1949年9月17日 (農曆閏七月廿五),楊虎城被祕密殺害。1949年9月17日,楊虎城將軍在重慶被國民黨特務祕密殺害,終年56歲。

楊虎城,陝西蒲城人。1892年生,早年曾參加辛亥革命,1924年加入國民黨,歷任國民黨第十七路軍總指揮,陝西省主席等職。1936年12月,與張學良發動了“西安事變”,逼迫蔣介石抗日。後辭職出國考察。全面抗戰爆發後,楊虎城於1937年11月回國參加抗戰,隨即被介石逮捕。1946年在重慶政協會議上,毛澤東曾提出釋放楊虎城,被蔣介石否決。1949年蔣介石“引退”後,代總統李宗仁曾下令釋放張學良、楊虎城,但因蔣阻撓,沒有執行。

歷史上的今天9月17日 中日甲午海戰爆發 第5張

本月蔣介石下達殺楊命令,特務們將楊虎城從貴陽押解到重慶中美合作所松林坡的戴公祠內祕密殺害。同時被害的還有楊虎城的兒子楊拯中及不滿10歲的女兒、楊虎城祕書宋崎雲夫婦及孩子宋振中、副官閻繼明、警衛員張醒民。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