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的今天11月5日 蘇丹反擊英國“遠征軍”

歷史上的今天11月5日 蘇丹反擊英國“遠征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883年11月05日 蘇丹反擊英國“遠征軍”

在131年前的今天,1883年11月5日 (農曆十月初六),蘇丹反擊英國“遠征軍”。

19世紀70年代以後,蘇丹成了英國的勢力範圍,蘇丹人民受着埃及蘇丹和英國殖民者的雙重壓迫,一支以馬赫迪爲首的人民起義軍誕生了,“寧拼千條命,不繳一文稅”,“建立普遍平等、處處公正的美好社會”的口號,響徹了整個蘇丹大地。

歷史上的今天11月5日 蘇丹反擊英國“遠征軍”

馬赫迪是一位富有軍事才能的起義軍領袖,他知道自己的部隊裝備差,人員又都缺少戰鬥經驗。因此,他果斷地把隊伍拉進地勢險要、羣衆基礎好的卡迪爾山區,成功地粉碎了政府討伐軍接二連三的圍剿。並以該地爲根據地,不斷壯大隊伍,作好進攻的準備。1882年,馬赫迪親率起義軍走出山區,向政府軍發起了攻擊。1883年初,他攻佔了蘇丹的第二大城市烏拜伊德,震動了全蘇丹,把全國武裝鬥爭形勢推向高潮。英國殖民當局和赫迪夫政府爲了挽回這一局面,調集了一支裝備精良,包括步、騎兵和炮兵在內共1.2萬人的遠征軍,向馬赫迪起義軍發動了猛烈地進攻。戰鬥開始於1883年11月5日,馬赫迪巧妙地採用一堅壁清野、誘敵深入的戰術,先把敵人誘至烏拜伊德以南的希甘,然後一舉把遠征軍緊緊包圍了起來。在起義軍的猛烈攻擊下,遠征軍的司令官希克斯被當場打死,遠征軍這支部隊也徹底垮了。從希甘戰役勝利以後,敵我雙方的形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起義軍的實力超過了敵軍,促進了國內民族民主聯合陣線的形成。

  1688年11月05日 荷蘭執政威廉率領軍隊登陸英國,光榮革命爆發

在326年前的今天,1688年11月5日 (農曆十月十三),荷蘭執政威廉率領軍隊登陸英國,光榮革命爆發。

1688年11月5日荷蘭執政威廉率領軍隊登陸英國,起兵反對他的岳父、英國國王詹姆士二世,光榮革命爆發

光榮革命(Glorious Revolution),是指英國一場和宗教有關的非暴力宮廷政變,發生在1688年到1689年。1685年詹姆斯二世不顧國內的普遍反對,違背以前政府制定的關於禁止天主教徒擔任公職的“宣誓條例”,委任天主教徒到軍隊裏任職。此後進而任命更多的天主教徒到政府部門、教會、大學去擔任重要職務。1687年4月和1688年4月先後發佈兩個“信仰自由宣言”(Declaration of Liberty of Conscience),給予包括天主教徒在內的所有非國教徒以信教自由,並命令英國國教會的主教在各主教區的教壇上宣讀,引起英國國教會主教們的普遍反對同時詹姆斯二世殘酷迫害清教徒。還向英國工商業主要競爭者——法國靠攏,危害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

歷史上的今天11月5日 蘇丹反擊英國“遠征軍” 第2張

1688年6月20日,詹姆斯得子。其信仰英國國教的女兒瑪麗沒有希望繼承王位。當時,支持議會的輝格黨(the Whigs)人與部分託利黨(the Tories)人爲避免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傳位給剛出生的兒子,而把詹姆士二世廢黜。在廢黜國王之後,由輝格黨和託利黨的7位名人出面邀請詹姆斯二世的女婿、荷蘭執政奧蘭治親王威廉來英國,他們把王位傳於原本的繼承者,詹姆士二世的女兒瑪麗和時任荷蘭奧蘭治執政的女婿威廉。1688年11月5日威廉率領1.5萬人在托爾灣登陸。詹姆士二世倉惶出逃德意志,途中被截獲送回倫敦。後經威廉同意,詹姆斯二世逃亡法國。議會重掌大權,1689年1月在倫敦召開的議會全體會議上,宣佈詹姆斯二世遜位,由威廉和瑪麗共同統治英國,稱威廉三世和瑪麗二世。同時議會向威廉提出一個《權利宣言》。宣言譴責詹姆斯二世破壞法律的行爲;指出以後國王未經議會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不經議會同意不能徵收賦稅;天主教徒不能擔任國王,國王不能與天主教徒結婚等。威廉接受宣言中提出的要求。宣言於當年10月經議會正式批准定爲法律,即《權利法案》。因爲這場革命沒有人命傷亡或者受傷,故史稱光榮革命。至此,英國議會與國王近半個世紀的鬥爭以議會的勝利而告結束。

  1757年11月05日 普魯士軍隊與歐洲聯軍進行羅斯巴赫會戰

在257年前的今天,1757年11月5日 (農曆九月廿四),普魯士軍隊與歐洲聯軍進行羅斯巴赫會戰,普魯士軍隊取得勝利。

1757年11月5日,普魯士軍隊與歐洲聯軍進行羅斯巴赫會戰,普魯士軍隊取得勝利。

歷史上的今天11月5日 蘇丹反擊英國“遠征軍” 第3張

1756年至1763年,英國、法國爲爭奪殖民地和商業霸權以及普魯士、奧地利爭奪中歐霸權而發生了英國、普魯士、漢諾威聯盟與法國、奧地利、俄國、薩克森、瑞典、西班牙聯盟之間進行的史稱七年戰爭。七年戰爭中,法、奧、俄、瑞分別從西、南、東、北四個方向進擊,企圖圍殲普軍並肢解普魯士。面對來犯重兵,普王弗里德里希二世決心在敵形成合圍前,於分兵抗擊的同時,殲滅最弱的西路法奧聯軍,爾後伺機打破敵戰略包圍。1757年10月,法奧聯軍4.5萬人進佔萊比錫西南城鎮魏森費爾斯。普王率軍2.2萬人由萊比錫進軍魏森費爾斯,尋機與法奧聯軍交戰。11月初,法奧聯軍北渡薩勒河,退至米謝爾恩。普軍尾隨渡河,先是設營於布羅因斯多夫,後移營至羅斯巴赫,併力圖誘敵來攻。11月5日,聯軍以步兵居中,前後爲騎兵,分三路縱隊,由北向南,爾後向東迂迴普軍左翼。當聯軍進至羅斯巴赫正南方向後,普軍判明聯軍企圖向自己側後迂迴時,迅即調整部署,將主力調至羅斯巴赫東北方向的兩小高地隱蔽,形成炮兵居中、騎兵在左、步兵在右的半月形戰鬥隊形。聯軍誤以爲普軍在潰逃,遂加快前進速度。此時,普軍騎兵首先向敵發起衝擊,炮兵隨之齊射,步兵隨後發起衝擊,聯軍頓時亂作一團。戰至天黑,聯軍全面崩潰,撤回薩勒河南岸。此戰,普軍以傷亡550人的較小代價斃傷敵3000人,俘敵近5000人,從而打破了聯軍的戰略包圍。

  1905年11月05日 沙皇尼古拉二世殘暴屠殺猶太人

在109年前的今天,1905年11月5日 (農曆十月初九),沙皇尼古拉二世殘暴屠殺猶太人。

歷史上的今天11月5日 蘇丹反擊英國“遠征軍” 第4張

1905年11月5日,沙皇尼古拉二世爲了結束長達一年之久的反對他的統治的抗議活動,曾發表宣言答應擴大他的臣民的政治權利。可是時隔幾天,卻又發生了以反對猶太人爲主要目標的新的暴力行爲,1000多名猶太人在俄國的敖德薩被打死。這次屠殺是反對軍官和政府官員們煽動農民乾的。因爲他們認爲前一年的抗議浪潮得到了猶太人的支持。美國猶太人領袖呼籲對劫餘的猶太人進行援助,他們已經籌集起7萬美元。

  1996年11月05日 克林頓再掌白宮

1996年11月5日,四年一度的美國大選揭曉,到當晚美國東部時間9時許,來自各州的投票結果顯示,克林頓已獲得了當選總統所需的270張選舉人票,此後陸續傳來的投票結果說明,克林頓以較大優勢擊敗共和黨挑戰者鮑伯·多爾贏得1996年大選,成爲美國第53屆總統,他是也自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之後競選連任成功的第一位民主黨總統。

克林頓贏得今年大選已在意料之中,人們關注的是克林頓能以多大的優勢贏得這場選舉。從目前情況看,就獲得選舉人票多寡而言,克林頓可謂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最終結果是克林頓已獲得379張選舉人票,而多爾只得了159張,改革黨候選人佩羅一張沒有。在全美75%已統計的選民投票國,克林頓獲得了50%,多爾爲42%,佩羅爲8%,若這種形勢繼續保持不變的話,那麼克林頓完全實現了他本人對這次總統選舉的期望。

選舉結果自然對多爾是一個嚴重的打擊,不過令多爾感到安慰的是在選民投票中他的得票率比先前的各類民意測驗提高了幾個百分點,與克林頓的差距也只有一位數,實際競選情況比專家們預測得要激烈些。第三黨候選人佩羅上次即與選舉人票無緣,此次也不例外。這次他的8%選民得票率較其1992年首次參選所獲的19%也有大步的倒退,佩羅領導的改革黨在選民中的影響力正迅速下降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歷史上的今天11月5日 蘇丹反擊英國“遠征軍” 第5張

多爾雖沒能入住白宮,但在選舉形勢上共和黨也不是一片漆黑。共和黨在國會的選舉表現不俗,共和黨維持其參院多數黨地位已成定局,而衆院選舉情況顯示,共和黨控制衆院也更有希望。白宮、國會分別由民主共和兩黨控制的趨勢一時難以改變。克林頓第二任期的日子看來不會比以前好過。

與往年大選相比,今年選舉有不少特點,其一是選舉自始至終比較平淡,缺少波瀾起伏,被人們稱爲“本世紀最乏味的大選”、從大選一開始,克林頓在民意測驗中便以較大優勢領先多爾,並一直保持到大選前的最後一刻。正因爲選情始終沒有變化,選民及新聞媒介對此次選舉的關注程度和報道量都有所下降。據粗步估計,今年參加投票的選民佔適齡選民的49%,是1924年來最低的一次。(www.Lssdjt.com)

本屆大選的還有一個特點是,克林頓所獲選票來自婦女的投票佔相當大的比重。投克林頓和多爾票的男性選民各佔44%,但投他們兩位的女性選民卻各佔54%和37%,兩者相差近17個百分點,這是美國大選中出現的最大的性別差距,克林頓之所以受到婦女選民的青睞與近兩年他強調教育、環境、家庭,限制槍支等這些婦女關心的問題有密切的關係。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