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的今天5月19號 列強帶兵入京保護使館

歷史上的今天5月19號 列強帶兵入京保護使館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00年5月19日 (庚子年四月廿一)列強要求帶兵入京保護使館

在116年前的今天,1900年5月19日 (農曆四月廿一),列強要求帶兵入京保護使館。

5月19日,法國大主教樊國樑致函畢盛,因義和團在京師及直隸發展迅猛,請派法國武裝人員駐北堂,“保護我們和我們所有的東西”。

26日,各國駐京使團召開會議,討論了樊國樑信件及中國政治局勢,決定照會清朝政府,強烈要求鎮壓義和團運動。21日,外交使團首席公使、西班牙駐華公使葛絡幹向總署提交照會:“我榮幸地將各國駐北京使節昨日通過的決議原文通知殿下和閣下。‘外交團根據已經頒佈的鎮壓義和拳的上諭,提出如下要求:一、凡參與拳會操練,或在街頭製造騷亂,或繼續張貼、印刷或散發威脅外國人之揭帖者,均予逮捕,二、義和拳集會之廟字或場所的所有人和監護人,均予逮捕;凡與義和拳共同策劃犯罪活動者,均作義和拳論處。三、凡負有責任採取鎮壓措施之官員,犯有玩忽職守或縱容暴徒之罪行者,均予懲罰。四、凡企圖殺人放火、謀財害命之首惡,均予處決。五、凡在目前騷亂中幫助及指點義和拳者,均予處決。六、在北京、直隸及北方其他各省公佈這些措施,以便人人知曉。’外交團還要我通知殿下和閣下,他們等待對此要求儘快給予令人滿意的答覆。”

歷史上的今天5月19號 列強帶兵入京保護使館

設在使館的法國兵營

28日,各國駐華公使再次集會,決定調衛隊保護各國使館。葛絡幹照會總署,要求清廷爲調兵進京“提供運輸便利”。

29日,總署答覆各國公使照會,拒絕外國軍隊前來北京。裕祿命令“不準美兵艦所派進京保護使館之水兵,由鐵路火車上裝載進京”。當天,英、法、俄、美公使往總署交涉,聲稱:“鑑於嚴重局勢和中國軍隊的不可靠,各國使節爲保護在北京的歐洲人的生命,必須立即調來衛隊。如果他們給予便利,衛隊的人數將是很少的,但若拒絕給予便利,則人數必定增加。在後面的這種情況下,對中國政府可能產生嚴重的後果。”

同時,各國公使分別電令集中於大沽口外各國艦隊派兵入京。中午12時,日軍20名自塘沽乘火車赴津;下午5時,美軍120名自大沽乘船赴津,作入京準備。法駐津總領事杜士蘭面告裕祿:“各國此次送兵進京,並非與中國爲難,不過自爲保護起見。”“兵今日均已到津,無論總署準否,定準明日赴都。”

31日,清廷在無奈之下,同意各國派兵入京護館,但要求每館以二三十人爲率。總署致電裕祿雲:“洋兵護館,準由火車運送,但人數不得過多,致礙邦交。”

當晚7時,英、俄、日、法、美、意等國軍隊共356人,自津抵京。據裕祿向總署電報說:“計英國兵官三員、兵七十二名,美國兵官七員、兵五十六名,意國兵官三員、兵三十九名,日本兵官二員、兵二十四名,法國兵官三員、兵七十二名,俄國兵官四員、兵七十一名,共計各國兵官二十二員、兵三百三十四名,均隨帶槍械。”

1921年5月19日 (辛酉年四月十二)中國北方發生饑荒一萬多兒童餓死

在95年前的今天,1921年5月19日 (農曆四月十二),中國北方發生饑荒,一萬多兒童餓死。

歷史上的今天5月19號 列強帶兵入京保護使館 第2張

農民的孩子餓死路旁

據《申報》5月19日報道說,今年春天以來,北方持續乾旱,饑荒愈發嚴重。唐山、內任等五縣饑荒尤爲嚴重。記者所到之處,樹皮被剝光吃淨,沿途餓斃者無人掩埋。曝屍荒野。田內禾苗枯死,不見綠色。村鎮人煙稀落,房屋頹敗,一片凋敝景色。逃荒者四處奔走,無力維持最低限度之溫飽,老弱病殘者和兒童生計更無保障。

據不完全統計,至5月中旬爲止,兒童死於飢餓者已達12377人。被販賣者達5057人。人價低廉,每一兒童最少只一元錢,最高價也不過50元而已。

1938年5月19日 (戊寅年四月二十)徐州會戰失利

在78年前的今天,1938年5月19日 (農曆四月二十),徐州會戰失利。

歷史上的今天5月19號 列強帶兵入京保護使館 第3張

進入徐州的日軍舉行入城式

臺兒莊戰役的勝利,並沒有改變抗日戰場的基本形勢。上月7日,日本大本營下達徐州作戰命令:決定集中華北與華中兵力共30萬人夾擊徐州。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爲了防止日軍長驅直入武漢,遂決定在徐州進行抵抗,先後增調部隊20餘萬人,連同原有部隊共約60萬人,全部投入作戰第一線,分兵把守在西起微山湖,經嶧縣、蘭陵、向城,東至郯城一線,長達300餘里。由於兵力分散,會戰一開始就陷入被動局面。

5月初,日軍南北兩路從徐州兩翼插入迂迴,切斷了中國守軍的退路,使中國軍隊立即陷入極端混亂之中,幾十萬大軍迅速崩潰,在徐州以北,日軍第十四師團從濮城南渡黃河,攻陷菏澤、鄆城,5月中進入蘭封東側,切斷隴海路;在徐州南,日軍第一0一師團從蘇北東臺出發,沿運河北進,於5月初攻佔阜寧,策應北線之敵南下:日軍第六師團進入合肥附近,牽制中國守軍力量;日軍主力第三、第九、第十三師團在裝甲部隊和空軍配合下,沿津浦路西側北犯,至5月18日先後陷宿縣、蕭縣,並有一部進至隴海路黃口車站。至此,日軍形成對徐州的四面合圍之勢,中國守軍被迫步步退縮。

爲防止被日軍殲滅,5月15日,第五戰區主力奉命向西南方向突圍,撤退到皖西和豫南地區,只留少數部隊利用蘇北、魯西各城寨與日軍周旋,以延緩其向隴海鐵路的進攻。19日,徐州失陷。

1938年5月19日 (戊寅年四月二十)中國空軍遠征日本國土

在78年前的今天,1938年5月19日 (農曆四月二十),中國空軍遠征日本國土。

歷史上的今天5月19號 列強帶兵入京保護使館 第4張

徐煥生領隊駕機遠征日本歸來

5月19日,中國空軍遠征日本本土。空軍第十四隊隊長徐煥生、第八大隊第十九隊副隊長佟彥博各駕飛機一架,自寧波夜飛日本長崎、福岡、久留米、佐賀及九州各城市散發傳單。此爲日本有史以來第一次被他國飛機襲擾。

22日,周恩來、王明、吳玉章代表中共中央和八路軍辦事處對凱旋歸來的中國空軍人員進行慰問,周恩來發表講話,讚揚他們的成績。

1962年5月19日 (壬寅年四月十六)著名教育家梅貽琦去世

在54年前的今天,1962年5月19日 (農曆四月十六),著名教育家梅貽琦去世。

歷史上的今天5月19號 列強帶兵入京保護使館 第5張

梅貽琦(1889-1962),字月涵,爲梅曾臣長子,在堂兄弟中排行第五。1889年12月29日(距今127年)生於天津。1904年南開中學第一期學生,與周恩來交往甚密。1908年梅貽琦入保定高等學堂,“庚子賠款”留學美國,獲電機工程碩士學位,回國後於1916年擔任清華大學任教清華大學物理教授,先後任教務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1931年—1948年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清華大學歷史上任期最長的校長。抗日戰爭時,清華與北大、南開三校合併爲西南聯合大學,梅暫時以校務委員會常委兼主席身份主持校務。1937年任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校務委員會常務委員,翌年任西南聯合大學校務委員會常委兼主席。1945年日本投降後,回北平籌備覆校,繼續擔任校長,直到1948年12月清華園解放前夕。1953年任中華民國教育部在美文化事業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1955年奉召返臺,在臺灣新竹將清華大學覆校,並籌辦清華原子科學研究所。1958年7月任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兼清華大學校長。1959年兼任中華民國國家長期發展科學委員會副主席。 在他任校長的17年裏,清華大學得到長足發展,全校設有文、理、工、法、農等5個學院26個系,在校師生2400多人。

梅貽琦晚年居住在美國和臺灣,梅貽琦於1955年由美去臺灣,用清華基金籌辦"清華原子科學研究所"(後擴展爲新竹清華大學)。1960年5月患病入臺大醫院療養。1961年2月奉準辭教育部長,仍兼原子能委員會主任委員。1962年2月當選中研院院士。1962年5月擔任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1962年5月19日病逝於臺北。其夫人韓詠華,應周總理之邀,1977年由美國回到北京定居。

梅貽琦個性沉靜,寡言、慎言,葉公超用“慢、穩、剛”三個字形容他。“身教重於言教”及“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的教育名言身爲世人推崇。梅校長對清華大學的成長貢獻巨大,受到所有清華人的崇敬。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