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的今天5月12日 盧西塔尼亞號客輪被德軍魚雷擊沉

歷史上的今天5月12日 盧西塔尼亞號客輪被德軍魚雷擊沉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15年05月12日 盧西塔尼亞號客輪被德軍魚雷擊沉

在100年前的今天,1915年5月12日 (農曆三月廿九),盧西塔尼亞號客輪被德軍魚雷擊沉。1915年5月12日,英國“盧西塔尼亞”號客輪被擊沉,至少有124名美國人喪生,威爾遜總統爲此向德國政府提出強烈抗議。

威爾遜的照會明天將由大使傑拉德轉交德國外交部。照會指控德國的行動違反國際法。“根據人道主義和國際法”,照會中指出,美國提出如下要求,中立國人員有權利乘坐中立國船隻或交戰國船隻,保證不再發生襲擊運載非戰鬥人員的商船的事件。肯納德輪船公司的“盧西塔尼亞”號客輪是在5月8日被一艘德軍潛水艇發射的兩顆魚雷擊中的。當時它從紐約返航,駛近英格蘭的利物浦港,船上載有1251名旅客和650名船員。一顆魚雷擊中了船的前方,另一顆則擊中了船尾的發動機艙。當時是下午大約2點鐘。該輪位於愛爾蘭島金塞爾鎮附近10英里的海域,輪船幾乎是立即便開始傾斜,其速度之快致使很多救生艇來不及下水。船左側的救生艇除兩隻外,其餘全部擠滿了人。很多幸存者紮上了救生帶,跳入海里,其他人在船員們的指揮下擠入救生艇。

儘管這樣努力,但是據統計傷亡仍然很大。旅客當中有1000多人還沒有被找到下落,其中包括124名美國人。傷亡人員中一等艙旅客較多,因爲當魚雷擊中時,他們大多數人正在吃午餐。當時很多人到甲板下面的客艙去了,回到甲板時發現船正在下沉。“盧西塔尼亞”號客輪的沉沒及許多美國人的喪生所引起的憤慨勝過任何一次潛艇戰爭事件。德國對這次事件做出了反應,他指出報紙上曾刊登過廣告,警告中立國人員不要乘坐參戰國的船隻。這個廣告在“盧西塔尼亞”號出發不久前登出的。德國政府還爭辯說,“盧西塔尼亞”號裝有運給英國的軍人,而英國對此予以否定。

歷史上的今天5月12日 盧西塔尼亞號客輪被德軍魚雷擊沉

威爾遜總統給德國的照會可能平息國內一些政敵的怒氣,因爲威爾遜最近在費城的一次講話激怒了他們。在那篇演講中,總統說到“自尊者不屑動武,正義之邦不必以武力使人信服其主義”。威爾遜的講話受到很多持不同政見者的批評。其中一個是前任總統西奧爾-羅斯福,他指責擊沉“盧西塔尼亞”號客輪的行爲是一種“海盜行爲”。

  1936年05月12日 國民黨元老胡漢民病逝

在79年前的今天,1936年5月12日 (農曆閏三月廿二),國民黨元老胡漢民病逝。

胡漢民,原名衍鴻,字展堂。廣東番禹人。1879年(清光緒五年)12月9日生。1902年與吳稚暉等東渡日本求學。1905年加入同盟會,被推爲評議院議員,並任《民報》編輯。辛亥革命時被推爲廣東都督。1913年被袁世凱免職。1914年隨孫中山在日本東京組織中華革命黨,任政治部部長,主編《民國》雜誌。1917年孫中山成立護法軍政府時任交通部部長。

歷史上的今天5月12日 盧西塔尼亞號客輪被德軍魚雷擊沉 第2張

“五四”運動後在上海蔘加創辦《建設》雜誌,鼓吹新文化運動。1924年國民黨改組,被選爲中央執行委員。孫中山北上時,代理大元帥職。1925年7月任廣州國民政府外交部長。因涉嫌刺殺廖仲愷及國民黨內部派系鬥爭等原因去職。1927年與蔣介石同謀發動反革命政變,歷任南京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主席,立法院院長。1931年與蔣爭權,被軟禁,“九一八”事變後獲釋。1933年在香港辦《三民主義》半月刊,標榜抗日、反蔣、反共。1935年國民黨五屆一中全會夏被推爲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同年5月12日因腦溢血在廣州病逝。

  1940年05月12日 日軍執行“101號作戰協定”空襲重慶

在75年前的今天,1940年5月12日 (農曆四月初六),日軍執行“101號作戰協定”空襲重慶。

1940年5月12日到5月30日,日機轟炸重慶13次,出動飛機608架次,投彈419噸。月初,日本大本營指示中國派遣軍”可自今日起實施空中進攻作戰“。接到這一指示後,中國派遣軍立即命令第三飛行團與海軍協作,轟炸重慶等城市。爲集中轟炸重慶,日本海軍專門組成以山口多聞海軍少將爲司令的“聯合空襲部隊”。5月13日,第三飛行團與“聯合空襲部隊”達成《陸海軍101號作戰協定》,決定由陸軍派出81架飛機,海軍派出212架飛機,“以挫傷敵之抗戰意志”。轟炸時間自5月中旬起約三個月。5月19日,日軍還從華南調來第十四、第十五航空隊,編入“聯合空襲部隊”。

歷史上的今天5月12日 盧西塔尼亞號客輪被德軍魚雷擊沉 第3張

同一天,日本“聯合空襲部隊”爲殲滅中國空軍,掌握制空權,首先襲擊了重慶附近的白市驛機場和梁山機場,並轟炸了成都、溫江、南充、宜賓等地。5月20日,日機把轟炸重點轉向重慶。每天分作二至三批,連日轟炸重慶。重慶市內硝煙瀰漫,橫屍滿地,到處廢墟。

  1943年05月12日 日本在臺灣實行海軍“志願兵制度”

在72年前的今天,1943年5月12日 (農曆四月初九),日本在臺灣實行海軍“志願兵制度”。

1943年5月12日日本在臺灣開始實行海軍“志願兵制度”,誘使臺灣青年到大陸和東南亞戰場充當戰爭工具。

在64年前的今天,1951年5月12日 (農曆四月初七),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成功。

歷史上的今天5月12日 盧西塔尼亞號客輪被德軍魚雷擊沉 第4張

1951年5月12日,美國政府報道,在太平洋中部進行的原子武器試驗使氫彈研製工作有了明顯進展。在略去了這些試驗全部細節的聲明中,原子能委員會和國防部說:“已經獲得了預想不到的進展。

洛杉磯科學實驗室的阿爾文-C-格雷夫斯告訴記者說,已獲得了關於熱核反應的“更有用的數據”。熱核反應是氫彈爆炸的必要條件。利用太陽基本能源的這種炸彈的破壞性將比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大上百倍。政府聲明說,原子能技術發展得十分迅速,因此在太平洋埃尼威托克島上進行的試驗將比以往要頻繁。

  1993年05月12日 河姆渡遺址博物館開放

在22年前的今天,1993年5月12日 (農曆閏三月廿一),河姆渡遺址博物館開放。

被列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河姆渡遺址發現於1973年,它是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的氏族村落遺址,反映了約7000年前長江流域氏族的情況。河姆渡遺址總面積4萬平方米,經過兩次局部發掘,共出土骨、石、木、陶等各種文物7000餘件,還發現大量栽培稻穀和木建築遺蹟。在衆多的出土文物中,最重要的是發現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穀,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豐富的稻作文化遺址。它的發現,不但改變了中國栽培水稻從印度引進的傳統傳說,許多考古學者還依此認爲河姆渡可能是中國乃至世界稻作文化的最早發源地。這裏有世界上最早的木構水井;世界上最早的木製水上交通工具;河姆渡遺址還出土了大量豐富的陶器,世界上最早的漆器就擺在博物館的陳列櫃裏,它的出土,使人類使用生漆的歷史一下子提早到7000年以前。河姆渡人在藝術世界裏同樣也創造了輝煌的成就,河姆渡的驚人發現,證明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都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它導致了對中國史前史的修正,以及對華北、華東兩種文化共存的承認。

河姆渡遺址博物館位於遺址西北側,是1991年國家和地方共同出資興建的,佔地1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200平方米,館舍共有6幢建築,品字形佈局,根據博物館功能要求,分爲展廳、庫房、業務行政用房3個部分,單體間有走廊相通,體現有分有合,離而不散、聚零爲整,渾然一體的建築格局。博物館大門正上方,懸掛着一塊長6.5米、高1.8米的匾額,江澤民總書記題寫的“河姆渡遺址博物館”八個大字金光閃閃。

歷史上的今天5月12日 盧西塔尼亞號客輪被德軍魚雷擊沉 第5張

建築形式設計上,依據河姆渡文化“幹欄式”建築“長券、短檐、高牀”的特點,依託456根樁基,構築成高於地面的架空層,坡層頂面上5-7組交錯構件,象徵7000年前榫卯木作技術,序廳屋頂形式似一隻展翅翱翔的鯤鵬,表現河姆渡先民愛鳥、崇鳥的文化信仰,建築構件中最長的樑長34米,重80多噸,仿古而不泥古,氣勢宏偉。建築色彩方面,屋面選用咖啡色陶製波形瓦,外牆用無光無油陶土毛面磚,給人古樸、粗野的感覺,但室內裝飾則是鋁合金門窗、噴塑牆面、大理石、磨石子地坪,在乳白色筒狀吸頂燈的照射下,有一種浪漫情調,顯示設計者的原始建築風貌和現代建築技術相結合的獨特構思。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