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的今天9月15日 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出生

歷史上的今天9月15日 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出生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9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760年前的今天,1254年9月15日 (農曆八月初二),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出生。

馬可·波羅(Marco Polo)[1254年9月15日~1324年],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商人。1254年生於意大利威尼斯一個商人家庭,也是旅行世家。他的父親尼科洛和叔叔馬泰奧都是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17歲時跟隨父親和叔叔,途經中東,歷時四年多來到中國,在中國遊歷了17年。回國後出了一本《馬可·波羅遊記》(又名《馬可·波羅行記》,《東方聞見錄》)。記述了他在東方最富有的國家——中國的見聞,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熱烈嚮往,對以後新航路的開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西方地理學家還根據書中的描述,繪製了早期的“世界地圖”。

歷史上的今天9月15日 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出生

《馬可·波羅遊記》,是歐洲人撰寫的第一部詳盡描繪中國歷史、文化和藝術的遊記。16世紀意大利收藏家、地理學家賴麥錫(Ramusio)說,馬可·波羅在1299年寫完《遊記》,“幾個月後,這部書已在意大利境內隨處可見”(注:Lach,p.35.)。在1324年馬可·波羅逝世前,《馬可·波羅遊記》已被翻譯成多種歐洲文字,廣爲流傳。現存的《馬可·波羅遊記》有各種文字的119種版本。《馬可·波羅遊記》在把中國文化藝術傳播到歐洲這一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西方研究馬可·波羅的學者莫里斯·科利思(MauriceCollis)認爲馬可·波羅的《遊記》“不是一部單純的遊記,而是啓蒙式作品,對於閉塞的歐洲人來說,無異是振聾發聵,爲歐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識領域和視野,這本書的意義在於它導致了歐洲人文科學的廣泛復興”

  1857年09月15日 美國第27任總統塔夫脫出生

在157年前的今天,1857年9月15日 (農曆七月廿七),美國第27任總統塔夫脫出生。

威廉·霍華德·塔夫脫(1857年9月15日-1930年3月8日)美國第27位總統(1909年3月4日--1913年3月3日) ,出生於俄亥俄州的豪門家庭,1887年任州高法院法官。1890—1892年任司法部副部長。1901年任菲律賓總督。1904年任陸軍部長。1908年,在羅斯福的支持下,獲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並在競選中獲勝。執政後,採取了對壟斷企業大開方便之門的“自由放任”政策。1909年通過《佩恩-奧爾德里奇法案》,規定了美國建國以來的最高關稅率,引起人民的強烈反對。在對外政策方面,塔夫脫提出“金元外交”,向外輸出剩餘資本,進行經濟滲透,干涉別國內政。加強侵略拉美國家。他的政策引起廣泛的不滿,連羅斯福也批評他。在1912年競選連任總統遭到失敗,輸給了新澤西州州長伍德羅·威爾遜。

歷史上的今天9月15日 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出生 第2張

卸任後去耶魯大學執教,任法學教授、律師協會主席。沃倫·哈定當總統後,塔夫脫被任命爲美國首席大法官。1930年從法官職位上退休,一年後因病逝世。

  1914年09月15日 興登堡再次打敗俄國人

在100年前的今天,1914年9月15日 (農曆七月廿六),興登堡再次打敗俄國人。

1914年9月15日,在保爾·馮·興登堡將軍和埃裏希·威廉·魯登道夫將軍指揮下的德國軍隊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第二次在馬蘇里亞恩湖戰役中擊退俄國軍隊的進軍。俄軍損失了12.5萬士兵,150門火炮和大約半數的運輸工具。但德軍在這場血戰中也並非沒有傷亡,他們當中有4萬人被倫南康普夫指揮的俄軍打死。

儘管在人數上佔優勢,但是俄軍無法戰勝興登堡的軍紀嚴明的軍隊。這次戰鬥的觀察家批評俄國指揮太差,缺乏有效的偵察和隱蔽手段以及聯絡失誤,這一切都導致了俄國人打敗仗。

這次勝利是德軍在8月末的坦納貝格戰役中令人心悅誠服地取勝之後的又一次勝利。這一次,在這條靠近波羅的海的東普魯士戰線上,興登堡軍隊打敗了由A-V-薩姆索諾夫將軍率領的俄國第二集團軍,使他們沒有佔領柯尼斯堡,10多萬俄軍被打死,500多門火炮被繳獲。此外,失魂落魄的薩姆索諾夫無法承受這次失敗的恥辱而自殺身亡。德國損失兵員總計有1萬至1.5萬之多。

歷史上的今天9月15日 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出生 第3張

坦納貝格之戰的勝利不僅提高了德軍在這場歐洲戰爭中的戰略地位,而且更主要的是在心理上激發了德軍的士氣。另外,協約國對俄國的信心正在減弱。

很明顯,興登堡的指揮以及他的經驗大大提高了德國軍隊的戰鬥力。他的輝煌生涯開始於1866年普-奧戰爭期間,在1870-l871年的普法戰爭中嶄露頭角。他在1878年奉命到總參謀部工作後到1911年退休前始終是一名強有力的、有影響的軍官。於是,當上個月戰爭爆發時,興登堡被召回,統帥德軍保衛東普魯士。他立即任命魯登道夫爲軍隊參謀長。

  1916年09月15日 坦克在“一戰”中首次使用大顯神威

在98年前的今天,1916年9月15日 (農曆八月十八),坦克在“一戰”中首次使用大顯神威。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決戰階段。1915年,德軍在東線取得了很大勝利,但並沒有達到制服俄國的目的。1916年,德軍調整部署,決定把重點放到西線。它打算首先擊潰西線的主力法國,如果英、法失敗了,俄國失去了西方財政和軍事的支援,也必然失敗。於是,西線的戰鬥空前激烈起來了。

1916年9月15日,英國軍隊和德國軍隊正在法國索姆河畔的戰場上進行炮戰。忽然,從英軍陣地裏,出來一個像鐵盒子似的龐然大物,橫衝直撞向德軍陣地捲來,彷彿什麼也阻擋不住它。而且一邊衝着,一邊還“咚咚咚”地開着炮。德軍連忙向它開炮,奇怪的是,這東西竟是刀槍不入,射上去的子彈卻又彈了回來。德軍傻了眼,一下子亂了陣,當然打了敗仗。

歷史上的今天9月15日 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出生 第4張

這怪東西就是坦克。坦克是一種全面的武器,能攻擊、防禦和運動。它身上裝着槍炮,能摧毀對方的陣地,爲步兵開闢道路。它堅韌的裝甲,能抵擋子彈和炮彈。它的速度很快,一小時能行駛70公里。坦克輪子外面有一副履帶,好像穿了一雙又寬又長的鞋子,增加了和地面接觸的面積。所以,坦克很重,但它在又鬆又軟的地上行駛也不會陷下去。

現在,人們已經制造出各種反坦克的武器,當然,坦克的性能也在不斷地改進。

  1939年09月15日 蘇軍擊敗日軍,諾門坎事件平息

在75年前的今天,1939年9月15日 (農曆八月初三),蘇軍擊敗日軍,諾門坎事件平息。

1939年9月15日,在中國土地上發生的日蘇衝突結束。今年5月,日軍在中國邊境諾門坎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反蘇武裝挑釁。先由僞滿洲國警備隊向諾門坎地區駐守的蒙古騎兵隊尋釁,隨後日本關東軍加入戰鬥,組建成第六集團軍。蘇聯針對日軍的武力威脅,成立了以朱可夫爲司令的第一集團軍和遠東方面軍以應敵。7月,日本關東軍向蘇、蒙軍發起進攻,遭到圍殲。8月29日,蘇、蒙軍由諾門坎前線發起總攻,擊潰殲滅日軍主力第二十三師團,日軍第六集團軍也損失近6萬人。9月15日,日本被迫與蘇聯在莫斯科簽訂《諾門坎協定》,規定雙方立即停戰,滿、蒙衝突地帶界線,由日、滿和蘇、蒙雙方各派2人組成委員會勘定。

歷史上的今天9月15日 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出生 第5張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