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的今天11月19日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出生

歷史上的今天11月19日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出生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328年11月19日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出生

在686年前的今天,1328年11月19日 (農曆十月十八),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出生。明王朝第一任皇帝。原名重八,後取名朱國瑞(1328-1398),出生於元朝文宗天曆元年八月初八(公曆1328年11月19日)丁未時(另一說是:農曆九月十八未時即10月21日),漢族,濠州(今安徽省鳳陽縣東)鍾離太平鄉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

他自幼貧寒,父母兄長均死於瘟疫,孤苦無依,入皇覺寺(位於鳳陽城西門外)爲小沙彌,兼任清潔工、倉庫保管員、添油工。入寺不到二個月,因荒年寺租難收,寺主封倉遣散衆僧,朱重八隻得離鄉爲遊方僧。後於至正八年又回到皇覺寺。因其友湯和(疑似)的一封信,參加了起義軍,並改名“朱元璋”意爲誅(朱)滅元朝的璋(璋,古代的一種玉器)。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蒙元暴政,在郭子興手下,率兵出征,有攻必克;因此郭便把養女馬氏嫁與了他,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馬大腳”馬皇后。郭死後統率郭部,任小明王韓林兒的左副元帥。接着以戰功連續升遷,至正十六年(1356年)諸將奉朱元璋爲吳國公。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即吳王位。

歷史上的今天11月19日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出生

至正二十七(1367)四月,吳王朱元璋命中書右丞相徐達爲徵虜大將軍、平章常遇春爲副將軍,率軍25萬,北進中原。北伐中發佈告北方官民的文告,文告中提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綱領,以此感召北方人民起來反元。(歷史上的今天.com)朱元璋順應時代潮流,憑藉其雄才大略、遠見卓識對北伐又做出了精心部署,提出先取山東,撤除元朝的屏障;進兵河南,切斷它的羽翼,奪取潼關,佔據它的門檻;然後進兵大都,這時元朝勢孤援絕,不戰而取之;再派兵西進,山西、陝北、關中、甘肅可以席捲而下。北伐大軍按計而行。徐達率兵先取山東,再西進,攻下汴粱,然後揮師澧關。朱元璋到汴梁坐鎮指揮。明洪武元年(1368年),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洪武元年 (1368)七月,各路大軍沿運河直達天津,二十七日進佔通州。元順帝妥歡貼睦爾率后妃、太子和大臣,開健德門逃出大都,經居庸關逃奔上都。八月二日,明軍進入大都,元朝至此滅亡,蒙古在中國的統治結束,明朝取得了在長城以內地區的統治權。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推翻了蒙元的暴政,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封建政權——明朝。朱元璋身上集合了秦始皇的英明與殘暴,漢高祖的用人智慧,唐太宗的民本思想,宋高祖的專制集權,這些皇帝有的他身上有的他都有,並且超出前人,他可以說是集合了很多皇帝特點的人。

朱元璋在位期間,爲了緩和尖銳、複雜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統治階級內部各集團之間的矛盾,實行了抗擊外侵、革新政治、發展生產、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於社會前進的政策,在政治、經濟、軍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強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統治。與此相適應,在法律思想上鑑於元末法紀縱弛導致的各種弊端,認爲“朕收平中國,非猛不可”。

朱元璋安排後事簡樸,將自己的陵墓修在了鐘山南麓,爲孝陵。明孝陵方圓四十五華里,規模宏偉。1398年6月24日,71歲的朱元璋駕崩,葬於孝陵,諡號“聖神文武欽明應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廟號“太祖”。 明孝陵建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翌年馬皇后去世,葬入此陵。因馬皇后諡“孝慈”,故陵名稱“孝陵”。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啓用地宮與馬皇后合葬。

  1600年11月19日 查理一世出生

在414年前的今天,1600年11月19日 (農曆十月十四),查理一世出生。查理一世(CharlesⅠ,1600年11月19日—1649年1月30日),詹姆士一世的次子,1612年其兄威爾士親王亨利去世後成爲王儲。1625年,即位爲不列顛國王,稱查理一世,並與法國國王路易十三的妹妹亨利埃塔·瑪麗亞公主結婚。1625年6月,召開第一次議會。由於議會對其寵臣白金漢公爵專權和西班牙戰爭失利的不滿,拒絕了給國王徵收關稅的特權,形成了議會與國王的對立。1626年2月,召開第二次議會。

歷史上的今天11月19日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出生 第2張

議會因西班牙戰爭失利彈劾白金漢公爵,被拒絕。6月,解散議會。在此期間,查理未經議會同意而任意徵稅,軍隊也隨意進駐民房,民怨四起。國會遂於1628年提出權利請願書,要求國王改善,查理爲求議會同意徵稅而簽字。1629年,查理違反請願書的規定,並且派人拘捕議會中言行激進的的議員,然後解散國議,之後的11年間,未再召開過議會,被稱爲“殘酷統治”的11年。1640年4月,爲解決對蘇格蘭戰爭的軍費問題而召集議會,旋即因爲拒絕重開戰端而被解散,稱爲“短期議會”。11月,再次召集議會,即“長期議會”,但仍然拒絕與國王合作。由於議會強行逮捕了國王寵臣斯特拉福德伯爵並策劃控制應由國王控制的軍隊。查理一世以叛國罪逮捕5名議員,並親率衛隊到議會抓人未果。這次事件標誌着國王與議會的決裂,成爲英國內戰的導火索。查理一世到議會抓人的消息激怒倫敦人民,倫敦市民控制了倫敦,國王被迫於1642年元月10日北逃約克,並集結保王力量。6月,拒絕了議員的19條建議;8月22日,在諾丁漢樹起王旗,內戰爆發。1644年,由於蘇格蘭人參戰,進攻國王軍,被迫放棄進攻倫敦。1645年6月14日,以費爾法克斯爵士和克倫威爾爲正副司令的新模範軍在納斯比戰役中戰勝國王軍。1646年春,議會軍圍困牛津,國王軍投降,查理一世化裝逃脫,第一次內戰結束。5月5日,被蘇格蘭誓約派出賣給議會,後逃脫。在蘇格蘭人的支持下發動第二次內戰。1648年,蘇格蘭軍被議會軍擊敗,第二次內戰結束,查理一世被俘。王后逃亡法國尋求援助,遭到執政的法國首相馬紮然紅衣主教的冷落。1649年1月,特別法庭開始審判查理一世。27日,135名特別法庭中成員中59人簽署了由克倫威爾下達的處死國王的命令。罪名是背叛他的國家,背叛他的人民。

  1931年11月19日 詩人徐志摩空難喪生

在83年前的今天,1931年11月19日 (農曆十月初十),詩人徐志摩空難喪生。

1931年11月18日,徐志摩乘火車由上海抵南京;19日上午8時,乘中國航空公司“濟南”號飛機由南京飛往北平。飛機師王貫一、副機師樑壁堂都是南苑航空學校畢業生,年齡均爲36歲。飛機上除運載了40餘磅郵件外,乘客僅徐志摩一人,也是36歲。開始天氣甚佳,不料在黨家莊一帶忽遇漫天大霧,飛機師爲尋覓航線,降低飛行高度,不慎誤觸開山山頂,機油四溢,機身訇然起火,墜落於山腳,待村人趕來時,兩位飛機師皆已燒成焦炭。徐志摩座位靠後,僅衣服着火,皮膚有一部分的傷,但他額頭撞開一個大洞,成爲致命創傷:又因身體前傾,門牙亦己脫荊。當晚,細雨霏霏,似乎是在哀悼天才詩人的早逝。

21日下午,徐志摩的靈柩暫厝於濟南福緣庵,後由友人沈從文、樑思成,親戚張嘉鑄,兒子徐如孫等主持,將遺體運往上海,由萬國殯儀館重殮,在靜安寺設奠,最後安葬在詩人的故鄉浙江海寧硤石鎮東山萬石窩,墓碑系書法家張宗祥所題。徐志摩遇難的噩耗傳出後,在文藝界引起很大震動,就連一度跟他筆墨相譏的魯迅也從11月21日的《時報》上剪下了關於這次空難事件的報道。胡適在徐志摩遇難次日的日記中感慨地寫道:“朋友之中,如志摩天才之高,性情之厚。真無第二人!”周作人說:“中國新詩已有十五六年的歷史,可是大家都不大努力,更缺少楔而不捨地繼續努力的人,在這中間志摩要算是唯一的忠實同志。”梁實秋則認爲:“志摩的天才在他的散文裏表現最清楚最活動。”沈從文號召:紀念志摩的唯一方法,應當是擴大我們個人的人格,對世界多一分寬容,多一分愛。”

歷史上的今天11月19日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出生 第3張

蔡元培先生的輓聯最爲精妙:“談話是詩,舉動是詩,畢生行徑都是詩,詩的意味滲透了,隨遇自有樂土;乘船可死,驅車可死,斗室坐臥也可死,死於飛機偶然者,不必視爲畏途。”徐志摩(1895.1.15~1931.11.19),中國詩人、散文家。留學美國時改字志摩,小字又申。筆名有南湖、雲中鶴等。浙江海寧人。1916年入北京大學法科。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

1921年,入倫敦劍橋大學當特別生,開始新詩創作。1922年回國,在報刊上發表詩文。1923年參與成立新月社,同時也加入了文學研究會。1924年,與胡適、陳西瀅等創辦《現代評論》週刊,並任北京大學教授。1925年3—7月,歷遊蘇、德、意、法諸國,同年出版第一本詩集《志摩的詩》。1925年10月—1926年10月,主編《晨報副刊》。這一年,寫了詩集《翡冷翠的一夜》和散文集《巴黎的鱗爪》、《自剖》、《落葉》中的大部分作品,是他創作最多的一年。這以前的詩作,大多是對於黑暗封建勢力的不滿,帶有激烈的燃燒性的熱情,但也流露出享樂主義的生活哲學和庸俗的生活情趣。

1927年春,與胡適、邵洵美等籌辦新月書店。秋後,任上海光華大學、東吳大學教授。稍後,又任上海大夏大學、南京中央大學教授,併兼任中華書局編輯。1928年3月,《新月》月刊創刊,一度擔任該刊主編。同年9—11月,歷遊英國、美國、日本和印度。1930年到北京大學與北京女子大學任教。1931年,與陳夢家、方瑋德創辦《詩刊》季刊。這一時期的詩作,抹去了以前的火氣,調子低沉,多是頹唐失望的嘆息。他的詩集除《志摩的詩》外,還有《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及身後陳夢家爲之編輯的《雲遊》。小說集有《輪盤》、戲劇《卞昆岡》(與陸小曼合作)、日記《愛眉小札》。譯著有《死城》、《曼殊斐爾小說集》等。1991年出版《徐志摩全集》。詩作大都爲抒情詩,善於用細膩的筆觸表現豐富複雜的情感。語言自然、純熟,既是地道的口語,又經過藝術的提煉,獨具清瑩流麗的情致。創作的散文較少形式的束縛,更易表現奔放不羈的情感。

  1935年11月19日 直羅鎮戰役勝利結束

在79年前的今天,1935年11月19日 (農曆十月廿四),直羅鎮戰役勝利結束。

歷史上的今天11月19日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出生 第4張

中央紅軍進入陝北蘇區後,蔣介石急忙調動5個師的兵力。採取南進北堵逐步向北壓縮方針,以圖消滅紅軍,向陝甘根據地發動進攻。1935年11月19日,西路敵人進至直羅鎮以北地區。中共中央決定集中紅軍主力,選擇直羅鎮爲戰場,以打破國民黨對陝甘根據地的“圍剿”。11月20日,國民黨西路軍,被紅軍誘至直羅鎮,當夜將其包圍。21日拂曉,(歷史上的今天)紅軍主力向被圍國民黨東北軍第一○九師發起進攻,戰至下午2時,殲其大部。隨後,以少數兵力繼續圍殲殘敵,主力轉爲打援。11月23日,紅軍主力又殲滅援敵東北軍第一○六師1個團。11月24日,直羅鎮戰役勝利結束,殲戰1個師又1個團,共8300餘人,其中俘敵5300餘人,繳槍3000餘支。這次戰役,粉碎了敵人對陝甘革命根據地的“圍剿”,爲中共中央把全國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舉行了一個奠基禮。

  1991年11月19日 美國提出“星球大戰”新計劃

1991年11月19日 (農曆十月十四),美國提出“星球大戰”新計劃。

1991年11月19日,美國國會參、衆兩院最近經過協商,初步批准一項“星球大戰”新計劃,其主要內容是以250億美元的資金,在90年代部署陸基反導彈體系,以保護美國免遭可能的導彈襲擊。此間報界指出,一旦此項計劃被批准,美國的戰略防禦計劃(俗稱“星球大戰”計劃)將從研究階段進入實際部署階段。

這項新計劃與8年前里根總統提出的“星球大戰”計劃構想有所不同,其規模要小得多。1983年,里根在他的戰略防禦倡議中曾提出,要在空間和地面建立大規模的、以定向能武器爲主的新型反導彈防禦系統,以攔截並摧毀來襲導彈彈頭。按照設想,這個系統將對敵方導彈飛行的各階段實行多層攔截,以求達到“天衣無縫”的程度。爲此,五角大樓成立了戰略防禦局,每年以鉅額撥款從事研究發展工作。但這個計劃耗資驚人,技術難題多,屢遭國內軍政界人士的批評。布什政府上臺後,曾對戰略防禦計劃作了調整,提出了“燦爛卵石”的概念,即把重點放在在太空部署大量小型高智能攔截導彈截擊對方核導彈,以此作爲“星球大戰”的第一階段實施計劃。

歷史上的今天11月19日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出生 第5張

現在的新計劃與原計劃不同。首先,用於反導彈防禦的攔截導彈將以地面爲基地,而不是以太空爲基地。此間分析家認爲,這一計劃之所以被採納,是因爲不少人對“愛國者”反導彈導彈在海灣戰爭中的效能產生好感,因此認爲陸基攔截導彈可以比較現實地實行反導防禦功能。據稱,擬議中的攔截導彈在速度、飛行距離和精確度上要遠遠超過“愛國者”導彈。根據計劃,美國打算在1996年先在北達科他州的大福克斯空軍基地部署100枚攔截導彈,之後還要在其他地區再建立5至6個同樣的基地。戰略防禦局估計,第一個基地的耗資將近100億美元,6個基地總耗資爲250億美元,但科學界估計總費用需要600億美元以上。

其次,新計劃的目標是實行“有限防禦”,重點是防備“意外發生的”和“不負責國家”進行的導彈襲擊,而不是主要針對蘇聯的核打擊。據稱,隨着蘇聯政局的變化,美國對導彈和核武器的擴散越來越擔心,新計劃的任務是防禦數量有限的來襲導彈,而不是里根原設想的防禦蘇聯成千上萬彈頭的進攻。

但是,這項新計劃能否實現,還有不少未定因素。許多持異議的批評者認爲,所謂“意外發生的導彈襲擊”幾乎不可能發生,而且在本世紀內,預計沒有一個所謂的“不負責任的國家”有可能擁有能夠威脅到美國安全的遠程導彈。因此,在今後討論預算撥款時,對於這項“花錢多而並無實際需要的”反導新計劃將會發生激烈的爭吵。

此項新計劃還提出了一個與1972年反導彈條約相牴觸的問題。按照蘇美簽訂的該項條約,各方僅能建立一個反導基地,如果美國計劃建立5至6個反導基地,勢必要同蘇聯重新談判修改條約的條款。此間專家認爲,該條約是軍備控制的基石之一,如作修改並對某些限制性條款任意開禁,其後果難以設想。因此,不論“星球大戰”計劃如何花樣翻新,其必要性和可能性都會引起國內外的爭議。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