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諸葛亮爲什麼會自比爲管仲、樂毅,他們有何特別之處?

諸葛亮爲什麼會自比爲管仲、樂毅,他們有何特別之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諸葛亮爲什麼會自比爲管仲、樂毅,他們有何特別之處?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隆中對》開篇寫到:“亮躬耕隴畝,好爲《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意思是說,諸葛亮沒成名之前也會在地裏幹活,幹活的時候喜歡唱個小曲兒。他身材好大,且自命不凡,常常把自己與先賢管仲、樂毅相比,當時的人都認爲他有吹牛的嫌疑,並不相信他的話。

後來,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他助劉備取荊州、益州,割據蜀中以圖天下,建立了一番功業,證明了自己並非浪得虛名之輩。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嘲笑一個有夢想的人,萬一實現了會打臉。

可是問題來了,古代先賢不勝枚舉,諸葛亮爲何要自比管仲、樂毅呢?難道周公、伊尹不如管仲、樂毅?難道張良、蕭何不值得諸葛亮去效仿?當然不是,諸葛亮之所以把管仲、樂毅視爲自己的楷模與當時的天下大勢和自身的抱負有很大關係,要想了解這一點,我們還需先了解一下管仲、樂毅。

諸葛亮爲什麼會自比爲管仲、樂毅,他們有何特別之處?

管仲,名夷吾,春秋時期齊國人,輔佐齊桓公成就霸業,被後世尊爲“春秋第一相”。

管仲出身落魄貴族家庭,家境並不殷實。他曾與好友鮑叔牙一起做生意,每次分利潤的時候管仲都要多那一份,鮑叔牙並不因此認爲管仲貪婪,因爲他知道管仲家裏窮,需要這些錢財生活。管仲也曾做過士兵,打仗時卻總是衝在最後面,撤退時卻衝在最前面,鮑叔牙也不因此認爲他貪生怕死,因爲他知道,管仲家中有老母需要奉養。所以,管仲曾感嘆:“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叔牙。”

管仲的仕途也非一帆風順,但他心懷抱負,一心想要擇明主,成就一番事業。起初,他輔佐公子糾,後來公子糾在奪君位的鬥爭中失敗被殺。與他一同輔佐公子糾的好友召忽爲公子糾自殺殉葬,管仲卻活了下來,因爲他非常清楚自己並非爲了某一個人活着,而是爲了社稷,爲了一展抱負而活。

諸葛亮爲什麼會自比爲管仲、樂毅,他們有何特別之處? 第2張

後來公子小白繼位,這便是齊桓公。鮑叔牙向齊桓公舉薦管仲,管仲以王霸之業向齊桓公進諫,齊桓公大喜過望,拜管仲爲相。此後,管仲輔佐齊桓公“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千秋第一霸業。

管仲不但是一個政治家、軍事家,同時也是一個改革家、思想家,他的思想理論被記載與《管子》一書中,它集各家之所長,是一部很有實踐性的著作,爲戰國時的“百家爭鳴”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樂毅是戰國時期趙國人,魏國大將樂羊的後人。他在趙國進入仕途,趙武靈王死後前往燕國。此時,燕昭王在位,燕國剛剛經歷了一場內亂,這場內亂由於齊國的介入幾乎使燕國亡國。

諸葛亮爲什麼會自比爲管仲、樂毅,他們有何特別之處? 第3張

燕昭王繼位之初燕國百廢待興,求賢若渴,樂毅恰在此時入燕,得到了燕昭王的賞識,官拜亞卿。

燕昭王一心想要讓燕國強大,同時尋求向齊國復仇。當時齊國的國君是齊愍王,曾與秦國的秦昭王一同稱帝,號稱“東西二帝”。後來雖取消了帝號,但這足以證明齊國的強大。樂毅認爲,齊國曾是霸主之國,雖然已經過去很多年,但根基仍在,仍然是一個不可輕視的強國。他建議,燕國若要復仇必須聯合各國一同討伐,齊國強大侵擾各國,若去遊說各國一同伐齊,定能得到支持。

燕昭王聽從了樂毅的意見,派人聯絡趙、魏、楚三國,然後又遊說了秦國,共同攻打齊國。樂毅率五國之軍與齊軍在濟水激戰,齊軍敗退臨淄。樂毅認爲,五國聯軍各懷心思不易長期作戰,便許以各國好處讓他們回國了。隨後,樂毅親率燕國精銳繼續攻打齊國,他用了五年的時間攻下齊國七十多座城池,齊國幾乎亡國,燕昭王的大仇得報。

諸葛亮爲什麼會自比爲管仲、樂毅,他們有何特別之處? 第4張

樂毅憑藉自己的功績名垂青史,後來,燕昭王去世,新的燕王不相信他,將他調離前線。樂毅擔心被謀害,逃往趙國。他在趙國給燕王些了封書信,名爲《報燕惠王書》,書中陳述了自己的思想和對燕惠王的知遇之恩,使得後世得以更全年的瞭解他。

管仲、樂毅都是濟世之才,生逢亂世,渴望遇一明主,投身社稷,建立一番不世功業。諸葛亮恰也生逢亂世,漢室傾頹,諸侯割據,他自認才華出衆,也想得遇明主,建立一番功業。

亂世之中羣雄並起,諸葛亮卻遲遲等不來明主,故此隱居隆中。他在等待自己的齊桓公、燕昭王出現,最終他等來了劉備,定下三分天下的大計,得以名垂青史。

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不單單是欽佩他們的才華,也是因爲他們的際遇相似。才學之士總會把自己與歷史名人對號入座,諸葛亮也不例外。

諸葛亮爲什麼會自比爲管仲、樂毅,他們有何特別之處? 第5張

以上就是今天的“中華五千年曆史”知識分享,歡迎大家在文章下方留言評論多多交流,我們下期再會。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