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鮑叔牙爲什麼處處讓着管仲,他爲什麼對管仲那麼好?

鮑叔牙爲什麼處處讓着管仲,他爲什麼對管仲那麼好?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鮑叔牙,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管仲和鮑叔牙從小就是好朋友,鮑叔牙知道管仲是個人才,處處讓着他。兩人在南陽合夥做生意,年底分紅,管仲揹着鮑叔牙多貪多佔,以爲鮑叔牙不知道。其實鮑叔牙心裏明鏡一般,但是知道他家窮,多拿點是爲了孝奉老母,能理解,看破不說破,日子一樣過,對他一如既往的好。合夥生意沒幹多久倒閉了,管仲給鮑叔牙打了工。幹了好幾年,管仲還是那麼窮,也沒給鮑叔牙賺下多少錢。鮑叔牙也不認爲管仲能力不行,而是覺得人要想成功是需要機會的。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上天。沒在風口,是龍得盤着,是虎得臥着,管仲就是一條潛龍。管仲一看在鮑叔牙這裏沒發展,於是參了軍,想在前線上一刀一槍,搏個封妻廕子,打了三次仗,當了三次逃兵。鮑叔牙也沒說管仲是膽小鬼,而是認爲他放不下家裏八十歲老母,戰死沙場的話老母沒人養活。

齊襄公四年,魯桓公和夫人齊姜來到齊國訪問,齊姜是齊襄公親妹妹,兩人很早就有不倫之戀。齊姜出嫁後,這份情就斷了。再次重逢,死灰復燃。魯桓公知道此事後大怒,罵了齊姜一頓,齊姜於是告訴了齊襄公,請哥哥爲她出氣。齊襄公就請魯桓公吃飯,在酒席上把魯桓公灌醉,然後讓心腹大力士彭生抱着魯桓公上了車,由於抱得太用力,魯桓公下車就沒氣了。魯國人知道後,憤怒譴責齊襄公,讓他給個交代,齊襄公就把彭生滅了口,向魯國道歉。

鮑叔牙爲什麼處處讓着管仲,他爲什麼對管仲那麼好?

齊襄公殺了魯桓公,就跟齊姜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但是親兄妹一起生活,畢竟不是事兒,所以齊襄公總覺得有人在背後說他壞話,於是殺了好幾個無罪之人,還在朝堂上公然欺侮大臣。齊襄公兩個弟弟生怕惹火燒身,紛紛走爲上策。二弟姜糾母親是魯國人,管仲和召忽輔佐;三弟姜小白母親是衛國人,鮑叔牙輔佐。一幫人一看事態不對,管仲召忽帶着姜糾跑到了魯國,鮑叔牙帶着姜小白跑到了衛國。

八年之後,齊襄公被叔叔姜無知殺死,姜無知又被國人殺死,齊國一時無君,大族高氏和國氏就想另立新君,出逃在外的姜糾和姜小白成爲唯二人選。姜小白從小就跟高氏家族的高傒關係好,高傒遂派人悄悄去衛國通知姜小白,讓他趕緊回來繼承君位。魯國人聽說齊國無君,一面派兵護送姜糾回國,一面派管仲帶一支隊伍,半道截殺姜小白。管仲順利截住姜小白,並且一箭射中姜小白腹部,姜小白翻身落馬。管仲以爲姜小白死了,派人火速通知魯國。魯國人聽說姜小白死了,就放緩了護送姜糾回國的速度,磨磨蹭蹭,六天之後才進入齊國境內。

沒想到姜小白根本沒死,管仲“恰好”一箭射中了他腹部的衣帶鉤。騙過管仲,姜小白乘坐轀車(可以臥息、四面有帷帳的車。乘坐這種車是爲了保密起見,防止有人看到姜小白還活着。)疾馳,火速回到齊國,在高氏和國氏的輔助下,順利成爲國君,是爲齊桓公。齊桓公派兵把魯軍打敗,把魯軍歸國之路截斷了。然後給魯國國君寫信,姜糾是我兄弟,不忍心殺,你們給我殺了。管仲召忽是我的仇人,我要把他們剁成肉醬,你們給我送過來。否則我就要殺入魯國。魯國人怕了,殺了姜糾,召忽自殺,管仲被裝進囚車,送往齊國。

鮑叔牙爲什麼處處讓着管仲,他爲什麼對管仲那麼好? 第2張

召忽爲啥自殺?因爲春秋時期有個規矩,“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士大夫是有恥感的,不能接受刑罰,這是對他莫大的羞辱,會被天下人嗤笑。因此他們犯了罪,一般都選擇自殺,自殺可以保全最後的尊嚴。管仲爲啥不自殺?因爲鮑叔牙給他通風報信了,你死不了,不要怕。

齊桓公本來準備殺了管仲,但是鮑叔牙攔住了。您要是隻想治理齊國,有高傒和我足夠了。如果想稱霸天下,沒管仲不行。齊桓公聽了,於是鮑叔牙給管仲通風報信,管仲知道死不了,於是被裝進囚車,送回國內,鮑叔牙親自前往齊魯邊境的堂阜迎接。兄弟相見,分外眼紅,鮑叔牙給管仲解脫枷鎖,兩人開懷暢飲。至今此地都有夷吾亭,便是爲了紀念鮑叔牙給管仲解脫枷鎖。管仲回到齊國,齋戒沐浴,煥然一新,養足精神,方纔拜見齊桓公,齊桓公任命他爲宰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管仲後來逢人便說:“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爲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其實他之所以甘心“幽囚受辱”,並非“不羞小節,恥功名不顯於天下”,皆因鮑叔牙給他在齊桓公跟前求了情,知道自己回國不僅不會被剁成肉醬,還會得到重用。如果召忽也有鮑叔牙這樣的朋友求情,也不會自殺。所以管仲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管仲當了宰相,鮑叔牙給管仲打下手,鮑氏家族很快成爲齊國幾大家族之一,跟高氏、國氏、田氏、晏氏齊頭並進。《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田常欲作亂於齊,憚高、國、鮑、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魯。”鮑氏儼然成爲僅次於高氏和國氏的大家族。“子孫世祿於齊,有封邑者十餘世,常爲名大夫。”

因此“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多爲“稱美”之意。意思人們不誇管仲牛逼,而誇鮑叔牙慧眼識人。

最後說個問題,既然鮑叔牙跟管仲是鐵哥們,爲啥他倆不輔佐同一個人,而要輔佐敵對的兩個人?難道不明白“兄弟同心,其利斷金”的道理?既然處於敵對雙方,便難免互相廝殺,這樣不怕破壞了兄弟之情?其實這種情況在古代大家族中很常見,用投資學術語便是,“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裏”。

東漢末期,南陽諸葛家族有三兄弟,諸葛亮,諸葛瑾,諸葛恪。諸葛瑾最早出山,輔佐了吳國孫權;諸葛亮隨後出山,跟了劉備;諸葛恪跑到魏國,投奔了曹操。時人說道:“西蜀得一龍,東吳得一虎,魏國得一狗。”赤壁之戰前夕,諸葛亮代表劉備跟孫權協商合作事宜,孫權派諸葛瑾前往迎接,諸葛亮說,我顧不上跟你敘述兄弟之情,我要先公後私。

鮑叔牙爲什麼處處讓着管仲,他爲什麼對管仲那麼好? 第3張

諸葛家族這種將族中子弟“分散投資”的做法其實是所有大家族的常態操作。因爲世事無常,誰都不知道哪一方會最終取得勝利,如果孤注一擲,那麼風險會很大。如果輔佐的一方敗了,很可能整個家族都會被一鍋端。分散投資的好處便是,即使有一支失敗了,另一支還在,能把家族血脈傳承下去。

管仲鮑叔牙便是如此。他們不知道姜糾和姜小白誰會贏,所以各自輔佐一個。如果姜糾勝了,要殺鮑叔牙,管仲肯定會給鮑叔牙求情,到時候鮑叔牙依然能夠享受世代榮華。所以鮑叔牙和管仲的“兄弟情”,其實是各種利益交織的綜合感情,並非簡單一個“知”字能夠解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