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慶曆新政的導火線:與西夏的兩次戰役失敗導致

慶曆新政的導火線:與西夏的兩次戰役失敗導致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慶曆新政時間在公元1041-1048年,這一時期北宋已經建國近百年,歷史的車軸來到了北宋中期,雖然社會經濟持續發展,但是其中暗藏的危機卻越來越深,在一片太平盛世下,百姓生活日漸困苦,各地土地兼併日益嚴重,富者有彌望之田,貧者無立錐之地,社會貧富差距達到驚人的地步,導致各地農民起義不斷,北宋面臨着嚴重的社會危機。 

慶曆新政的導火線:與西夏的兩次戰役失敗導致

圖片來源於網絡

慶曆新政發生的時間也是北宋內憂外患最嚴重的時期,這一期間西北的党項族建立了西夏國,與北宋的關係徹底破裂,雙方爆發了激烈的戰爭,宋軍大敗,更加激化了國內的矛盾,北宋被迫承認了西夏的地位。而北方的遼國也趁機向北宋施壓,勒索了大量錢財,一時間北宋政權竟面臨存亡的危機,在這種背景下,以范仲淹、歐陽修爲首的有識之士開始醞釀一場改革,這就是慶曆新政。

慶曆新政發生的時間也是在北宋社會冗兵、冗政、冗費最嚴重的時期,由於在北宋立國初期採取恩蔭措施來解除地方節度使的兵權,導致到了北宋慶歷年間,官員越來越多,政府財政開支入不敷出,很多閒散人員無所事事,白白消耗社會資源,而廣大人民卻生活困苦,社會矛盾不斷加深,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涌,這一切都預示着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已經迫在眉睫,而慶曆新政也就由此發生了。

  慶曆新政的導火線

慶曆新政的導火線是1038年党項人元昊建立西夏,要求北宋承認西夏的合法地位,至此北宋與西夏的關係徹底破裂,民族關係驟然緊張。雙方先後發生了三川口之戰和好水川之戰,但都以北宋的失敗告終。經歷了兩次打敗,北宋元氣大傷,而已經與北宋簽訂《澶淵之盟》的遼國此時也來趁火打劫,威脅北宋。北宋王朝疲於應付,只好向遼輸送了大量的歲幣,才解決此事。  

慶曆新政的導火線:與西夏的兩次戰役失敗導致 第2張

慶曆新政的導火線好水川之戰

與西夏的兩次戰役失敗是慶曆新政的導火線,之後產生了一系列對北宋不利的連鎖反應,徹底激化了原本隱藏在太平盛世表面下的社會危機,一是積貧積弱,北宋建立以來就存在的積貧積弱現象日益加劇,社會貧富加劇,冗兵冗費冗員現象突出,財政入不敷出。二是內外交困,北宋慶曆年間的民族矛盾日益加劇,而國內的土地兼併現象也十分突出,廣大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稅負很重,由此各地的農民起義風起雲涌,而朝政只能派兵鎮壓,但效果不佳。

慶曆新政的導火線在於北宋與西夏作戰的慘敗,這直接衝擊了原本如一潭死水的朝局,以范仲淹、歐陽修爲代表的一批有識之士憂心忡忡,不斷上書要求改革,而面對慘淡的社會局面,宋仁宗也不得不面臨現實,於是啓用范仲淹等一批改革派着手製定各項改革措施,這些措施歷史上統稱爲慶曆新政,由此慶曆新政的序幕才正式拉開。

慶曆新政失敗的原因

慶曆新政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封建體制固有的弊端,也有北宋朝廷激烈的朋黨之爭的因素,更有改革措施自身的原因。當然最根本的原因便是封建體制的因素,總之在一系列的阻礙之下,慶曆新政還沒有開展多久就宣告破產了,這場封建統治集團內部的自我修復,像很多類似改革一樣如曇花一現,很快就失敗了。

慶曆新政的導火線:與西夏的兩次戰役失敗導致 第3張

慶曆新政受到保守派阻撓

慶曆新政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封建體制自身的弊端,在北宋社會的重重矛盾中要想推進一項改革,可以說是舉步維艱,必然會觸犯到很多守舊派的利益,而他們必然也會千方百計地阻礙改革。范仲淹提出的澄清吏治、富國強兵等措施很明顯就是針對當時社會上詬病已久的冗官、冗兵、冗費現象提出的,而且初期推行的效果也是很好的,但是那些保守派卻根本不管什麼國家利益,一旦改革威脅到他們自身的利益,他們便瘋狂抵制,導致很多改革措施還沒有實施就被廢除了,再加上宋仁宗的改革決心也不堅定,慶曆新政迅速破產。

慶曆新政失敗的原因還有北宋朝廷的朋黨之爭,那些保守派攻擊范仲淹等人結黨營私,這恰好是宋仁宗最不願看到的,因此范仲淹等人時刻戰戰兢兢,無法集中精力推行改革。再加上改革派的措施太過冒進,改革派任用的官員也往往敷衍了事,甚至與百姓發生衝突,諸多因素之下,慶曆新政很快就失敗了。

 慶曆新政的影響

慶曆新政的影響一直在歷史上評價不高,因爲人們一直認爲慶曆新政只不過是對封建體制的微小改革,而且范仲淹提出的很多措施根本就沒有得到有效實施,有的中途而廢,有的只停留在詔書上,而且慶曆新政僅僅維持了一年多的時間就匆匆結束,一大批改革派紛紛被貶職罷黜,全部被驅除出朝廷。慶曆新政就如曇花一現,很快就被人遺忘了。 

慶曆新政的導火線:與西夏的兩次戰役失敗導致 第4張

慶曆新政的影響

雖然慶曆新政的影響一般,但是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社會矛盾,比如抑制土地兼併,提拔有實幹精神的官員,限制恩蔭官員等,都給當時的北宋政壇帶來一股清風,一掃以往沉悶的政治氣氛。當時的有識之士紛紛奔走相告,寫文章慶賀,彷佛看到了改革的希望。雖然慶曆新政由於種種原因很快就失敗了,但是一場更猛烈更深刻的變革即將爆發,那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王安石變法。

慶曆新政的影響確實有限,因爲在改革後,社會上土地兼併現象並沒有減少,各地的農民起義也沒有減少,廣大人民的生活也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國家的財政支出也沒有減少。但是慶曆新政畢竟給當時的有識之士以希望,認爲可以通過變革來實現救國救民的抱負,所以慶曆新政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而人民的改革呼聲越來越強烈,這對後來的王安石變法起到了直接的推動作用,因此慶曆新政的影響還是比較廣泛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