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魏惠王也是一位大略的君主 魏國爲什麼還是衰落了

魏惠王也是一位大略的君主 魏國爲什麼還是衰落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5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魏惠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背景介紹:

魏惠王,戰國時期魏國的第三任國君。

魏國自從和韓趙瓜分晉國之後,就成爲一方諸侯。戰國初期,經過魏文侯、魏武侯的勵精圖治,魏國成爲戰國時期第一個稱霸諸侯的國家。到了魏惠王繼位的時候,魏惠王把魏國的都城從安邑遷到了大梁,並且開鑿鴻溝,從莆田澤引水灌溉農田,並且開創了選拔武卒的兵制,而且還在魏國的西邊構築了長城。

可以說,在戰國初期的時候,魏惠王也算得上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了。然而,讓人感到意外的時候,魏國的衰落也是從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的晚期開始的?爲什麼會這樣呢?魏國爲什麼會衰落呢?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原因:

魏惠王也是一位大略的君主 魏國爲什麼還是衰落了

魏惠王

第一個原因:魏國人才的流失

在魏惠王時期,魏國流失的最重要的兩個人才就是孫臏 和 商鞅。

1:孫臏

孫臏是戰國時期齊國的軍事家,是孫武的後代。早年曾與龐涓是同學。後來龐涓到魏國做官,等到孫臏學成出山的時候。龐涓自認爲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孫臏。擔心孫臏如果到其他國家去的話,對魏國不利。但是如果孫臏到魏國來的話,自己的地位可能會保不住。於是龐涓便派人將孫臏請到魏國加以監視。孫臏到了魏國之後,龐涓設計捏造罪名將孫臏處以臏刑和黥刑,砍去了孫臏的雙足,並且在他的臉上刺了字。想以此使他埋沒於人世而不爲人所知。

後來,孫臏知道了是龐涓陷害自己,於是就裝瘋。以此騙過了龐涓,從此之後,龐涓便放鬆了對孫臏的監視。就在這時,一個齊國的使者到魏國去,他了解到了這件事情,並且這個齊使覺得孫臏不同凡響,於是偷偷地用車將他載回了齊國。

就這樣,一個絕世兵家就從魏國流失到了齊國。

魏惠王也是一位大略的君主 魏國爲什麼還是衰落了 第2張

孫臏

2:商鞅

商鞅,本名衛鞅,戰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

商鞅年輕的時候喜歡刑名法術之學,受李悝、吳起的影響很大。曾向屍佼學習雜家學說。後來到魏國國相公叔痤的名下任中庶子。公叔痤知道衛鞅是個人才,因此非常看重他,並且將自己的所學傾囊相授。

公叔痤在病重的時候曾向魏惠王大力推薦衛鞅,並且對魏惠王說衛鞅雖然年輕,但是有大才。可以擔任國相治理國家。然而,對於魏惠王來說,任命一箇中庶子爲國相,還是有點難以接受。公叔痤觀察魏惠王的表情,便知道了他可能不會重用衛鞅,於是又對魏惠王說主公如果不用衛鞅的話,一定要殺掉他,不要讓他投奔到別國。這樣才能保持大魏國的霸業。聽了公叔痤的話後,魏惠王認爲公叔痤已經病入膏肓了,說話語無倫次,一方面是推薦衛鞅,另一方面卻又要殺了衛鞅。最終,魏惠王既沒有重用衛鞅,也沒有殺了衛鞅。

後來,龐涓想要拉攏衛鞅到他的門下,然而,有前面孫臏的前車之鑑。衛鞅是絕不敢到龐涓門下的,於是連夜逃離魏國,奔向了齊國。

就這樣,第二個絕世大才也離開了魏國。

魏惠王也是一位大略的君主 魏國爲什麼還是衰落了 第3張

衛鞅

桂陵、馬陵之戰,魏國大敗

1:齊魏桂陵之戰

公元前354年,魏國派重兵圍攻趙國都城邯鄲,邯鄲被困多日後,最終趙王向齊國求救。齊王在與大臣們商量之後,最終命田忌、孫臏率軍去救援趙國。然而,齊軍出兵之後,並沒有直奔趙都邯鄲。因爲孫臏認爲魏國既然以精銳攻打邯鄲,那麼魏國國內必定空虛,此時如果率軍攻打魏都大梁的話,一定能夠迫使魏將龐涓撤兵回救,這樣的話,邯鄲之圍也就被解了。

聽了孫臏的建議之後,田忌立刻就同意了。隨即率領齊軍開始猛攻魏國都城大梁,面對着齊軍的強攻,魏惠王下令龐涓立刻撤兵回救大梁。而此時,田忌已經採納了孫臏的建議,在桂陵埋下了重兵,當魏軍到達桂陵之後,立刻遭到了齊軍的伏擊。魏軍大敗。

在這場戰役中,魏國損失精銳達十萬人之衆。這麼多精銳部隊的損失,對魏國的霸主地位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也爲後來魏國的衰落埋下了伏筆

2:馬陵之戰

桂陵之戰以後,魏國雖然沒有元氣大傷,但是魏國的實力還是受到了一定的損失。經過幾年的休整之後,魏國的實力有所恢復了,便開始圖謀再次向外擴張,意圖重振霸權。

公元前343年,魏國發兵攻打韓國。在戰國七雄中,韓國的實力是最弱的,因此,韓國便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在聽了韓使的建議後,便開始徵詢大臣的意見。最終孫臏提出了兩點:

(1)齊國應該救韓

救韓並不是爲了爭霸,而是爲了維持天下的均勢。現在的天下雖有七雄。但是這七雄中還沒有哪一國有滅國之力,如果魏國滅了韓國。那麼魏國的實力就會暴漲,到那個時候,齊國也會有亡國之危的。

(2)答應韓使,齊國會救韓。但是齊軍卻不能立刻去救韓

此時的韓魏激戰正酣。齊軍貿然去救韓的話,結果只能是韓國保存了實力,而齊國卻承擔了與強魏交戰的惡果。因此齊國不能立刻派兵去救韓。只需要告訴韓使齊國會救即可,這樣的話,韓軍必然會拼死抵抗,等到韓魏兩國兩敗俱傷之際,齊軍再出動,方可一戰而勝。

聽了孫臏的話後,齊王大喜。立刻派人告訴韓使齊國會發兵援韓的。韓使把齊王的回信告訴韓王之後,韓國開始拼命抵抗魏國的進攻。等到兩國拼的兩敗俱傷之時,齊王以田蚡爲主將,田嬰爲副將,孫臏爲軍師,然後開始攻打魏國。

魏國眼見勝利在望之際,又是齊國從中作梗,非常的憤怒。於是決定放過韓國,轉而將兵鋒直指齊軍,準備好好地教訓一下齊國。魏惠王等到攻韓的魏軍撤回後,就命太子申爲上將軍、龐涓爲主將,氣勢洶洶地撲向齊軍,企圖與齊軍一決勝負。

此時的齊軍已經深入魏國境內縱深地帶,面對着尾隨而來的魏軍,在認真研究了戰場的地形條件之後,孫臏定下了減竈誘敵,設伏聚殲的作戰方針,造成在魏軍的追擊下,齊軍士卒大批逃亡的假象,並在馬陵利用有利的地形,挑選齊軍軍中1萬名善射的弓箭手埋伏於道路兩側,規定到夜裏以火光爲信號,一齊放箭,並讓人把路旁一顆大樹的皮削掉,在上面書寫“龐涓死於此樹之下”的字樣。

而龐涓在追了齊軍幾天之後,見齊軍一直是退卻避戰,而且齊軍的軍竈在天天減少,就武斷地認定齊軍鬥志渙散,士卒逃亡過半。於是命令部隊丟下步兵和輜重,只帶着一部分輕裝精銳騎兵,晝夜兼程追趕齊軍至馬陵。當龐涓走到刻有字的樹幹時,因爲看不清楚字,就叫人點起火把照明,結果字還沒有讀完,齊軍便萬弩齊發,給魏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打擊,魏軍頓時驚恐失措,大敗潰亂。此時的龐涓已經智窮力竭,眼見敗局已定,羞愧的憤而自殺。而齊軍則乘勝追擊,又連續大破魏軍,並俘虜了魏軍主帥太子申。

經此一戰,魏國元氣大傷。魏國也就此失去了霸主的地位。

魏惠王也是一位大略的君主 魏國爲什麼還是衰落了 第4張

齊威王

秦魏河西之戰,秦國收復河西之地

衛鞅在從魏國逃出之後,先是去了齊國,後來幾經輾轉,最終到了秦國。而恰逢此時,秦國的秦孝公發佈了求賢令,商鞅於是就向秦孝公闡述自己富國強兵的想法。最終秦孝公決定重用商鞅,開始在秦國變法。

經過商鞅變法後的秦國,國力大增。於是在魏國經歷桂陵、馬陵之戰的戰敗,且魏軍損失慘重的情況下。於公元前340年開始進攻河西,並且大敗魏軍,誘俘了魏軍主將公子卬。第二年,秦軍再次由龐城渡河進攻,於岸門擊敗魏國援軍,俘虜魏國主將魏錯。

公元前332年,秦惠文王派秦軍進攻魏國上郡重地雕印。魏國河西主將龍賈,集中兵力迎戰。經過兩年的激戰,到公元前330年,秦軍全殲魏軍,斬首4.5萬人,並且俘虜了河西主將龍賈。魏國被迫於次年將河西郡歸還秦國。至此,河西之地盡被秦國收復。

河西的戰敗,不僅使得魏國損兵折將,還喪失了河西之地,這使得本就已經元氣大傷的魏國更是雪上加霜。

魏惠王也是一位大略的君主 魏國爲什麼還是衰落了 第5張

秦孝公

其他諸侯趁火打劫

魏國自馬陵之戰結束之後,魏國名將龐涓自殺,魏軍主力覆滅。河西之戰又敗於秦國,盡失河西之地。此時的齊楚趙三國也沒有閒着,紛紛趁機攻魏或者要挾魏國割讓城池。魏國在經過多國的攻擊之後,國力大損,最終淪爲二流國家。

總結:

戰國初期,雖然魏惠王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主,但是魏國最終還是衰落了。究其原因,有以下三點:

1:魏國人才的流失。

2:桂陵、馬陵之戰,魏國大敗。

3:秦魏河西之戰,秦國收復河西。

4:其他諸侯趁火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