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杜陵絕句》該如何賞析?其創作背景是什麼?

《杜陵絕句》該如何賞析?其創作背景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杜陵絕句

李白 〔唐代〕

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間。

秋水明落日,流光滅遠山。

譯文

《杜陵絕句》該如何賞析?其創作背景是什麼?

向南登上杜陵,北望五陵。

秋水的映照,使得落日光線更加明亮,遠處的羣山也隨着倒映在水中的日光,忽明忽暗,若隱若現。

創作背景

這首詩的時代背景是天寶二年(743),李白待詔翰林,奉詔侍從遊宴,作應制詩(奉皇帝的命令而寫作的詩文)多首,與好友遊歷山水,曾出現“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的局面。但在天寶二年秋,遭到朝中其他人的排擠,並在次年被貶出長安,於是產生了隱居山林的想法。

鑑賞

這首詩突出了李白創作融情於景的特點,語言簡練,通俗易懂。

《杜陵絕句》該如何賞析?其創作背景是什麼? 第2張

首句“南登杜陵上”中,“南”字首先點明瞭作者所處的地理位置,也指出杜陵的位置位於渭水南岸。第二句“北望五陵間”把作者從南岸看到的風景刻畫出來。兩句一南一北,互作映襯。這兩句不僅寫出了作者的位置,還爲下兩句所寫的事物做了鋪墊。作者站在杜陵上,登高望遠,不僅看到了對岸的五陵,還看到了眼前壯闊的渭河,還有遠處連綿的羣山。第三句“秋水明落日”中的“秋”字點出這首詩的創作時間。“明”字在這裏應該是古代漢語中常用的使動用法,翻譯作“使……明”,這句話的意思是:由於秋水的映照,使得落日光線更加明亮。表面看是寫落日的景觀,實則含有“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感慨。單從句面上看,很難理解這層意思,但若結合作者創造此詩時的背景就不難理解。

此詩作於唐天寶二年秋,此時正是詩人第二次入長安。這次詩人得到皇上的恩寵,待詔翰林,是政治上最風光的一段時期。這期間,詩人與諸多好友遊歷山水,沉浸在江山美景和佳茗陳釀之中。然而由於詩人性格孤傲,不與朝中奸佞之輩同流合污,不久便遭到讒謗。所以,詩中作者雖在描寫景物,但其實是對自己當下境遇的描述。末句“流光滅遠山”中“流光”指流動的光。渭水流動,使倒映在水中的日光也忽明忽暗,閃爍不定,自然遠處的羣山也會隨着日光的流動而顯得若隱若現。這句同上句一樣,在景物描寫背後暗藏了作者回歸山林的思想。古人尤其是才華橫溢的人,如果懷才不遇或在官場上遇到排擠,都會產生隱居山林的想法。李白此時受到讒謗,不免會產生隱居的念頭,所以“遠山”在他這首詩中就不只是個普通的景物了。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