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冬至》該如何賞析?其創作背景是什麼?

《冬至》該如何賞析?其創作背景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冬至

杜甫 〔唐代〕

年年至日長爲客,忽忽窮愁泥殺人。

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

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

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見三秦。

譯文

《冬至》該如何賞析?其創作背景是什麼?

每年冬至我總是在他鄉做客,窮困和愁苦膠滯糾纏,讓人神情恍惚。

我流寓江湖,自照形貌,好像只有我在衰老,而這萬里天涯的風俗和人情,也彷彿都是各自相親。

雪後我拄着藜杖踱步到丹壑,不禁想到宮中早朝剛散,正離開紫宸殿宮門的官員身上佩玉鳴響。

此時我的心彷彿已經摺碎,不剩一寸,前路迷茫,我要站在什麼地方,才能看見朝廷?

創作背景

唐代宗大曆二年(公元767年),杜甫在夔州度過了棄官飄零以來的第九個冬至日。長年爲客流落異鄉的杜甫每逢歲時節令都會生髮無窮感慨,於是寫下了這首《冬至》抒懷。

賞析

這首詩的首聯和頷聯都是寫眼前之景,言詩人旅居冬至的情形;頸聯和尾聯寫詩人由冬至而回憶起長安的冬至日情形。全詩由詩人一己的漂泊流浪聯想到朝廷,集中體現了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八句皆對,律對嚴整,感情深摯,具有杜詩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

《冬至》該如何賞析?其創作背景是什麼? 第2張

一二句“年年至日長爲客,忽忽窮愁泥殺人。”直接敘寫詩人自己漂泊無定的生活。正因爲自己是“長爲客”,久滯旅途,所以時光一年年的流逝,才更讓詩人心生悲愁,故下一句詩中有“窮愁泥殺人”之語。這樣直露地抒寫,正如那“冬至”日的寒冷一樣直撲人面,一下子便把讀者攝入一種愁苦、陰冷的氛圍之中。

三四句落筆來寫詩人自己旅居之境況:“江上形容吾獨老”是承上聯“窮愁”來寫,這樣形容獨老,正是窮愁所致,而“天涯風俗自相親”卻更讓詩人增添對故土家園的思念,因爲這份“自相親”是與其客居生活有關。而且在這聯詩中,詩人以粗線條把其“形容”勾勒了出來,使上聯寫到的那種窮愁更加形象化。

五六句首先寫詩人在這個風俗自親的冬至日裏,扶杖而行,身臨“丹壑”,而意想“紫宸”,由眼下的悽清、落魄與昔日的熱鬧、得意形成對比,把今日的“窮愁”更加深切地表達了出來,而“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屬對工整,兩幅畫面的形象感也非常強烈。而且這聯由這“憶”,使詩意更進一層。

最後兩句承上,因想到長安,更增愁恨。“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見三秦。”此時詩人心中的“窮愁”變得更加不可排解,故而有“心折”碎句,因此,那種要結束這種漂盪生活而重歸故里的心情更加強烈,可回家的路卻尋不着,所以詩人不禁要悲嘆:“路迷何處見三秦”。之所以“路迷”,正是由於久客難歸,這一句則又是扣住首句“長爲客”來寫的,表達出詩人對人生路途產生的迷惘和無所適從之感。

這首詩把杜甫晚年那種漂泊生活的苦與愁,淋漓盡致地刻畫了出來。而且在表達上,詩人注重詩的每一句都遙相呼應,所以讀完這首詩時,讀者彷彿真的感受到了寒冷與愁緒。因爲詩人年年“長爲客”,故而“路迷”難歸;因爲他有無法擺脫的“窮愁”,所以他纔會“形容獨老”、腸斷“心折”;正因爲他身臨“丹壑”而意想“紫宸”,因此他纔有“心折”“路迷”之慨,這首詩就是這樣情濃意切,讀來有渾然體之感。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