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與歌者何戡》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與歌者何戡》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與歌者何戡

劉禹錫 〔唐代〕

二十餘年別帝京,重聞天樂不勝情。

舊人唯有何戡在,更與殷勤唱渭城。

譯文

《與歌者何戡》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我離別京城已經二十多載,今日重聞宮中舊曲,心中無限感慨。

當年老相識就只剩下何戡一個,他又殷勤地把《渭城曲》唱起來。

註釋

何戡:元和、長慶年間一位著名的歌手。

帝京:帝都,京都。

天樂:指宮中演奏的音樂。不勝情:感情無法抑制。

更:再。渭城:樂府曲名。亦名“陽關”。

賞析

“二十餘年別帝京,重聞天樂不勝情”。兩句所指自然是大和二年(828年)詩人回到長安的事與情,但這話同時也就告訴了讀者“二十餘年”前,詩人曾在帝京,並且聽過“天樂”。這表明詩人當年並非長安一布衣。一別多年,帝京重返,且又聽到熟悉的“天樂”,此時此地,直教詩人情難自已。這“情”的內涵是喜,還是悲,是傷,抑是慨,並沒有明確說出,要知道答案,就必須瞭解詩人“二十餘年”前在長安的情況,而後又是怎樣“別帝京”的,“別”後這二十多年又是怎麼度過的,還有與他一樣告“別帝京”的朋友們,又有着怎樣的遭遇。這些問題,事實上就是一段“永貞革新”的興起和失敗的歷史,保守勢力對革新派殘酷迫害的歷史,這裏有包括詩人在內的“二王八司馬”的悲劇,還有這些悲劇人物之間的相互激勵、相濡以沫的動人的篇章。只有思索回味了這些,讀者才能體會到“二十餘年別帝京,重聞天樂不勝情”的深沉的內涵,和無限的悲慨。對此,詩人有時也表現得比較明快直率,比如“昔年意氣結羣英,幾度朝回一字行。海北天南零落盡,兩人相見洛陽城”(《洛中逢韓七中丞之吳興口號》)。這是頭一年(827年)回長安途中在洛陽遇到韓泰時寫的,可見這種悲憤之情,久已鬱積於胸,“洛中逢韓七”,“重聞天樂”,都不過是遇事則動、借題發揮而已。

《與歌者何戡》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第2張

一二兩句由今而入昔,思緒萬端,言簡意豐,情溢於詞,而對於全詩來說還只是開始,它給與何戡重逢創造了環境和心理的背景。第三句折轉入正題,妙以何戡之在,點出“舊人”之不在,如此情景,則“在”亦悲,“不在”亦悲,無限悲痛,隱於字背。況且唯有的一位舊人何戡,又偏不忘舊事,又爲他唱起了當年送別的離歌《渭城曲》——“西出陽關無故人”——可沒有人能想到重入長安無故人。何戡一曲,往日的“別帝京”,此時的耆舊凋零,更是齊襲心頭,千層浪,萬重波。滔滔難平。有人說藝術貴在引人思索,此詩之妙,大概也在於此。

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爲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爲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