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八聲甘州·陪庾幕諸公遊靈巖》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八聲甘州·陪庾幕諸公遊靈巖》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9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吳文英的《八聲甘州·陪庾幕諸公遊靈巖》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他改變正常的思維方式,將常人眼中的實景化爲虛幻,將常人眼中的虛幻化爲實景,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鑑賞。

吳文英《八聲甘州·陪庾幕諸公遊靈巖①》

渺空煙四遠②,是何年、青天墜長星③。幻蒼崖雲樹,名娃金屋,殘霸宮城④。箭徑酸風射眼⑤,膩水染花腥⑥。時覣雙鴛響,廊葉秋聲⑦。

宮裏吳王沉醉⑧,倩五湖倦客,獨釣醒醒⑨。問蒼波無語⑩,華髮奈山青。水涵空、闌干高處,送亂鴉斜日落漁汀。連呼酒,上琴臺去,秋與雲平。

註釋

①宋理宗紹定(1228—1233)年間,吳文英在蘇州任倉臺幕僚,這首詞即作於此時。靈巖爲山名,在今蘇州市西南,上有吳王宮遺址。這首詞通過詠歎吳國故跡,曲折地表達了對南宋時局的憂虞之情。庾幕,即倉臺幕府。庾,糧倉。

《八聲甘州·陪庾幕諸公遊靈巖》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②“渺空煙”句:極目遠望,天空煙雲一掃,渺無邊際。

③“是何年”句:什麼時候天上落下這樣一顆巨星。長星,指靈巖山。

④“幻蒼崖”三句:謂長星落地,幻化出青山叢林,以及吳國的一段興衰歷史。名娃,出名的美女,這裏指西施。金屋,吳王夫差曾在靈巖山上爲西施建館娃宮。用《漢武故事》“金屋藏嬌”的典故。殘霸,春秋末期,吳王夫差曾一度北上,與晉國爭霸中原,後爲越國所敗,霸業半途而廢,故云。

⑤箭徑:即採香徑,在靈巖山前,香山傍,是一條小溪。吳王曾種香於香山,命宮人於溪中泛舟採香。溪筆直如箭,故名箭徑。酸風:使人雙眼痠痛的風。

⑥膩水:帶有脂粉的水。染花腥:花也因膩水而沾染上了脂粉氣味。

⑦“時覣”二句:意謂長廊上秋葉的墜地聲使人聯想起西施步履的聲響。靈巖山上有響?廊,上鋪木板,廊下空虛,相傳西施步?繞廊,曾發出動聽的聲響(見《吳郡志》卷八《古蹟》)。雙鴛,指女子的繡鞋。

⑧“宮裏”句:指吳王夫差沉溺酒色,不修國政。

⑨“倩五湖”二句:謂只有范蠡一人是清醒的,所以他能夠獨保其身。倩,原意爲請,用在這裏有諷刺意,暗示吳國被越國所滅,是夫差自己招致的。五湖即太湖。五湖倦客,指范蠡,他助越滅吳後,乘扁舟泛五湖而去。獨釣,借指隱居生活。醒醒:清醒的樣子。

⑩“問蒼波”句:承起句而發問:爲何會有這一段幻化的歷史?蒼波不答。

11、“華髮”句:傷時且自傷之語。人不能長存世間,而歷史卻像青山,依舊一幕一幕地重複。

12、水涵空:天空倒映在水中。靈巖山上有涵空閣,下臨太湖。

13、“送亂鴉”句:既是寫實景,又是對南宋局勢的一種隱括。

14、琴臺:吳國遺蹟,在靈巖山西北絕頂。

賞析

吳文英與姜夔並列爲南宋最後兩位大詞人。他生活在南宋後期,面臨風雨飄搖的時局,雖無投筆奮起的壯志,但也沒有完全置身於現實環境之外,通過寫景詠物,傷今感昔,隱約曲折地表達了自己的憂患之情。這點與寫《揚州慢》的姜夔相近。

《八聲甘州·陪庾幕諸公遊靈巖》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第2張

“渺空煙四遠,是何年、青天墜長星。”到底是從何年、在哪裏,就出現了這靈巖山呢?莫非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一顆巨星嗎?而由這顆墜星,後面就幻化出種種景象與事相。“幻蒼崖雲樹,名娃金屋,殘霸宮城。”幻化出蒼崖古木、雲靄煙霞,更幻化出美人的“藏嬌”之金屋,霸主的盤踞之宮城。這個“幻”字,正是全篇的詞眼,作者藉此來寫吳越爭霸的往事,以表達其滿眼興亡、一腔悲慨之感。“箭徑酸風射眼,膩水染花腥。”箭徑指採香涇,是吳王宮女採集香料之處,水直如箭,故又名箭涇。宮中脂粉流出宮外,以至溪流皆爲之“膩”,語意出自杜牧之《阿房宮賦》:“渭流漲膩,棄脂水也。”“酸風射眼”是用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東關酸風射眸子”。“花腥”是說吳宮美女脂粉成河,流出宮牆,使所澆溉的山花不僅染着脂粉的香氣,也帶有了人體的“腥”味。於是這花到底是美的還是惡的,似乎已經難以分辨了。這風,既是寫當年的風,也是寫作者眼下所感受到的秋日冷風,這花,既是寫當年被膩水所染的花,也是作者眼下所見到的花。於是將古史前塵,與眼中實境幻而爲一,真不知是古是今了。“時覣雙鴛響,廊葉秋聲。”用“響?廊”的典故。相傳吳王築此廊,令足底木空聲徹,西施着木?行經廊上,輒生妙響。當詞人置身於響?廊間,當年的妙響已經遠去,而廊前木葉,在酸風吹拂之下,颯颯然別是一番滋味:當日的“雙鴛”聲,此時的秋葉聲,又不知何者爲真,何者爲幻了。“宮裏吳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獨釣醒醒。”這幾句既是感慨,也是議論。吳越爭雄,越王勾踐爲了復仇,使美人計,范蠡進獻西施給夫差,夫差沉醉其中,終被越國所滅。可是范蠡能夠功成身退、歸隱五湖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其實是吳王的“沉醉”。不難看出,詞人有借古諷今的意味。“問蒼波無語,華髮奈山青。”作者回到現實,陷入沉思。歷史與現實,這一切到底是如何寫就,又當去往何方呢?想問蒼波,可蒼波無語,想問青山,可青山笑我白頭。人事變幻,只有青山綠水長在。“水涵空、闌干高處,送亂鴉斜日落漁汀。”登高遠望,沉思良久,直到歸鴉爭樹,斜照漁汀,於是一切幻境沉思,都歸於現實。以“亂鴉斜日落漁汀”的景語結束,極有意境。“連呼酒,上琴臺去,秋與雲平。”杜牧詩曰“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此處吳文英更稱“秋與雲平”,將“連呼酒”的一腔豪氣襯托得氣象遼闊、意境高遠,使低迴婉轉的詞境一變而爲曠遠明達。

上片弔古,以對館娃宮等西施遺蹟的詠歎,引發千古盛衰興亡之感;下片傷今,以吳王夫差沉湎酒色而導致身敗國滅爲鑑,對照徽、欽二帝荒嬉亡國之痛,暗喻當時君臣的逸樂苟安,表達作者的隱憂。作者以弔古的慨嘆和自己的身世之感融爲一體,寄情於蒼波青山、秋風落日的景色中。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