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踏莎行·候館梅殘》歐陽修所作,採用寫景與遊蹤相結合的手法

《踏莎行·候館梅殘》歐陽修所作,採用寫景與遊蹤相結合的手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北宋文壇領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學方面的成就頗高。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歐陽修所作的《踏莎行·候館梅殘》吧。

五代、北宋的詞壇上有所謂的“江西詞派”,主要代表詞人有南唐馮延巳、北宋晏殊和歐陽修等。三者詞風前後相承,清代劉熙載《藝概》有云 :“馮正中詞,晏同叔得其俊,歐陽永叔得其深。”歐陽修學習馮詞,形成了深婉的風格。《踏莎行》即是其此類詞風的代表作,也是歐陽修的代表作品。

全詞如下: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徵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這首詞通過離別來寫愛情相思。上片寫行人在途中的所歷所感,下片寫他想象中的思婦之傷懷及他對思婦的勸慰之辭。此詞章法精巧,近代的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評價曰 :“唐宋人詩詞中,送別懷人者,或從居者着想,或從行者着想,能言情婉縶,便稱佳構。此詞則兩面兼寫。 ......如鴛鴦之煙島分飛,互相回首也。”

《踏莎行·候館梅殘》歐陽修所作,採用寫景與遊蹤相結合的手法

詞的開首“候館梅殘,溪橋柳細”兩句,候館和溪橋點出抒情地點,梅殘和柳細點明抒情時間。古時有所謂“二十四花信風”,即將小寒到穀雨節氣的整個春天分爲二十四候,每候五日,以不同花卉的綻放來對應,表明在春風的逐漸感召下各種花開的信息

下句“草薰風暖搖徵轡”,出自江淹《別賦》中的“閨中風暖,陌上草薰”。江賦分別描述男女雙方的情景;而歐詞合二爲一,具體刻畫離別的場景,同時又蘊含着典故的離別之意。

起首三句通過梅殘、柳細、草薰、風暖八個字,從視覺、嗅覺和觸覺三個角度描繪出一個早春的景象。這樣景物雖多卻不顯堆砌,反而使讀者從各個方面切身感觸到早春那欣欣向榮、和煦宜人的風光。春光如此明媚美好,正是有情人踏春郊遊的好時機。 然而我們的抒情主人公卻要面臨着離別。“搖徵轡”三字形象寫出行人騎馬即將上路的情景。“徵”字可以說是個詞眼,點明出行的主題;而“搖”字則暗示了不忍分別的留戀之情,並引出以下所有的離情別緒。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人生總是難免有生死離別的。當分別來的時候,我們也總是難免傷感。不過,這份傷感是有深淺之分的。許多時候,思念和離愁是會隨着時空逐漸淡化的。但在這首詞裏,詞人寫的是一種刻骨銘心、無法驅散、無法排遣的離愁。它會隨着時間和空間的遠離而“漸遠漸無窮”。它是如此無窮無盡、滔滔不絕,就如同這伴我而行的春水一樣多、一樣長。

《踏莎行·候館梅殘》歐陽修所作,採用寫景與遊蹤相結合的手法 第2張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是行路人對情人的揣測之語,但寫得非常具體形象。“寸寸柔腸”,寫閨中人內心的極度痛苦苦;“盈盈粉淚”寫閨中人外在的神情,內與外的雙重描寫,鮮明而深刻地刻畫出閨中人所遭受的離愁之深重。

“樓高莫近危闌倚”。你不要登高樓、倚欄杆遠眺我吧。爲什麼呢?因爲平遠的草地的盡頭是一線隱約的春山,而我更在山的那一邊。我已經走得太遠了,遠得你根本望不到,所以還是不要登高樓遠眺吧,因爲這一切行爲只能徒增你的傷心罷了。

這首詞寫景很有層次,在景物的變換之中也暗暗交代了遠行人的行蹤。首句寫客館,指出行人與情人的暫住之處;接着寫客館外的溪橋,表明二人已走出候館,來到橋邊柳下;然後景物變爲“草薰風暖”,表示行人已經上馬,迎着田野上的暖風,走上了瀰漫着草香的征途。之後“迢迢不斷”的春水代表行人越走越遠;下面景物是“平蕪”,“平蕪”的盡頭是“春山”,景物的推移暗示着行人的蹤跡已然渺茫難辨,最後直接點出行人已在春山之外。這種寫景與遊蹤相結合的手法,使景物層次清晰,行人蹤跡明瞭,從而達到文簡義豐的藝術效果。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