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李益的《上汝州郡樓》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

李益的《上汝州郡樓》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益的《上汝州郡樓》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這首詩其實是反映了詩人所處的時代環境,表達了詩人所懷的時代憂傷。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上汝州郡樓

黃昏鼓角似邊州,三十年前上此樓。

今日山川對垂淚,傷心不獨爲悲秋。

賞析

李益的《上汝州郡樓》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

這首詩,境界蒼涼,寄意深遠。從寫作誘因看,這是一首觸景生情之作。詩的首句中,“黃昏鼓角”寫的是目所見、耳所聞,“似邊州”寫的是心所感。李益曾久佐戎幕,六出兵間,對邊塞景物特別是軍營的鼓角聲當然是非常敏感的。這時,他登上汝州(州城在今河南臨汝)城樓,眼前展現的是暗淡的黃昏景色,耳邊響起的是悲涼的鼓角聲音,物與我會,情隨景生,曾經對他如此熟悉的邊塞生活重新浮上心頭,不禁興起此時明明身在唐皇朝腹地而竟然又象身在邊州的感慨。這個感慨,既有感於個人身世,更包含有時代的內容,分量是極其沉重的。這裏雖然只用“似邊州”三字淡描一筆,但這三個字寄慨無窮,貫串全篇。南宋詞人姜夔曾寫過一首《揚州慢》詞,上闋歇拍以“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兩句來描寫當時兵後揚州的荒涼,詞序中更有“入其城,……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的話,說明姜夔也因暮色和角聲引起了悲愴之情和今昔之感,與李益所觸之景、所生之情是很相似的。但姜夔所感之“昔”,只是想起了晚唐詩人杜牧筆下的當年揚州的繁華景象,其中沒有作者自己的影子;而李益在這首詩中所感之“昔”,卻有他自己的雙重回憶:詩的首句“黃昏鼓角似邊州”是從空間回憶那遙遠的邊塞生活;接下來,第二句詩“三十年前上此樓”則是從時間回憶那漫長的已逝歲月。這第二句詩,看來很平常,而且話說得又很簡單,既沒有描繪三十年前登樓的情景,也沒有敘說三十年來人事的變化,但字裏行間,感慨系之。聯繫上一句讀來,正如孫洙在《唐詩三百首》中評杜甫《江南逢李龜年》詩所說,“世運之治亂、年華之盛衰……俱在其中”。

根據卞孝萱《李益年譜稿》及譚優學《卞著〈李益年譜稿〉之商榷》一文的考證,李益出生於玄宗天寶七載(748),在代宗大曆四年(769),也就是他二十二歲時得中進土。這首《上汝州郡樓》詩大約寫於唐德宗貞元二十年(804)他五十七歲時,由此上溯三十年,其第一次登郡樓大致在他登進士第後做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簿尉期間。在這三十年中,就作者個人經歷而言,他在鄭縣過了幾年鬱郁不得志的簿尉生活,又遠走邊塞,先後在朔方、幽州、鄜坊、邠寧等節度使幕下過了一段長時期的軍旅生活;就時局變化而言,唐皇朝愈來愈走向沒落,藩鎮割據的局面愈來愈積重難返,在代宗、德宗兩朝,國事日非,不但河北三鎮形同異域,淄青、淮西等地也成了動亂的策源地。在德宗建中四年(783),汝州曾一度被淮西節度使李希烈攻陷。當李益第二次過汝州時,淮西之亂也還沒有平定。三十年的變化是如此之大。他舊地重來,想到此身,經歷了生活磨礪,從少壯變爲衰老;想到此地,經受了干戈洗禮,是腹地卻似邊陲。城郭依舊,人事全非。這時,撫今思昔,百感叢集,憂時傷世,萬慮潮生,哪能不既爲歲月更迭而慨嘆、也爲國運升降而悲愴?這就是詩人在這首詩裏緊接着寫出了“今日山川對垂淚”這樣一句的原因。

這第三句詩,會使人想起東晉過江諸人在新亭對泣的故事以及周姸所說“風景不殊,舉目有江山之異”的話(見《晉書·王導傳》),也會使人想起杜甫《春望》詩中那“國破山河在”的名句。在李益當時說來,這面對山川、愴然泣下的感觸是紛至沓來、千頭萬緒的,既無法在這樣一首小詩裏表達得一清二楚,也不想把話講得一乾二淨,只因他登樓時正是秋天,最後就以“傷心不獨爲悲秋”這樣一句並不說明原因的話結束了他的詩篇。這裏,他只告訴讀者,他傷心的原因“不獨爲悲秋”;那麼,到底爲什麼呢?詩篇沒有下文,到此戛然而止。

李益的《上汝州郡樓》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 第2張

自從宋玉在《九辯》中發出“悲哉秋之爲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的悲吟後,“悲秋”成了古典詩歌中常見的內容。但是,詩人的悲秋多不是單純的悲秋。如果宋玉只是爲悲秋而悲秋,杜甫也不必在《詠懷古蹟五首》之一中那樣意味深長地說“搖落深知宋玉悲”了。應當說,宋玉既是觸景生情,也是借景起興。正如一些註釋家所指出,他以那樣感傷的筆觸來寫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景色,是寄寓對屈原的悼惜,或是慨嘆自己的身世。“深知宋玉悲”的杜甫,在一首《登高》詩中也曾說“萬里悲秋常作客”,而當春花燦爛時,他在另一首《登樓》詩中卻又說“花近高樓傷客心”,可見觸發詩人悲思的,可以是秋,也可以是春,其悲思所注,卻既不是秋,也不是春。真正使杜甫悲傷的,是長期流離顛沛、萬里作客的身世,是到處兵戈擾攘、萬方多難的時局。辛棄疾在一首《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詞中更說:“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這位壯志難酬的詞人,不但不說悲秋,反而誇涼秋之“好”,這又是深一層、曲一層的說法,其感情就更微妙了。

聯繫這些詩詞,再來領會李益寫這首《上汝州郡樓》詩時低迴感慨的複雜心情,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深度和容量了。這首詩的好處,正在於它留下了耐人尋繹的篇外不盡之意、弦外繞樑之音。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