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蕭綱的臨終之作《被幽述志》表達了什麼感情?

蕭綱的臨終之作《被幽述志》表達了什麼感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想知道蕭綱的臨終之作《被幽述志》表達了什麼感情?這是他情知自己難免橫死的命運,其內心始終痛苦不已,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歡迎閱讀哦~

被幽述志

恍惚煙霞散,颼飂松柏陰。

幽山白楊古,野路黃塵深。

終無千月命,安用九丹金!

闕里長蕪沒,蒼天空照心。

寫作背景

蕭綱的臨終之作《被幽述志》表達了什麼感情?

蕭綱乃死於侯景之手。侯景原爲東魏大將,擁衆十萬,專制河南。因東魏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於樑太清元年(547)降樑。由於梁武帝蕭衍及重臣朱異等的昏庸,他得以行其奸謀,於次年發兵反叛,攻陷建康。蕭衍被困在臺城(樑之宮城,在今江蘇南京)內,憂憤而死。時爲太清三年(549)。蕭綱乃由皇太子而即帝位,其實只是一個被侯景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傀儡而已。而侯景尚欲自立爲帝,於是蕭綱只做了兩年多皇帝,便於大寶二年(551)八月被廢囚禁,其皇子二十餘人均被殺害。十月,他本人也被侯景派人用土囊壓死,年僅四十九歲。《被幽述志》便作於囚禁期間。

賞析

詩的前半部分,詩人想像自己死後的情景。“恍惚煙霞散,颼飂松柏陰”,寫出臨死時心神恍惚之狀。詩人回顧一生,曾給他帶來歡樂、悲愁的一切,那五色斑斕的大千世界,如今雖還或清晰或模糊地留存於記憶中,然而卻像飄渺的輕煙,像變幻的雲霞,不可把捉;就連自己的生命,也將煙消雲散。蕭綱奉佛。佛教將世間一切都視爲鏡中之象、水中之月,都虛幻不實。蕭綱曾作《十空詩》六首,題爲《如幻》、《水月》、《如響》、《如夢》、《如影》、《鏡象》,便是闡述此種教義的。此時此地的蕭綱心中,這種“六塵俱不實”(《如幻》)、萬事如煙霞的念頭,當然會時時浮起。他於恍惚之中,似見到一片松柏幽深,聽到其間颼的風聲。這是指墓地而言。下句“幽山白楊古”也是指墓地。《古詩十九首·驅車上東門》雲:“白楊何蕭蕭,松柏夾廣路。下有陳死人,杳杳即長暮。”松柏白楊,都是古代冢墓間常植之樹。“白楊古”,表明那墳地已十分古老。一代又一代生命,不管是凡夫俗子,還是聖賢貴胄,最後的歸宿都在這累累的冢墓羣中。“野路黃塵深”,指通向墓地的道路而言。“深”字亦見出年代之久遠、境界之荒涼。魏晉以來,詩人常以第一人稱描述死者所見所聞的種種景象,如著名詩人陸機、陶淵明均作有這種自悼自挽的《輓歌》,蕭綱此處即受其影響,而寫得特別地幽暗淒冷。

蕭綱的臨終之作《被幽述志》表達了什麼感情? 第2張

詩的後半部分直接抒懷。千月,猶言百年。九丹,道教所傳九種丹藥,說是服後可長生、成仙,不受任何傷害(見葛洪《抱朴子內篇·金丹》)。據說煉丹時能煉出黃金,故云“九丹金”。古來詩人常有“服食求神仙,多爲藥所誤”(《古詩十九首·驅車上東門》)的感慨,蕭綱這裏卻是說:我本來就連安享天年的命都沒有,又何必去求長生不老的靈丹!語意十分沉痛。“闕里”二句更是滿腔悲憤。傳說孔子故里名爲闕里。“闕里長蕪沒”,是說連聖人之鄉都久已荒蕪了(這可能是指當時北方淪沒於少數民族統治者之手而言),言外有善者不得善報之意,故下句乃發出“蒼天徒然照臨此心”的浩嘆。蕭綱被幽縶時曾題壁雲:“有樑正士蘭陵蕭世纘(蕭綱字世纘),立身行道,終始如一。風雨如晦,雞鳴不已。弗欺暗室,豈況三光(日、月、星)?數至於此,命也如何!”(《梁書》本紀)這倒不能說是他的自我美化。封建史家對蕭綱做宮體詩頗加批評,但對其爲人是一致稱讚的,說他“孝慈仁愛,實守文之君”(陳何之元《樑典總論》),“養德東朝,聲被夷夏;及乎繼統,實有人君之懿”(《梁書》本紀“史臣曰”)。看來,按封建道德標準,他確乎算得一位“正士”。史家對他的被害也是深表同情的,連唐初魏徵也說:“悠悠蒼天,其可問哉!”(《梁書》帝紀總論)正與《被幽述志》的“蒼天空照心”同一感嘆。此種善者不得善報的嘆息,古已有之。司馬遷就說過:“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所謂天道,是邪,非邪?”(《史記·伯夷列傳》)後世不得志的文人貧士也常有此嘆。蕭綱雖是帝室貴胄,但由於他的不幸遭遇,遂也發出了這樣悲咽悽愴的呼聲。

據說蕭綱被幽禁期間所作詩文有數百篇之多,沒有紙,便寫在牆壁、板障之上。它們後來都被侯景手下人颳去(見《南史·樑本紀》),《被幽述志》是其中唯一流傳至今的詩作。這真是一件頗爲遺憾的事。不然的話,那些慷慨蒼涼、與輕豔的宮體詩面目迥異的作品,本可以使人們對蕭綱的詩歌創作有更全面的認識與評價的。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