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昭君怨·賦鬆上鷗》賞析,詞人楊萬里對沙鷗由衷的喜愛

《昭君怨·賦鬆上鷗》賞析,詞人楊萬里對沙鷗由衷的喜愛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楊萬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字廷秀,號誠齋,自號誠齋野客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鄉湴塘村 )人。 南宋文學家、官員,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爲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其詩自成一家,獨具風格,形成對後世影響頗大的誠齋體。學江西詩派,後學陳師道之五律、王安石之七絕,又學晚唐詩。代表作有《插秧歌》《竹枝詞》《小池》《初入淮河四絕句》等。其詞清新自然,如其詩。賦有《浯溪賦》《海魷賦》等。今存詩4200餘首。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楊萬里的《昭君怨·賦鬆上鷗》,一起來看看吧!

《昭君怨·賦鬆上鷗》賞析,詞人楊萬里對沙鷗由衷的喜愛

偶聽鬆梢撲鹿。知是沙鷗來宿。稚子莫喧譁。恐驚他。

俄頃忽然飛去。飛去不知何處。我已乞歸休。報沙鷗。

【賞析】

上片寫作者靜坐書室,意外地聽窗外松樹上有沙鷗前來投宿,十分驚喜。“偶聽鬆梢撲鹿”,“偶”字意即偶然地,或者說是意料之外地,“撲鹿”是象聲詞。首句說,他偶然聽到門前松樹梢上有飛鳥拍打翅膀的“撲鹿”聲,憑着生活經驗,他“知是沙鷗來宿”。首二句無絲毫的渲染與誇飾,似乎是簡單地平鋪直敘,但只要稍稍揣摩,便不難發現,這十二個字既寫出了環境的寂靜,又寫出了樹上鷗鳥的活動,從字面看,人未見形,鷗未露體,而在讀者的意念中,卻分明“看”到作者凝神諦聽的神態,“聽”到沙鷗抖動翅膀的撲撲鹿鹿的聲音,這足以說明,這兩句近似口語的話,並非隨意信手寫來,而是經過認真推敲錘鍊而得,因此頗爲傳神。

“稚子莫喧譁,恐驚他。”沙鷗前來投宿,作者無限欣喜,他小心翼翼地向正在玩耍的孩子們示意,告誡他們不要吵鬧,恐怕驚嚇了鷗鳥。這兩句於字裏行間透露出作者對沙鷗這種鳥兒非常喜歡,同時表現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而且增加了本詞的生活氣息。“莫”字和“恐”字表達出作者對沙鷗由衷的喜愛。

《昭君怨·賦鬆上鷗》賞析,詞人楊萬里對沙鷗由衷的喜愛 第2張

下片寫鷗鳥遠飛,詞人不免悵然若有失,進而將鷗鳥人格化,與之溝通思想,藉以抒發心志。“俄頃忽然飛去,飛去不知何處?”作者正因爲沙鷗落在“誠齋”門前松樹上高興,轉瞬間沙鷗忽然振翅遠飛,作者深感失望,先前的激情頓時冷落下來。“不知何處”說明作者對鷗鳥十分記掛,面對一片空虛的茫茫夜空,他萬分焦慮,卻又無可如何。兩句中“飛去”二字重複使用,這種手法在現代修辭學上稱爲“頂真”,因爲用得恰切自然,所以讀起來絲毫沒有重複的感覺。

“我已乞歸休,報沙鷗。”結尾兩句,作者和盤托出心志,把自己辭官歸隱的事告訴沙鷗,表述了他期望求得沙鷗“理解”的心情。據《宋史》記載,楊萬里長期被貶,憤而辭官家居,臨終前曾有“韓佗胄奸臣,專權無上,動兵殘民,謀危社稷。吾頭顱如許,報國無路,惟有孤憤!”的話,說明他因爲報國無門,又不被人理解,憂憤至死。本詞把沙鷗視爲“知己”,寄託自己的感情,其意也在於排解內心的苦悶。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