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楊樸《七夕》:詩人的憤世嫉俗之情很是恰當、巧妙、深刻

楊樸《七夕》:詩人的憤世嫉俗之情很是恰當、巧妙、深刻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楊樸(921~1003)北宋布衣詩人。字契元(一作玄或先),自號東里野民。樸所作詩俊逸瀟灑,語言質樸精煉,多描寫自然景色和農村隱居生活。類唐詩人賈島、李涉。78歲去世,葬縣城北20公里處袁堡村東。宋翰林學士李淑撰墓表,立石墓前。詩人黃庭堅過其墓拜謁,曾作詩悼念。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楊樸的《七夕》,一起來看看吧!

楊樸《七夕》:詩人的憤世嫉俗之情很是恰當、巧妙、深刻

七夕

楊樸〔宋代〕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唐詩主情,宋詩主理。宋的這種主理的詩,對那些喜好唐詩的人來說,常有味同嚼蠟之感。但詩如能用簡捷的句子,深刻地表達一種哲理,也不能不說有其特殊的妙趣。楊樸的這首《七夕》,就是具有這種妙趣的哲理詩。

詩的作者從牛郎、織女七夕踏鵲橋相會的神話傳說發端,別出新裁,表達了作者獨到而又深刻的見解。“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前兩句設問:弄不懂牛郎到底打的什麼主意,是怎麼想的,非得邀天上的仙女來織滿天的錦繡雲霞。這裏的“須”字,是一種懷疑和否定,從正面來解釋,就是沒有必要來邀請織女作這一切。這兩句來得非常奇,出人意料,因爲很多人把把牛郎織女的神話作爲美妙的故事來接受,對其中所包含的意義從未提出過質疑。以爲神勝過人,天上的仙女自然比人間的一切都要聰明許多。但詩人卻對此表示懷疑。前兩句的這種懷疑只涉及到神話故事本身,但這已足以造成懸念。這兩句爲詩的末聯所發的奇論,做了有力的鋪墊。

楊樸《七夕》:詩人的憤世嫉俗之情很是恰當、巧妙、深刻 第2張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己多”。這兩句是說:每年人們都要在七月七日晚上向天上的織女乞求賜予刺繡、紡織等的聰慧、智巧,但實際上,人間的智巧己經是很多了,多得有點可怕。詩人在這裏並非是在讚揚人間的機巧,而是來了一個大轉彎,詩人此時想起的不僅僅是人間創造幸福的巧智,還有行惡的智巧:有巧取牽奪,互相傾軋,以及繁複、雜多而又絞盡腦汁的勾心鬥角。詩人賦予末一行詩中的“巧”的含義已經不同於第三行詩中“巧”的含義。恰是這種新的含義,不無道理,但又非常出人料想地拓寬了詩思的領域,這就便詩的情思和哲理向更深處開掘,一使詩具有了橫空出世、奇崛詭辯之美。當人間充分運用他的機巧來進行勾心鬥角的時候,要邀織女來已無意義。從四句詩的整體和詩情的深入來看,詩人的憤世嫉俗之情表現得很是恰當、巧妙、深刻。

楊樸在那樣一個時代有這樣一種思想和見識是很深刻的,加之詩語簡練、曉白、樸實,就使詩思凝重、洗練,富有趣味。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