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戲問花門酒家翁》岑參所作,描繪出一幅充滿着生活氣息的風俗畫面

《戲問花門酒家翁》岑參所作,描繪出一幅充滿着生活氣息的風俗畫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岑參,荊州江陵人,與高適並稱“高岑”,唐朝邊塞詩人,曾在邊疆生活多年,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及異域風俗文化有切身感受,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岑參所作的《戲問花門酒家翁》吧。

岑參既然被人稱爲“邊塞詩人”,其廣爲流傳的詩歌當然也大多以描寫邊塞風光和邊塞風情爲主,在盛唐時期諸多詩人羣體之中,尤其岑參寫作的邊塞詩數量是最多,成就也是最爲突出的。其邊塞詩意境之新奇,風格之雄偉,想象之瑰麗,場景之宏大,詞藻之精美,真情之奔放,形成一股截然不同的浪漫主義特質,從而被後人尊稱爲“高岑詩派”,響譽詩壇,影響深遠。

《戲問花門酒家翁》岑參所作,描繪出一幅充滿着生活氣息的風俗畫面

岑參的邊塞詩大多寫風光與旅情,兩個方面能夠很好地結合在一起,達到情景交融的地步,借景抒情在他的筆下得到了很好地闡釋。他的這類詩歌基本格調都是雄壯闊大的,但是今天欣賞的這首《戲問花門酒家翁》卻是一個例外。它重點描寫了情,適當表現出來詩人活潑風趣的另一面,極其富於生活氣息。

《戲問花門酒家翁》

【唐】岑參

老人七十仍沽酒,

千壺百甕花門口。

道傍榆莢巧似錢,

摘來沽酒君肯否?

岑參曾經兩次從軍奔赴邊塞,首次是天寶七載(749年),任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再次是天寶十三載(754年),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本詩大約寫於天寶十載(公元751年)舊曆三月,高仙芝調任河西節度使,岑參跟隨來到涼州城中,見有老人賣酒,即景乘興而作。

《戲問花門酒家翁》岑參所作,描繪出一幅充滿着生活氣息的風俗畫面 第2張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壺百甕花門口”,開頭兩句,詩人簡直是脫口而出,流利的筆觸把詩人內心裏的熾熱情感泄露無遺。穿越荒涼之地,忽然來到城市裏,眼前猛地一亮,看到成千上百個酒甕和酒壺擺放在花門口,鬚髮皆白的七十老翁,老當益壯,仍然操勞着在賣酒。

古代人滿四五十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稱“老”,諸多詩歌作品裏常常便可看到。所以此處所寫老人年滿七十,仍然在賣酒,就很令人感到驚奇。詩人當然是驚奇於老人年齡頗大仍然需要出來賣酒謀生,有些感喟於生活不易,但並傷感;或許與當時詩人正滿懷豪情鬥志有關,所以看什麼都是積極向上,興致勃勃的。

此處花門,是指涼州館舍樓門口。幾年之後,詩人和朋友高適、嚴武等人再次相聚歡飲於此,曾有感於衷地寫道:“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幾個老朋友相互鼓勵,對人生前途仍然充滿了憧憬和熱望。

《戲問花門酒家翁》岑參所作,描繪出一幅充滿着生活氣息的風俗畫面 第3張

“道傍榆莢巧似錢,摘來沽酒君肯否”,城市的祥和氣氛,讓詩人心情變得歡欣鼓舞。看着道路旁邊的榆樹,結的果實形似一串一串的銅錢,所以他風趣地向沽酒老翁說,老人家,我能否摘來這些榆莢和您買些酒喝啊?

就像經過漫長沙漠之人渴求水源一樣,詩人總是喜歡喝酒的,所謂詩酒人生,詩酒向來不會也不願分家。此時此刻,於情於理,詩人都會爽快掏出錢來買酒,然後由此痛飲一番,聊慰旅途寂寥,以洗風塵僕僕。

但是,詩人此時的心情是愉悅的,所以便小小地開了一個玩笑,不傷大雅,反而愈加增添幾分情趣。生活固然枯燥乏味,也不能只有一張嚴肅的面孔,有時候還是需要用詼諧、幽默、滑稽來調劑一下。

這首詩,語言淺顯如白話,曉暢易懂,自有一種清新脫俗之感,風雅與精緻都隱藏在情緒飽滿的文字背後。詩人是真誠的,所以纔會用最愜意的語氣,精心描繪出一幅充滿着生活氣息的風俗畫面。詩人又是高明的,僅僅一個玩笑就達到了千言萬語才能達到的效果,流利酣暢地表述着詩人內心那份難以抑制的興奮之情。或許,在充沛的情感包容之下,所有的技術手段都會退居二線,方纔不顯矯情。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