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李煜所作的《採桑子·轆轤金井梧桐晚》,描寫一幅飽含秋意、秋思的風景畫

李煜所作的《採桑子·轆轤金井梧桐晚》,描寫一幅飽含秋意、秋思的風景畫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煜,五代十國時期南唐末代君主,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子。李煜是個失敗的皇帝,是個被皇位耽誤的藝術家,他精通詩書音畫,其中以詞的成就最高,他的詞繼承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對後世詞壇影響很深。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李煜所作的《採桑子·轆轤金井梧桐晚》吧。

採桑子·轆轤金井梧桐晚

李煜 〔五代〕

轆轤金井梧桐晚,幾樹驚秋。晝雨新愁,百尺蝦鬚在玉鉤。

瓊窗春斷雙蛾皺,回首邊頭。欲寄鱗游,九曲寒波不泝流。(泝流 一作:溯流)

李煜所作的《採桑子·轆轤金井梧桐晚》,描寫一幅飽含秋意、秋思的風景畫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深秋時節,梧桐樹下,轆轤金井旁,落葉滿地。樹木入秋而變,人見秋色而愁。手扶百尺垂簾,眼望窗外細雨,舊愁之上又添新愁。

閨中的思婦獨守着瓊窗,想到韶華漸逝,心願難成,怎不雙眉緊皺,愁在心頭。回首邊地,徵人久無音訊。想要寄書信,可是黃河寒波滔滔,溯流難上,思婦只能在孤獨寂寞中苦苦守望。

註釋

此詞調名於《草堂詩餘》、《花間集補》中作《醜奴兒令》,《類編草堂詩餘》中注曰:“一名《羅敷令》,一名《採桑子》。”《類編草堂詩餘》、《花草粹編》、《嘯餘譜》中均有題作“秋怨”。從詞意看,當屬李煜中期的作品。

轆轤(lùlú):一種安在井上絞起汲水斗的器具,亦即汲取井水用的滑車。金井:井欄上有雕飾的井,這裏指宮廷園林中的井。梧桐:一種落葉喬木,葉柄長,葉大,質地輕而韌。古代詩人常用梧桐金井說明時已至晚秋。

幾樹:多少的樹。樹,這裏指梧桐樹。驚秋,有二種理解,一說吃驚秋天的到來,二說秋風驚動了梧桐樹。兩種理解儘管語意角度不同,但均可通。

晝雨:指白天下的雨。晝,白天。新愁:指悲秋之愁。

李煜所作的《採桑子·轆轤金井梧桐晚》,描寫一幅飽含秋意、秋思的風景畫 第2張

百尺:這裏爲約指,極言其長。蝦鬚:因簾子的表狀像蝦的觸鬚,所以用“蝦鬚”作爲簾子的別稱。《類編草堂詩餘》注中雲:“蝦鬚,簾也。”唐代陸暢《簾》詩中有句“勞將素手卷蝦鬚,瓊室流光更綴珠。”用法同。玉鉤:玉製的鉤子。這句話是說長長的簾子掛在玉鉤上。

瓊窗:雕飾精美而華麗的窗。春斷:這裏指情意斷絕,即男女相愛之情斷絕。春,指男女相愛之情。雙蛾:《花草粹編》、《花間集補》等本中均作“雙娥”。即指美女的兩眉。蛾,蛾眉,指婦女長而美的眉。皺:起皺紋,指皺眉。

回首:回望。邊頭:指偏僻而遙遠的地方。

欲:想要。寄:寄託。鱗游:游魚,這裏借指書信。

九曲:蕭本二主詞中“曲”作“月”。九曲,形容黃河河道的迂迴曲折,這裏代指黃河。九,泛指多數。遂以九曲代指黃河。泝(sù)流:倒流。泝,同“溯”,逆流而上。

創作背景

此詞當作於開寶六年,宋太祖任命李煜的弟弟從善爲泰寧軍節度使,並留在京師。李煜請求宋太祖讓從善回國,未獲允許,作登高文,哀念不已。據說李煜非常想念他,常常痛哭,這首詞是從善入宋後未歸,李煜爲思念他而作的。

李煜所作的《採桑子·轆轤金井梧桐晚》,描寫一幅飽含秋意、秋思的風景畫 第3張

賞析

上片寫景,先點出“轆轤”、“金井”、“梧桐”三物,不單是寫實,也都有寓意。轆轤是井上汲水的工具,汲水是女子之事,故井邊常常是女子的懷人之所。轆轤的循環滾動又與思念的輾轉反覆相通,搖着轆轤,情思纏綿,往往是詩詞之中女子思情的象徵。古代的井邊多種梧桐,“一葉知秋”,秋來梧桐葉兒黃,故梧桐是常見的悲秋意象。這三者位置相關,意義相通,常常被聯繫到一起來寫女子的秋思,如吳均的“玉欄金井牽轆轤”,王昌齡的“金井梧桐秋葉黃”,與這裏的“轆轤金井梧桐晚”,都是同一個意思。不過,李煜的表達更精巧一些,他在句中強調了一個“晚”字。“晚”可以指黃昏,暗示了從早到晚的期盼,有“黃昏望絕”之意。“晚”也可以指秋深,突出梧桐葉黃隕落的形象,令人聯想歲華流逝、青春不再而引出悲哀。故接下來的“幾樹驚秋”,本來是寫人在驚秋,卻道以“樹驚秋”;寫情就更婉轉,更深沉,並使蕭瑟的秋景與女子的傷情融合到了一起。“晝雨如愁”引出人物。說是“晝雨”,可見是下了一天還沒有停的雨。而這雨是小雨,絲雨,紛紛揚揚,飛飛灑灑,就如同瀰漫在人心中的憂愁一樣,無邊無際,無休無止。“百尺蝦鬚在玉鉤”,是說精美的竹簾掛在鉤上,暗指人的遙望,下啓“回首邊頭”,景物描寫也就由室外轉入了室內。

下片抒情,以“瓊窗”承接上片的“百尺蝦鬚”,過渡十分自然。這裏的“春斷”,要分作兩層意思來理解。一是說春去秋來,時光流逝,歲華漸老,青春不再復返,故日“斷”。一是說遠人無消息,任憑思念,深情不得傳達,“腸斷白萍洲”(溫庭筠),“春斷”也就是“情斷”。這兩層意思相輔相映,都在表現思念之深,於是而有“雙蛾”之皺,有“回首”之舉,有“欲寄”之事,更用一連串的動作寫出思念之切。由皺眉,到遙望,到“欲寄鱗游”,思念的感情漸進深化,寫出女子終於決定要以主動的訴說去打動對方的心,以喚回心愛的人。可是,“九曲寒波不湃流”。山高水寒路曲折,縱使信寫出,何人可傳寄?何處可投遞?無奈之極。可越是無奈,越見情深。

全詞以意融景,一系列景象有機地融成一幅飽含秋意、秋思的風景畫,畫中有人,人外有秋,秋內有思,秋風秋雨關秋思,離情別恨聯秋怨,寫得婉約蘊藉,回味悠長。後人馬致遠之《天淨沙·秋思》頗得其婉約韻致。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