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照鏡見白髮》張九齡所作,蘊含無窮的失意和悲觀

《照鏡見白髮》張九齡所作,蘊含無窮的失意和悲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九齡,字子壽,號博物,唐朝開元年間宰相,也是個文學家、詩人,是西漢開國功臣張良的後人。擅長髮展五言古詩,對嶺南詩派的開創起到啓迪作用。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張九齡所作的《照鏡見白髮》吧。

天人有五衰,凡人何嘗不是需要面對生老病死,只要是生命難免逃脫命定的危機;至於所謂的機遇,就像可遇不可求的因緣,這就是宿命,無法化解。

世人常常喟嘆於“無常”與“有機”,也不過是對於未知命理的猜測,這一切就彷彿沒有停止的轉盤,目標永遠遙不可及。所以,得之是幸,失之嘆命,如此而已,惶論其他。

《照鏡見白髮》張九齡所作,蘊含無窮的失意和悲觀

紅顏易老,英雄遲暮,每一段時光其實都是值得留念的,因爲那本來就是屬於生命旅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爲愛所以愛,記憶長存,溫馨永恆。

《照鏡見白髮》

【唐】張九齡

宿昔青雲志,

蹉跎白髮年。

誰知明鏡裏,

形影自相憐。

初見張九齡這首《照鏡見白髮》,腦海裏浮現的卻是李白的那句:“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秋浦歌》)。同樣的照鏡畫面,雖抒發着各自不同的情思,卻又反映出相同的對時光難以把握的幽憤之喟嘆。

“宿昔青雲志,蹉跎白髮年”,對比過往與如今,鮮明地描繪出現實中的困境。青春年少,胸懷大志,意氣風發,指點江山,逸興遄飛;時光流水,轉眼不再,而曾經那些豪情壯志,都化作煙雲流散,唯有滿頭如雪白髮,在向人述說悲涼。

《照鏡見白髮》張九齡所作,蘊含無窮的失意和悲觀 第2張

此時的詩人本身慘遭貶官,過去的榮光都恍然一夢,現實所能遺留下來給予他的,也只是無窮的失意和悲觀。如果硬要說還有其他的,那麼也只是被生活打擊之後的各種跡象,比如生命暮年,青絲如雪。

“宿昔”之“青雲”映照當前的“白髮”,似乎一面萬事萬物都被看通透的鏡子,裏面皆說明着命運的無常,時光的無情,以及生存的無奈。曾經的詩人有多大的抱負,現在的他就會在內心產生多大的遺憾。“蹉跎”的,其實並非生命,而是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樂趣。

“誰知明鏡裏,形影自相憐”,詩人的面對滿頭白髮,其意志當然是無限消沉的。種種人生不得意,又有哪個人能夠真正懂得呢?只有對照着眼前的明鏡,就像驕傲的孔雀開屏一樣,獨自綻放着自我的綺麗,顧影自憐,形影相弔。

身居高位,自然門庭若市;身處江湖,當然門可羅雀。世間事,一得一失,一唱一和,講究的本來就是如此哲理。所以,在這樣的世相面前,塵世人,只有看透一切,放下執着,息事寧人,方得大自在。

《照鏡見白髮》張九齡所作,蘊含無窮的失意和悲觀 第3張

這種前後截然不同的兩個現象,對於曾經豪華而今簡陋的詩人而言,不可謂不痛徹心扉,最大的變化還是心理上的落差。詩人肯定不是流連於那些享樂之情,更多的應該是由於無法實現“宿昔青雲志”之後的難受。

詩人由眼前白髮想到宿昔志願,他利用這個對比想要表達的是內心的一絲不甘,還有憤懣,卻沒有拘泥於個人得失之上,在他心底所懷想着的永遠是“生民”。可惜,天不遂人願,掙扎不過的,是命運最後的一聲惋嘆。

人生的道路沒有人能夠一帆風順,那些坎坷磨折將會一直伴隨在左右,讓人永遠提心吊膽不可安寧。每當這個時候,就會看出一個人的本質,到底是偉大,或者是渺小。能夠超脫的,自然得到心中所屬;即便失意,精神依舊亙古。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