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蘇軾所作的《記承天寺夜遊》,蘊含無處可話的悲涼之意

蘇軾所作的《記承天寺夜遊》,蘊含無處可話的悲涼之意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蘇軾,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書畫等各方面都取得很高的成就,是豪放派代表人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蘇軾所作的《記承天寺夜遊》吧。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爲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蘇東坡《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所作的《記承天寺夜遊》,蘊含無處可話的悲涼之意

1

此人一生,不是被貶,就在被貶的路上;不是遭人貶,就是在自貶。

其爲文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恣肆汪洋,曉暢酣達;

其作詩則想象瑰麗,清新豪健,獨具風格,領袖詩壇;

其填詞豪放大氣,別出機杼,開一代詞風;

其書法取長各家,自創心意,天真爛漫,豐腴跌宕;

其繪畫專注“神似”,崇尚“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似乎政績也不錯,每到被貶之地,並不失意徒傷悲,而是奮力幹出一番作爲,讓自己的名字被老百姓口碑相傳。

即使環境再艱辛,他也沒有被這些困難輕易地打倒。

老先生仍怡然自得,身處風雨裏,也可隨口吟出:“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不管是自然還是人生的風雨,都不用害怕,且慢慢前行,等到某天回首,就會發現“也無風雨也無晴”,唯有內心的寧靜。

蘇軾所作的《記承天寺夜遊》,蘊含無處可話的悲涼之意 第2張

2

這是蘇東坡因爲“烏臺詩案”遭貶黃州的第四個年頭。

在朋友的幫助之下,他慢慢脫離纔來黃州時的困境,逐漸走向正規,悽苦的心情也開始慢慢變得平復。

某天晚上,月色甚好,就像一位老友推開房門,走了進來,要和他促膝夜談。

蘇東坡正準備“解衣欲睡”,眼前忽然出現這樣一種美景,於是“欣然起行”。

起來了怎麼辦?這樣的快樂必須找個人來聊聊天,不然對不起眼前良辰。

於是,他想到了住在承天寺的張懷民。

這個人也和蘇東坡一樣,是遭貶黃州的,正所謂“同是天涯淪落人”,兩個人便成爲了好朋友。

披着衣裳,興致勃勃地來到承天寺,巧得很,懷民也沒有睡下。

難道也和他一樣,心中有事嗎?

就那樣,兩個人站在寺院中間,擡頭望着皎潔的明月,靜默無語。

此情此景,讓我忽然想起《世說新語》中的一則故事:王子猷雪夜訪戴安道,乘興而來,興盡而歸。

雖然王子猷半途而廢,沒有見其友,但都是如此自然超然,如此隨心所欲。

以上乃是出自於蘇東坡的小品文《記承天寺夜遊》的第一部分。

文章開門見山,直接記取事件經過,乾淨利索,毫不拖泥帶水,把一個看到美景之人,卻欲找人分享此情此景的急切心情描寫的分外逼真。

蘇軾所作的《記承天寺夜遊》,蘊含無處可話的悲涼之意 第3張

3

接下來,蘇東坡用了十八個字,以實化虛,明虛暗實地對月光進行描寫。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被清朗的月光映照,整個庭院就像積水深潭,一片空明,其中彷彿還有水草漂浮、遊蕩,人旁觀之,恰似身臨仙境一般,令人一片恍惚。

如此良久,夜風拂過,才把沉浸在幽美靜穆景色裏的人驚醒:啊,原來一切都是竹柏的影子相互交匯而成的虛擬景觀。

實寫樹影,虛寫月光;明寫樹影,暗寫月光,相互交織,虛實不分,明暗莫辯,其中技巧,神乎其技,讓人嘖嘖稱道。

“空明”兩字,畫龍點睛,正面形容月光,冰清玉潔,實爲側面烘托出人的磊落胸懷,若月色光明,忘懷俗世。

最終引發作者感嘆:“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不由會想到唐朝詩人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寫道:“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月何年初照人?”

同是對月的敘寫,可是兩人的心情卻大不相同。

張若虛感喟人生的流年逝水,是對自然偉大之處的讚美,是對生命渺小之處的驚詫,還有對人類自身所處困境作出的不自覺地思考。

而蘇東坡結尾“閒人”兩字,卻蘊含無處可話的悲涼之意。

一個“閒”字,看似語氣平淡,什麼都不在意,好像道家高人,已經出於江湖,萬事不放之心上。

其實,卻飽含孤憤,深藏自嘲,表達了作者慘遭排擠,被人污損,滿腔政治抱負難以實現的難堪處境。

蘇軾所作的《記承天寺夜遊》,蘊含無處可話的悲涼之意 第4張

4

將近千年時光,如今重讀此文,拋卻高超的寫作技巧,單單作者充滿熾熱之情的敘寫,就讓人難以忘懷,不由自主所感動。

雖然短短八十四個漢字,其中飽滿的真摯情感,在神乎其技之下,得到淋漓盡致地表現,彷彿一個人坦蕩地襟懷,就那麼赤裸裸地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沒有了“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模糊;而可見“臥看落月橫千丈,起喚清風得半帆。且並水村欹側過,人間何處不巉巖”的灑脫。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