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被譽爲寫“梅花”千古絕唱:林逋《山園小梅》賞析

被譽爲寫“梅花”千古絕唱:林逋《山園小梅》賞析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林逋《山園小梅》賞析,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宋·沈括《夢溪筆談卷十·人事二》:“林逋隱居杭州孤山,常畜兩鶴,縱之則飛入雲霄,盤旋久之,復入籠中。逋常泛小艇,遊西湖諸寺。有客至逋所居,則一童子出應門,延客坐,爲開籠縱鶴。良久,逋必棹小船而歸。蓋嘗以鶴飛爲驗也。”

他的《山園小梅》詩中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是梅花的傳神寫照,膾炙人口,被譽爲千古絕唱。

山園小梅

林逋

其一

衆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被譽爲寫“梅花”千古絕唱:林逋《山園小梅》賞析

賞析

林逋種梅養鶴成癖,終身不娶,世稱“梅妻鶴子”,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帶情,筆下的梅更是引人入勝。

整首詩寫作者對梅花的喜愛與讚頌之情:

“衆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首聯運用襯托的手法寫梅在百花凋零的嚴冬迎着寒風昂然盛開,那明麗動人的景色把小園的風光佔盡了。一個“獨”字、一個“盡”字,充分表現了梅花獨特的生活環境、不同凡響的性格和那引人入勝的風韻。作者雖是詠梅,實則是他“弗趨榮利”、“趣向博遠”思想性格的真實寫照。蘇軾曾在《書林逋詩後》說;“先生可是絕倫人,神清骨冷無塵俗。”其詩正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頷聯是最爲世人稱道的,它爲人們送上了一幅優美的山園小梅圖。這一聯簡直把梅花的氣質風姿寫盡絕了,它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上句輕筆勾勒出梅之骨,下句濃墨描摹出梅之韻,“疏影”、“暗香”二詞用得極好,它既寫出了梅花不同於牡丹、芍藥的獨特形成;又寫出了它異於桃李濃郁的獨有芬芳。極真實地表現詩人在朦朧月色下對梅花清幽香氣的感受,更何況是在黃昏月下的清澈水邊漫步,那靜謐的意境,疏淡的梅影,縷縷的清香,使之陶醉。“橫斜”傳其嫵媚,迎風而歌;“浮動”言其款款而來,飄然而逝,頗有仙風道骨。“水清淺”顯其澄澈,靈動溫潤。“暗香”寫其無形而香,隨風而至,如同捉迷藏一樣富有情趣;“月黃昏”採其美妙背景,從時間上把人們帶到一個“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動人時刻,從空間上把人們引進一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似的迷人意境。

首聯極目聘懷,頷聯凝眉結思。

林逋這兩句詩也並非是臆想出來的,他除了有生活實感外,還借鑑了前人的詩句。還借鑑了前人的詩句。五代南唐江爲有殘句:“竹影橫斜水清淺,桂香浮動月黃昏。”這兩句既寫竹,又寫桂。不但未寫出竹影的特點,且未道出桂花的清香。因無題,又沒有完整的詩篇,未能構成了一個統一和諧的主題、意境,感觸不到主人公的激情,故缺乏感人力量。而林逋只改了兩字,將“竹”改成“疏”,將“桂”改成“暗”,這“點睛”之筆,使梅花形神活現,可見林逋點化詩句的才華。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頸聯通過擬人、想象、誇張的手法,更進一步襯托出作者對梅花的喜愛之情和幽居之樂。作者寫盡梅花姿質後,掉轉筆頭,從客觀上着意瀉染:前句極寫白鶴愛梅之甚,它還未來得及飛下來賞梅,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幾眼。“先偷眼”三字寫得很是傳神,作者對現實事物的觀察是非常細緻的。後句則變換手法,用設想之詞,來寫假託之物,意味深邃。而“合斷魂”一詞更是下得悽苦凝重,因愛梅而至銷魂,這就把蝴蝶對梅的喜愛誇張到了頂端。頸聯中那不爲人經意的“霜”、“粉”二字,也實是經詩人精心擇取,用來表現他高潔情操和淡遠的趣味。

以上三聯,作者是把梅當作主體,詩人的感情是通過議論、敘述、擬人等手法隱曲地體現在詠梅之中。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尾聯將主體的梅花轉化爲客體,成爲被欣賞的對象,而作者則從客體變爲主體,他的感情由隱至顯,從借物抒懷變爲直抒胸臆。“微吟”是“低聲吟誦”,“微”言其淡泊雅緻,如此咀嚼,雖不果腹,然可暖心、潔品、動情、鑄魂,表達出詩人願與梅化而爲一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至此詩人對梅的觀賞進入了馮友蘭所說的“天地境界”,人們看到的則是和“霜禽”“粉蝶”一樣迫不及待和如癡如醉的詩人——一個梅化的詩人。在賞梅中低聲吟詩,使幽居生活平添幾分雅興,在恬靜的山林裏自得其樂,真是別具風情,根本不須音樂、飲宴那些熱鬧的俗情來湊趣。這就把詩人的理想、情操、趣味全盤托出,使詠物與抒情達到水乳交融的進步。

全詩之妙在於脫略花之形跡,着意寫意傳神,因而用側面烘托的筆法,從各個角度渲染梅花清絕高潔的風骨,這種神韻其實就是詩人幽獨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寫照。

林逋(967一1028),字君復,後人稱爲和靖先生,北宋著名隱逸詩人。幼時刻苦好學,通曉經史百家。書載性孤高自好,喜恬淡,自甘貧困,勿趨榮利。及長,漫遊江淮,40餘歲後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種植梅花飼養仙鶴,終生未娶,人謂“梅妻鶴子”。常駕小舟遍遊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以湖山爲伴,相傳20餘年足不及城市,以布衣終身。每逢客至,叫門童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丞相王隨、杭州郡守薛映均敬其爲人,又愛其詩,時趨孤山與之唱和,並出俸銀爲之重建新宅。與范仲淹、梅堯臣有詩唱和。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