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幕遮》是如何成爲千古絕唱的?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幕遮》是如何成爲千古絕唱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幕遮》是如何成爲千古絕唱的?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一首詞能夠成爲千古絕唱是有它特殊的魅力的,這個問題可以從范仲淹本人的人格魅力、作品本身的魅力、《蘇幕遮》對後世的影響三個方面簡要談談。

一、出將入相、俠骨柔腸

范仲淹,生於989年,字希文。父親範墉,歷任成德、武信、武寧節度使掌書記,淳化元年(公元990年)卒於任所。范仲淹兩歲喪父,母親謝氏貧困無依,只得改嫁山東淄州長山朱家。他雖然幼年不幸,但一直刻苦讀書,大中祥符八年進士及第,當時僅有26歲,又得到了宰相晏殊的推薦。他爲人正直、關心黎明百姓,在《岳陽樓記》中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四十年的政治生涯做過很多出色的政績。他曾任興化縣令,組織修建海邊堤堰,防範海潮帶來的災難,當地人民爲了感謝他的政績,都把堤堰叫做"范公堤"。五十多歲的希文寶刀未老,依然能夠掛帥延州,白髮蒼蒼的他在邊關寫下了廣爲流傳的《漁家傲》。後來慶曆新政中他擔任宰相,輔佐宋仁宗進行改革,可以說是個出將入相的國家棟梁之才。更重要的是,范仲淹不僅僅是一個心懷天下、保家衛國的士大夫,而且也有平易近人的一面。史書大多隻保存着范文正公的忠孝節義、仁義禮智,其實他還有不爲人知的多樣面孔。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蘇幕遮·懷舊》表現出來的濃濃憂愁,出自冷冰冰的士大夫之手讓我們見到了範希文的另一副面孔,單是這一點足以吸引衆人眼球,何況范仲淹腹有詩書,寫首小詞自不在話下。他也有七情六慾,像普通人那樣的人生感嘆,也有憂傷、思念和離愁。他也不單單寫了這一首婉約纏綿的詞作,另如他的《御街行·秋日懷舊》:"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可以明顯看出,這首詞同樣像《蘇幕遮·懷舊》那樣溫柔纏綿。這些婉約詞拉近了他與讀者的距離,使范仲淹從高高的神殿下走下與讀者平視,使我們通過作品領略到了范仲淹高尚而又親切的人格魅力。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幕遮》是如何成爲千古絕唱的?

二、芳草斜陽、點點離思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此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上片描寫的是秋天的景色,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秋景也最能觸發人們的憂思。這裏的秋天景色空闊純淨,藍天白雲,黃葉鋪滿地面,色彩飽滿明淨。水波盪起,寒煙繚繞,水汽本爲白色,但綠水悠悠,寒煙彷彿也被染上了翠綠!水天相接,山水相映一色,此時正是夕陽西下的黃昏。在古代人的生活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黃昏正是人們歸家的時刻。主人公獨自站在水邊無家可回,在斜陽的映照下生出思鄉之情。但是岸邊的芳草郁郁青青,似乎絲毫沒有憂愁,一直生長到了斜陽照不到的地方。芳草意象大多表現離思,李煜的《清平樂·別來春半》也曾寫到:"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王夫之《姜齋詩話》中提到,以樂景襯哀情,一倍增其哀樂。在這幅美麗的秋夕山水圖中,詞人便在下片袒露出自己的思鄉之情。愁思不可捉摸,是沒有形狀的,但是作者充分發掘中國古代詩詞的意象內涵,把相思寫得真摯感人!夜不成眠,魂牽夢繞的是家鄉,高樓的明月共照着遠方的遊子和故鄉,如此層層遞進,輾轉反側,主人公愁思還是不能排解,甚至借酒澆愁,最終化作點點相思的淚水……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幕遮》是如何成爲千古絕唱的? 第2張

三、綿綿憂愁、反覆吟唱

王兆鵬的《宋詞排行榜》中列了前100位著名的詞人以及他們的作品,范仲淹的《蘇幕遮·懷舊》排在第32位。可見,范仲淹雖不像柳永、蘇軾、辛棄疾那樣在寫詞方面有特別高的成就和開拓性的意義,但是他的這首詞在後世還是具有很高的影響力的。它就像范仲淹其人,在出將入相之後給衆人帶來的是平易近人的思念與糾葛。這首詞書寫的是思鄉題材,這種感情能夠引起很多人的共鳴,更何況范仲淹憑着他的學識和才氣填下這首小詞,在後世廣爲傳唱。受范仲淹的影響,王實甫《西廂記》中鶯鶯送別張生時唱的《端正好·長亭送別》,更加表現出戀人之間的難捨難分: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