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感遇十二首·其一》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去理解呢?

《感遇十二首·其一》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去理解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原文】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爲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譯文】

《感遇十二首·其一》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去理解呢?

春天裏的幽蘭翠葉紛披,秋天裏的桂花皎潔清新。

世間的草木勃勃的生機,自然順應了美好的季節。

誰想到山林隱逸的高人,聞到芬芳因而滿懷喜悅。

草木散發香氣源於天性,怎麼會求觀賞者攀折呢!

【註釋】

蘭:此指蘭草。 葳蕤:枝葉茂盛而紛披

桂華:桂花,“華”同“花”。

生意:生機勃勃

自爾:自然地 。佳節:美好的季節

林棲者:山中隱士

坐:因而

《感遇十二首·其一》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去理解呢? 第2張

本心:天性

美人:指林棲者山林高士、隱士

聞風:聞到芳香。

坐:因爲。

葳(wei)蕤(rui):枝葉茂盛而紛披。

【作者簡介】

張九齡(678-740)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罷相,爲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爲“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託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爲“嶺南第一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