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贈別二首·其二》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理解?

《贈別二首·其二》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理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贈別二首·其二

杜牧 〔唐代〕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譯文

多情的人卻像是無情人兒一樣冰冷,在離別的酒宴上只覺笑不出聲。

蠟燭彷彿還有惜別的心意,替離別的人流淚到天明。

註釋

《贈別二首·其二》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理解?

多情句:意謂多情者滿腔情緒,一時無法表達,只能無言相對,倒象彼此無情。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賞析

《贈別二首·其二》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理解? 第2張

這是一首抒寫詩人對妙齡歌女留戀惜別的心情。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這首小詩的前兩句是說,聚首如膠似漆作別卻像無情;只覺得酒宴上要笑笑不出聲。

詩人同所愛不忍分別,又不得不分別,感情是千頭萬緒的。“多情卻似總無情”,明明多情,偏從“無情”着筆;着一“總”字,又加強了語氣,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詩人愛得太深、太多情,以致使他覺得,無論用怎樣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現出內心的多情。別筵上,悽然相對,像是彼此無情似的。越是多情,越顯得無情,這種情人離別時最深切的感受,詩人把它寫了出來。“唯覺樽前笑不成”,要寫離別的悲苦,他又從“笑”字入手。一個“唯”字表明,詩人是多麼想面對情人,舉樽道別,強顏歡笑,使所愛歡欣!但因爲感傷離別,卻擠不出一絲笑容來。想笑是由於多情,“笑不成”是由於太多情,不忍離別而事與願違。這種看似矛盾的情態描寫,把詩人內心的真實感受,說得委婉盡致,極有情味。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小詩的後兩句是說,案頭蠟燭有心還惜別;你看它替我們流淚流到天明。

題爲“贈別”,當然是要表現人的惜別之情,然而詩人又撇開自己,去寫告別宴上那燃燒的蠟燭,借物抒情。詩人帶着極度感傷的心情去看周圍的客觀世界,於是眼中的一切也都帶上了感傷的色彩。蠟燭本是有燭芯的,所以說“蠟燭有心”;而在詩人眼裏燭芯卻變成惜別之心,把蠟燭擬人化了。在詩人眼裏,它那徹夜流溢的燭淚,就是在爲男女主人公的離別而傷心了。“替人垂淚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層。“到天明”又點出了告別宴時間之長,這也是詩人不忍分離的一種表現。

齊樑之間的江淹曾經把離別的感情概括爲“黯然銷魂”四字,但這種感情的表現,卻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萬別;這種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杜牧此詩不用“悲”、“愁”等字,卻寫得坦率、真摯、道出了離別時的真情實感。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