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農桑輯要》:瓜菜·姜 全文及翻譯註釋

《農桑輯要》:瓜菜·姜 全文及翻譯註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5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農桑輯要》,中國元代初年司農司編纂的綜合性農書。成書於至元十年(1273)。其時元已滅金,尚未並宋。正值黃河流域多年戰亂、生產凋敝之際,此書編成後頒發各地作爲指導農業生產之用。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瓜菜·姜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齊民要術》:姜宜白沙地,少與糞和。熟耕如麻地,不厭熟,縱橫七遍尤善。三月種之。先重耬耩,尋壟下姜。一尺一科,令上土厚三寸。數鋤之。六月,作葦屋覆之。不耐寒熱故。九月掘出,置屋中。中國多寒,宜作窖,以谷得合埋之。“垾”,奴勒反,谷穰。中國,土不宜姜,僅可存活,勢不可滋息。種者,聊擬藥物小小耳。

崔寔曰:三月,清明節後十日,封生薑。至四月立夏後,蠶大食,芽生,可種之。九月,藏茈將幾反姜。其歲若溫,皆待十月。生薑渭之“茈姜”。

《四時類要》:種姜:闊一步作畦,長短任地形。橫作壟,相去一尺餘,深五六寸。壟中,一尺一科,帶芽大如三指闊;蓋土,厚三寸;以蠶沙蓋之,糞亦得。芽出後,有草即耘。漸漸加土;已後壟中卻高,壟外即深。不得並上土。鋤不厭頻。

《農桑輯要》:瓜菜·姜 全文及翻譯註釋

瓜菜·姜 翻譯

譯文

《齊民要術》:姜適宜白沙壤地,稍微施上些糞。地要耕得非常熟柔,和種麻一樣,地耕的次數越多越好。縱耕和橫耕的次數合起來,滿七遍最好。三月間下種,先用耬套耩過兩遍,然後順着耬耩的壟溝將姜種下去。一尺遠種一棵,上面覆蓋上三寸厚的土。(出苗後)要常鋤草鬆土。六月間,(在畦上)搭葦棚遮蔭。姜不耐寒也不耐熱。九月間,挖掘取出,放在屋裏。中原地區氣候寒冷,應該掘土窖,用谷得和土把姜埋起來。“垾”,奴勒反,谷穰。中原地區的風土,並不適合種姜,姜在這裏僅可勉強生長,不能茂盛地繁衍孳生。所以要種,不過是爲了藥用,姑且小試罷了。

崔寔說:三月清明節過後十天,進行催芽,到四月立夏日過後,蠶吃老葉時,生薑生長出芽來,便可下種。九月,藏茈將幾反姜,如果當年氣候溫暖,可以等到十月。生薑名爲“茈姜”。

《四時類要》:種姜:作六尺寬的畦子,長短視地形而定。要(在畦中)做成橫向的壟,壟距爲一尺多些,壟深爲五六寸。將大小有三指寬帶着芽的生薑,種在壟中,每一尺遠種下一棵,覆蓋上三寸厚的土,再蓋上蠶屎,或者蓋上糞也可以。出苗後,有草生長出來便要耘鋤,同時要逐漸地壅土。到日後,壟變成了高埂,壟外變成深溝;直到不能再往上添土爲止。鋤的次數不嫌頻繁。

《農桑輯要》:瓜菜·姜 全文及翻譯註釋 第2張

註釋

①姜:又名生薑,薯芋類蔬菜,姜科。多年生草本,在溫帶作一年生栽培。地下根莖膨大成塊狀,外表淡黃色,有的品種嫩芽紫紅色。性喜溫暖、陰溼,忌高溫、烈日,見霜即枯萎。用根莖進行無性繁殖。②引自《齊民要術·種姜第二十七》。

③姜適宜肥沃疏鬆、保溼、排水良好的土地,白沙壤地基本上可滿足以上要求。

④先重耬耩:重:重複耩一次。使壟溝加深,和今天所說的“套犁溝播”法同。“套”,即第二次耩時,要從第一次耩過的壟溝走過。

⑤中國:中原地區,也可譯作“黃河流域”。

⑥勢不可滋息:殿本同。《要術》無“可”字。

⑦封生薑:這個詞在當時,大概是催芽的代用語。生薑下種前應進行催芽,無霜期過後即可露地播種。

⑧茈姜:“茈”與紫同。“紫薑”即生薑。因姜芽紫色故稱紫薑。

⑨見《四時纂要》“三月·種姜”。

⑩深:原無。據《格治叢書》本,石校本補。

糞在土上,恐不甚適宜。疑有誤。

並:表示進一步的意思。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