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水滸傳中宋江爲何連十節度使都打不過?關勝魯智深武松爲何沒有出戰?

水滸傳中宋江爲何連十節度使都打不過?關勝魯智深武松爲何沒有出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水滸傳》主要描寫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爲首的一百零八條好漢在山東梁山泊聚義的故事。這是今天小編給大家說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宋江做夢都想把趙佶從龍椅上揪下來,只要有萬分之一的成功可能,他也不會卑躬屈膝受招安。高俅親率十節度使首次征剿,梁山軍與官軍進行了幾場互有勝負的戰鬥之後,宋江基本就消停了,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心驚膽戰的宋江起了投降的念頭:所謂的梁山馬軍五虎將連同爲山賊出身的十節度使都打不贏,又怎能抗衡种師道的精銳西北軍?

宋江這個押司小吏,每天的工作就是幫鄆城知縣時文彬整理文案,其視野狹窄、見識短淺是可想而知的。在智多星吳用的忽悠下,拿下過幾個小城池,就以爲天老大地老二他老三了,這倒跟猴子和大象有點相似——耗子腰裏別杆槍,就起了打貓的心。

北宋富而不強,也難怪宋江起了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的心思,他跟吳用草擬的梁山一百單八將誓詞和豎起的兩面大旗,就說明他想取代趙佶而成爲天命之子:我替天行道,你們忠義雙全,咱們幹一番大事業!

水滸傳中宋江爲何連十節度使都打不過?關勝魯智深武松爲何沒有出戰?

讀者諸君都知道,皇帝之所以叫“天子”,是因爲他們自稱是奉上天差遣來替天行道,是替玉帝老爹來管理人間事務的。宋江扯起替天行道大旗,其實就是想搶趙佶的飯碗。

這時候可能有讀者要問了:重陽節菊花大會上,宋江高唱投降論調,激怒了李逵武松,弄得酒宴不歡而散,這還不能證明宋江早有歸順之心嗎?

筆者的回答是這樣的:宋江高唱投降論調,如果李逵武松不反對,反倒能說明他有些誠意,李逵炸毛,恰恰是弄巧成拙——沒有宋江吳用事先授意,“夢裏也不敢”罵宋江的李逵,怎敢一腳踢碎桌子?宋江“暴跳如雷”喊打喊殺,一向欺軟怕硬貪生怕死的李逵,爲啥能放心地一覺睡到大天亮?

宋江和吳用的小算盤打得很精明:先是用“將來招安大家升官”爲誘餌,畫大餅忽悠瘸了一幫軟骨頭軍官,然後在與官軍的戰鬥中讓他們手上沾血,那時候大家就只能跟着宋江一條道走到黑了。

落草爲寇是要納投名狀的,而納投名狀的目的,就是斷了入夥者的後路,按照宋江和吳用的打算,關勝等人要用朝廷將官的首級當投名狀的。這一招兒,宋江已經在霹靂火秦明身上用過了——如果宋江有半點忠義之心,又怎會在青州城外將數百人家燒做白地,又怎會將無辜百姓殺得雞犬不留?

宋江吳用藏在幕後說學逗唱,黑旋風李逵跳出來發頭賣相,這一出雙簧就是要告訴那些降將:招安這種事情急不得,既然有這麼多人反對,咱們還是準備好打仗吧。

吳用是很毒辣的,他的一番輕言細語,就把大家送上了絕路:“如今閒話都打疊起,兄長且傳將令,馬軍拴束馬匹,步軍安排軍器,水軍整頓船隻。早晚必有大軍前來征討,一兩陣殺得他人亡馬倒,片甲不回,夢着也怕,那時卻再商量。”

吳用此言一出,關勝等人的心都涼了半截:殺得官軍人亡馬倒夢着也怕,雙方結下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那還有啥可商量的?

縣衙押司和鄉村學究並不知道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更不知道自己可能只是一隻小蝦米,當高俅帶領十節度使十三萬大軍前來征討的時候,吳用還在那裏敞開嘴巴吹大氣:“昔日諸葛孔明用三千兵卒,破曹操十萬軍馬。小生也久聞這十節度的名,多與朝廷建功。只是當初無他的敵手,以此只顯他的豪傑。如今放着這一班好弟兄,如狼似虎的人,那十節度已是背時的人了。兄長何足懼哉!”

“智多星吳用,表字學究,道號加亮先生”,這名字不倫不類,以“學究”爲字本就十分搞笑,自稱“加亮”,豈不是自認爲比孔明更高明?

水滸傳中宋江爲何連十節度使都打不過?關勝魯智深武松爲何沒有出戰? 第2張

事實證明,吳加亮連諸葛亮的萬分之一本事都沒有,他瞧不起原本也是綠林出身的十節度使,但是真刀真槍幹過幾仗,宋江自然是越打越害怕,吳用也開始拉了鬆套。

梁山軍與高俅軍首戰,是殺了岳父的雙槍將董平對戰殺了繼父(晚爺)的京北弘農節度使王文德,梁山軍略佔上風,但最後以平局告終。

第二戰就打得十分艱苦了,玉麒麟盧俊義和大刀關勝都不肯出戰,只好讓第三武將豹子頭林沖出場,結果面對老邁年高的河南河北節度使王煥,林沖使出渾身解數也沒打贏:“王煥大戰林沖,約有七八十合,不分勝敗。兩邊各自嗚金。”

一向以辜負君恩出賣朋友著稱的雙鞭呼延灼替梁山軍找回了一點臉面(鞭打清河天水節度使荊忠),但緊接着這臉面又被雙槍將董平丟光了——琅玡彭城節度使項元鎮一箭奏功,梁山軍大敗虧輸:“項元鎮掛着弓,拈着箭,倒趕將來。呼延灼、林沖見了,兩騎馬各出,救得董平歸陣。高太尉揮指大軍混戰,宋江先教救了董平回山,後面軍馬遮攔不住,都四散奔走,高太尉直趕到水邊。”

梁山整軍再戰,宋江和吳用發現自己的實力其實弱得可憐:盧俊義關勝消極怠工,魯智深武松出工不出力,剩下的“虎將”、“驃騎”連十節度使都打不贏。

在接下來的戰鬥中,雙鞭呼延灼與雲中節度使韓存保打成了平手,沒羽箭張清打傷了潁州汝南節度使梅展,卻被中山安平節度使張開一箭撂倒了戰馬,張開“馬上這條槍,神出鬼沒。張清只辦得架隔,遮攔不住,拖了槍便走入馬軍隊裏躲閃。張開槍馬到處,殺得五六十馬軍四分五落。”

梁山軍三戰高俅,最後是水軍頭領建功生擒高俅,馬步軍的頂尖戰力如大刀關勝、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都沒有露面,盧俊義到了前線,除了給城頭上的高俅“欠身唱喏”啥也沒幹,這就不能不讓我們產生這樣的疑問:是宋江吳用沒讓這四位高手上陣,還是人家根本就不肯出力?

全面盤點雙方戰力,我們就會發現即使盧俊義關勝魯智深武松全都參戰,對戰局也不會產生太大影響:十節度使外加八十萬禁軍正副都教頭丘嶽、周昂,與梁山馬軍五虎將八驃騎單挑,取勝概率應該在百分之五十以上。

對戰同爲山賊出身的十節度使尚且如此艱難,如果對上與西夏連年征戰的种師道西北軍,那結果又將如何呢?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花和尚魯智深身上去找答案。

水滸傳中宋江爲何連十節度使都打不過?關勝魯智深武松爲何沒有出戰? 第3張

魯智深是步軍第一頭領,其馬上戰力,與馬軍五虎將中的雙鞭呼延灼不相上下,很可能比霹靂火秦明要略勝一籌,而魯智深在種家軍,只是一箇中下級軍官,八十萬禁軍中像林沖那樣的教頭數不清,種家軍中像魯智深那樣的提轄,也不知道有多少,而且種家軍一直在與裝備了冷鍛甲的西夏鐵騎作戰,其戰鬥經驗和戰鬥意志,都不是梁山那羣烏合之衆可以抗衡的。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綠林出身的十節度使尚且如此難對付,猛將如雲的种師道西北軍席捲而來,梁山軍能堅持多久?

讀者諸君細看《水滸傳》和《三國志》就會發現宋江本人和他領導的梁山軍,跟三國時期的袁紹有幾分相似:“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

魯智深和武松一向不太給宋江面子,後來甚至發展到了只要宋江提出意見,這二位就一定要唱反調。

魯武二人當衆頂撞宋江,還真不是因爲招安不得人心,如果要是投奔种師道的西北軍,估計這二位是要舉雙手贊成的——他們痛恨的不是朝廷,甚至也不是昏君趙佶,而是蔡京高俅童貫等一班奸臣,如果在老鍾經略麾下替朝廷出力,魯智深樂見其成,武松也不會強烈反對。

魯智深武松都是忠義之士(起碼魯智深是),他們都有自己的道德底線,不到萬不得已,絕不會對官軍大開殺戒,這可能就是他們不參戰的主要原因,大刀關勝可能也是一樣的想法。

宋江在梁山並不能一手遮天,盧俊義跟他平起平坐,智多星吳用慣於見風使舵,公孫勝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關勝等人被迫投降口服心不服,這些不利因素加起來,讓宋江的問鼎中原之心煙消雲散,同時縈繞他心頭而又揮之不去的陰影,也會成爲讀者諸君難以解答的問題:如果种師道親率西北軍開赴梁山前線,還有幾人肯爲宋江賣命?魯智深和武松會不會陣前倒戈?。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