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陸遜幾千人火燒連營劉備70幾萬大軍,燒死了多少

陸遜幾千人火燒連營劉備70幾萬大軍,燒死了多少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6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的夷陵之戰參戰人數並沒有這麼多人,蜀軍並非七十萬人,而是約五萬。吳軍也不是二十萬人差不多也是五萬人。最後劉備才帶着殘兵敗將突圍,幾乎全軍覆沒,陣亡數萬人,《傅子》更是記載吳軍消滅蜀漢軍八萬餘,劉備僅以身免 。

陸遜幾千人火燒連營劉備70幾萬大軍,燒死了多少

戰爭結果是東吳守住了荊州,而蜀漢受到重創,元氣大傷。此戰兩國實力都受到很大影響,不過爲雙方日後消除矛盾、共同抗魏奠定基礎

戰役中失利的蜀漢昭烈帝劉備向西敗逃,但是到了益州東部的永安便不再西進。孫權方面雖然獲勝,但是聽到劉備駐紮在離邊境如此之近的地方仍然感到畏懼,遣使議和。因長期征戰和兵敗而心力交瘁的劉備同意停戰,次年四月逝世,蜀漢軍政大權全部託付於丞相諸葛亮,諸葛亮立即遣使與東吳恢復同盟,共同對抗曹魏。

夷陵之敗讓新建的蜀漢政權受到沉重的打擊,不僅損失大量士兵與物資,還有多名將領陣亡。而隔年君主劉備的死亡更讓這個建立在他名望之上的國家搖搖欲墜,國內叛亂四起。丞相諸葛亮花了約5年的時間才能重建軍隊與彌平這些叛亂,並讓國力提升到可以對外出兵的地步。

這場戰役之後近四十年的時間內,三國互相之間的疆域基本保持不變,吳蜀重修於好的聯盟再也沒有發生動搖,三國局勢出現穩定的對峙,夷陵之戰也因此被認爲是前後三國的分界點之一。

擴展資料:

一、勝敗原因

在夷陵之戰中,陸遜善於正確分析軍情,大膽後退誘敵,集中兵力,後發制人,擊其疲憊,巧用火攻,終於以五萬吳軍一舉擊敗氣勢洶洶的蜀軍,創造了由防禦轉入反攻的成功戰例,體現了高超的指揮藝術和軍事才能,表明他不愧爲一位傑出的軍事統帥。

至於劉備的失敗,也不是偶然的。他“以怒興師”,恃強冒進,犯了兵家之大忌。在具體作戰指導上,他又不察地利,將軍隊帶入難以展開的二、三百公里的崎嶇山道之中;同時在吳軍的頑強抵禦面前,又不知道及時改變作戰部署,而採取了錯誤的無重點處處結營的辦法,終於陷入被動,導致悲慘的失敗,自食“覆軍殺將”的惡果,令人不勝感慨。

二、演義描寫

此戰雖然是吳國獲勝,但由於小說《三國演義》主要是描寫蜀漢,所以很多部分爲偏袒蜀漢而作出改寫,如下:

1、甘寧與黃忠早在夷陵之戰前病死,甘寧非爲蠻將沙摩柯所射殺,黃忠也並非因逞強出擊而中潘璋的埋伏陣亡 。

2、朱然與潘璋等數位知名的吳國將領實在夷陵之戰中立下戰功,演義中則被寫成戰死於此戰。亦因此造成之後東吳對曹魏的江陵之戰沒有撰寫。

3、傅士仁與糜芳投降東吳後並未逃回蜀漢,也未殺馬忠,然而在演義中被描寫兩人見情況不對勁便殺死馬忠逃回蜀漢,遭劉備處刑。範疆與張達同理。

4、陸遜退兵是認爲曹魏會趁隙攻擊而退兵,並非演義中的遭迷宮八陣圖所困無法追擊。

5、蜀軍並非七十萬人,而是約五萬。吳軍非二十萬人(累加),而是五萬。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