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傳統文化 > 壯族節日:壯族的三月三究竟是怎樣過的呢

壯族節日:壯族的三月三究竟是怎樣過的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壯族三月三

“三月三”是壯族的重大節日之一,是傳統駱越文化的主要表現,統稱爲“三月三”歌圩。目前在廣西壯鄉南寧市武鳴縣舉辦了六屆“三月三”歌圩暨武鳴駱越文化旅遊節。在歌圩旁邊,攤販雲集,民貿活躍,附近的羣衆爲來趕歌圩的人提供住食,無論相識與否,都熱情接待。一個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裏的男女青年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煞是熱鬧。 田陽縣的喬業都是歷來較大的歌圩。人們到歌圩場上賽歌、賞歌;男女青年通過對歌,如果雙方情投意合,就互贈信物,以爲定情。此外,還有拋繡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動。

居住在桂西一帶的壯族,每年農曆三月初三這一天,家家戶戶都用嫩綠的楓葉、紅蘭草等煮成的紅、黃、藍、紫、白五色的米飯,人們在門楣上和房屋周圍插上一枝枝楓樹葉,在村頭寨尾搭起布棚,在布棚下襬上五色的米飯等貢品,男女老少圍着布棚唱歌,趕歌圩,老年人還把染色的熟雞蛋裝在小網兜裏,掛在小孩的胸前,男女青年在趕歌迂時,還要“碰蛋”。

關於壯族三月初三的由來有好幾個歷史故事:

壯族節日:壯族的三月三究竟是怎樣過的呢

壯族神話故事-特掘掃墓

相傳古時候,有一個老嫗,沒有子嗣,後來救了一條受傷的小蛇。小蛇傷好後不肯離去,老嫗便對小蛇說:人畜有別,我們人是沒有尾巴的,你若想跟我在一起,就要捨棄你的尾巴。後來老嫗就把小蛇的尾巴斬掉一小截,小蛇的尾巴變短了,於是人們就把小蛇叫做“特掘”,“特”在壯語裏是男的意思,“掘”在壯語裏是短尾巴的意思,人們就把老嫗叫做“乜掘”,“乜”是壯語母親的意思。從此,乜掘就把特掘當成兒子一樣養着。現在壯族還遺留有相關的風俗,就是把新買小雞小鴨仔尾巴上的毛拔掉幾根,意思就是像這位老嫗一樣去掉動物的野性,成爲人類家裏的一員。其實這一風俗和傳說反映的是遠古人類馴養動物,從野生到家化的遠古記憶。沒有尾巴也反映人類從從原始人進化成文明人的歷程。

壯族節日:壯族的三月三究竟是怎樣過的呢 第2張

後來,老嫗年老去世了,鄰居們把老嫗入殮後,便對小蛇說:特掘呀,特掘!她平日裏視你如己出,她走了,看你怎麼給她盡孝。小蛇彷彿聽懂了人話,眨了眨眼睛,忽然風雨大作,一陣狂風就把老嫗的靈柩和小蛇一起捲到了大明山的最高峯上面去了。那時正值三月三前後,後來每逢三月三前後,大明山地區出現極端天氣,暴風雨或者下冰雹,當地的人就認爲是特掘回來掃墓祭拜他的媽媽了。

人們爲了歌頌乜掘的偉大品質和傳頌孝道,便給這位老嫗乜掘立廟,人們爲了表達尊敬,在壯語裏將之稱爲“妲婆廟”、或者是“姥婆廟”(羅波廟),漢文裏統稱爲“龍母廟”。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