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傳統文化 > 柯爾克孜族的藝術舞蹈 柯爾克孜族的雙人舞

柯爾克孜族的藝術舞蹈 柯爾克孜族的雙人舞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柯爾克孜族把舞蹈稱爲“比依”,主要是反映柯爾克孜族人的社會生活,表現了他們的生產勞動和生活特點。柯爾克孜族舞蹈按參加的人數的多少可分爲單人舞、雙人舞、集體舞、男女對舞和男女合舞等,舞步比較複雜且變化多樣,基本步伐以跳躍爲主,另外還有碎步、蹉步、移步、跺步、轉身、拉手、翻滾、上蹲、曲膝、兩臂上舉、手掌抖動等。

柯爾克孜舞節奏快,熱情奔放、情感細膩、舞姿優美、風趣滑稽,具有濃厚的草原鄉土氣息。柯爾克孜族舞蹈大多屬於民間舞蹈,來源於生活,反映生活。

如《勞動舞》、《擠奶舞》、《紡線舞》、《擀氈舞》、《縫花氈舞》等就表現了柯爾克孜人勞動的場面。另外還有反映勇士生活的《劍器舞》,反映習俗的《加爾闊魯秀舞》、《加爾加爾舞》等。這些都是柯爾克孜族的傳統舞蹈。

“柯爾克孜”,突厥語,系本民族自稱,意爲“四十個姑娘”,也有認爲是“四十個部落”、“山裏遊牧人”、“赤紅色”等含義。但一般解釋爲“四十個姑娘”。

柯爾克孜族主要分佈於新疆西部地區,絕大部分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其餘分佈在伊犁、塔城、阿克蘇和喀什等地區。另外,在黑龍江省富裕縣也有零星分佈。

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柯爾克孜族人口數爲160823。主要從事畜牧業,兼營農業。

柯爾克孜族的藝術舞蹈 柯爾克孜族的雙人舞

柯爾克孜族雙人舞

柯爾克孜族舞蹈基本步伐以跳躍爲主,另外還有碎步、蹉步、移步、跺步、轉身、拉手、翻滾、上蹲、曲膝、兩臂上舉、手掌抖動等。

柯爾克孜族的庫木孜舞

“庫木孜舞”主要流傳於南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及鄰近的烏什、阿克蘇、溫宿、莎車、英吉沙、塔什庫爾幹、皮山和北疆的特克斯、昭蘇、額敏、鞏留等縣市的柯爾克孜族聚居區。

“庫木孜”是柯爾克孜族最普遍的一種民間樂器,幾乎是每個“阿克維依”(即白氈房)中不可缺少的必備品之一。庫木孜爲木製撥彈樂器,一般由男性彈奏;與之相和的是鐵質的口簧類樂器“吾胡孜庫木孜”,一般由婦女彈奏。

柯爾克孜族人生來就喜歡唱歌,從出生到死亡,一生都有歌聲伴隨。正是這種喜歡歌唱的習性,形成了柯爾克孜族以庫木孜彈唱爲主的民間藝術形式。無論婚、葬、嫁、娶、節日聚會,親友聚或平日牧歸後的個人消遺娛樂,都離不開庫木孜樂聲的伴隨。庫木孜彈唱有多種形式,而以“阿里木沙巴克”(即兩人對唱比賽)最受人們的歡迎。

柯爾克孜族的藝術舞蹈 柯爾克孜族的雙人舞 第2張

這種形式爲隨場應景,即興編詞。一問一答、一來一往,在風趣幽默的歡愉氣氛中,蘊含着聰明與智慧的激烈競爭,充分體現了柯爾克孜族人在大自然的冶煉中形成的那種既樂觀豁達,又爭強好勝的民族性格。柯爾克孜族不論男女老少都願參與這種競爭,幾乎沒有例外。就連平日見面,也採用一問一答的對歌形式來互致問候。

庫木孜舞就是由庫木孜彈唱時的即興表演發展而來的一種歌舞形式。 庫木孜舞除在一般的人羣歡聚場合表演外,主要在柯爾克孜族人稱作“峪呂西”的一種羣衆性娛樂場合表演。 這一獨特的草原文化藝術彙集形式,既爲民間藝術提供了展現才華的場合,又爲民間藝術形式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