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戰史祕聞 > 官渡之戰的疑問:官渡之戰站前曹操和袁紹的兵力

官渡之戰的疑問:官渡之戰站前曹操和袁紹的兵力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官渡之戰疑問:三國時期的官渡戰役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也是三國時期最著名的三大戰役之一。此戰一舉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交戰的雙方分別是當時佔據北方四州的袁紹和佔據中原兩州、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那麼,在此次戰役中雙方投入的兵力到底是多少,在歷史上有不少的爭論,本文根據史料的記載和一些細緻的分析,對此問題進行討論。

一. 戰前雙方態勢

曹操方面:曹軍在此之前分別消滅了呂布集團、打垮了劉備集團、擊敗了袁術集團(逼死袁術)以及其它一些小的割據勢力,基本佔據了徐州、兗州的大部、豫州和司隸部的部分地區,而荊州的長沙太守張羨以長沙、零陵、桂陽三郡歸降於曹操、涼州的豐端以及漢中的張魯在形式上的歸附,使曹操成爲中國北方第二大的軍事集團。

曹操集團的優勢:1. 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政治上和爭取民衆支持上佔據有利地位;2.曹軍位於中原,屬於內線作戰,可以較方便地集中主力對某一個方向進行作戰;3.曹軍雖少,但經過嚴格訓練和多次戰爭鍛鍊,非常精銳;4.曹操善於用兵,而且能較好地聽取手下謀臣、將領的意見;5.採用了成功的外交策略。

曹操集團的劣勢:1.四面受敵。當時曹軍位於中原地區,其北面和東面是袁紹集團(兵力16萬以上),東南是孫策集團(兵力5-6萬),西南是劉表集團(兵力6-7萬),西面是馬騰、韓遂集團(由10個小軍閥鬆散地組成,兵力號稱10萬,實際估計爲6-7萬),因此,有可能遭到各方面的進攻;2.袁紹出身豪門,祖先四世三公,在社會上的號召力和影響力比曹操大,當年18路諸侯討董卓時,袁紹是聯軍司令,曹操只是其中的一路張邈的部將;3.袁紹集團的地盤大,經濟基礎好,兵力多,實力佔優;4.曹軍連年征戰,部隊沒有時間進行休整和補充,而袁軍相對只與公孫瓚進行了較大規模的作戰,部隊的狀況好於曹軍;5. 曹軍所佔據的地盤在戰爭中所受損害較大,而北方四州相對穩定一些,這使曹軍的糧草供應比較緊張。

官渡之戰的疑問:官渡之戰站前曹操和袁紹的兵力

爲解除後顧之憂,曹操採取了以下外交行動

1. 安撫孫策:請漢帝拜孫策爲討虜將軍,封吳侯,同時爲兒子娶了孫賁的女兒;

2. 招降了南面的小軍閥張繡,任命爲揚武將軍,並聯姻,成爲後來參加官渡戰役的生力軍;

3. 安撫關中軍閥:命鍾繇爲侍中守司隸校尉,督導關中各軍閥將領;

袁紹方面:已經消滅了幽州的強敵公孫瓚,佔據了北方冀、青、並、幽四州以及兗州的東部,同時授予北方少數民族的烏桓王塌頓等人單于印綬。這樣一來,除在幷州方向與關中有接觸外,唯一的敵人就是曹操了。其下一步只有兩種選擇:南下進攻曹操或西進進攻關中。但西進關中即使勝利了,回過來還是要打中原的曹操。因此,袁紹唯一的選擇是:趁曹操目前還不是太強大出兵消滅它。

雖然袁紹也派人爭取南面的劉表夾擊曹操,但沒有完全成功,劉表基本保持了中立。

二. 戰前雙方兵力部署

袁紹軍:兵力基本沒有什麼爭議:《三國志》、《資治通鑑》均有比較明確的記載參加進攻的爲精兵10萬,戰馬萬匹;估計兵力爲11-12萬人,其中騎兵1萬多。

另外,《世語》記載爲袁軍步兵5萬,騎兵8千,合計5.8萬。在《三國志》注引中孫盛評曰:“紹之大舉,必悉師而起,十萬近之矣。”而張璠《漢記》雲:戰後曹操“殺紹卒凡八萬人。”也證明袁紹軍在10萬以上。

主要參戰將領、謀臣有:

統帥:袁紹, 謀士:許攸、辛評、蘇由

前鋒軍:前鋒將軍顏良;步兵校尉馬延;騎前鋒將軍文丑;越騎別部司馬韓定;越騎校尉王摩;豫州牧劉備。

左武衛營:監軍將軍淳于瓊;步兵校尉睦元進;屯騎校尉韓莒子;騎督呂威璜;越騎別部司馬趙睿。

右武衛營:監軍都督沮授;步兵校尉蔣奇;長水校尉荀諶。

中營壘:主將袁紹;幕府長史袁譚;主簿陳琳;中壘監軍都督代行軍司馬郭圖;步兵校尉高覽;屯騎校尉張郃;屯騎司馬何茂;越騎校尉韓荀;越騎司馬韓猛;射聲校尉呂曠;射聲司馬呂詳。

官渡之戰的疑問:官渡之戰站前曹操和袁紹的兵力 第2張

後軍:總管將軍蔣義渠;步兵校尉張凱。

運輸總管:司馬兼護軍逢紀;督運校尉孟岱。

以上袁紹的主要將領除袁尚與審配留守冀州,高幹、郭援在幷州,袁熙在幽州以及青州的留守部隊外,其餘基本都在官渡一線。其後方留守部隊約4-5萬人。

根據青州刺史袁譚在官渡軍中,而曹軍臧霸進攻青州的牽制行動並沒有遭到袁軍的反擊,說明袁紹的青州軍主力均在官渡一線。

進攻官渡各軍兵力分佈情況:

前鋒軍兵力:根據其投入作戰的情況分析:顏良帶領1步兵校尉營1.1萬人在前,文丑率領1騎兵校尉營的兵力隨後(估計1.1萬人),還有騎兵別部(3-4千人,劉備也在該部)在最後,總兵力2.5萬人;

左軍兵力:2個校尉營加1個別部總兵力約2.3-2.5萬人左右(戰役後期曾抽調淳于瓊所部的1萬多人去保護糧草,估計不會把左軍全部派去);

右軍兵力:2個校尉營總兵力估計1.5-1.8萬左右,原本沮授指揮的部隊比較多,但在戰役開始時因故被郭圖、審配分去不少。

中軍兵力:主力軍團:共有4個校尉營估計兵力在4-4.3萬人左右。

後軍與運輸部隊:沒有參戰。從將領配備分析兵力約1.5萬人,其中後軍步兵1校尉營1.1萬人,督運1校尉營估計因不是作戰部隊,人數約數千。

說明:袁軍的正規作戰部隊編制與漢朝軍隊相近:一個校尉營大約有兵力1.1萬人,相當於現代的師(包括4個部曲);1個部曲有2600人,相當於現代的團;兵力介於校尉營和部曲之間的爲別部,相當於今日的旅或加強團(見《中國戰爭史》)。另外後來魯肅曾說赤壁之戰前劉備的殘餘部隊“不當一校之衆”——也就是不到一萬人,也說明一校約有萬人左右。

綜上所述,袁紹軍總兵力爲16萬多人,其中用於進攻官渡的爲11-12萬人。

曹操軍:參戰兵力有一些爭議,分析如下:

統帥:曹操, 謀士:郭嘉、荀攸、賈詡、董昭、毛玠,

偏將軍:徐晃,裨將軍張遼、許褚、關羽,

東郡太守劉延;平虜校尉于禁;討虜校尉樂進;厲鋒將軍曹洪;

其中曹操從許昌親自帶到官渡的有1萬人的中央精銳部隊(包括徐晃、張遼、許褚、關羽),《三國志——武帝紀》所說的“曹公兵不滿萬,傷者十二三”就是指的這部分軍隊。

官渡之戰的疑問:官渡之戰站前曹操和袁紹的兵力 第3張

原來在河水(即今黃河,但與現黃河位置有一些差別)一線駐守的部隊是:

白馬劉延軍1千人,原武于禁軍2千多人(後來增加到4千),樂進軍估計也有4千人在延津一帶(其中騎兵1千人)。這樣在官渡一線的曹軍總兵力應爲1.9萬人。

以上爲戰役開始階段直接參加官渡戰役的部隊和將領,其它主要部隊和將領爲(合計4.6萬人):

建武將軍夏侯惇軍:5千人,防守西面的孟津、敖倉等要點以及保障左翼安全;

揚武將軍張繡軍:駐陳留、吾己等地,5千人,保障整個右翼的安全;

越騎將軍曹仁軍:駐穎川一帶,5千人,爲官渡戰役的後軍兼戰役預備隊;

行督軍校尉穎川太守夏侯淵、威武將軍蔡陽以及厲鋒將軍曹洪軍:1.1萬人左右,防守南面的南陽到穎川之間的廣大地區以及許昌外圍,防備劉表,保衛許都(估計其中夏侯淵、曹洪各4千人,蔡陽3千人);

許昌留守軍:荀彧,估計有2千人;

汝南太守滿寵、汝南郡太宗李通軍:駐汝南,6~8千人,防備孫策;

振威將軍東平相程昱軍:駐鄄城,7百人,防備河水上的渡口以及袁紹軍的右翼迂迴;

琅琊相臧霸軍:估計3千人防備袁紹軍從青州的進攻並數次進攻青州,見《三國志臧霸傳》;

糧草轉運李典軍:1千多人,負責向官渡大營押運糧草,見《三國志李典傳》;

廣陵太守陳登軍以及兗州、徐州等地其它部隊:5-6千人守備;

根據以上的曹軍部署,可以發現:曹軍的總兵力爲6.5萬多人,與當時的歷史情況比較符合,同時也已經包括了絕大部分曹軍的將領(可能有一些不太重要的將領沒有列出)。

曹軍爲防備四周其他軍事力量可能的攻擊,部署了2.5萬多人的兵力,而爲防止袁軍的兩翼包抄,又用去了1萬人,這樣曹軍在官渡的兵力就不多了。不過正是由於以上正確的部署,才保證了官渡戰役的順利進行:打垮了汝南劉闢的叛亂、消滅了袁紹派出的西線迂迴部隊韓荀軍。實際上袁紹手下的許攸建議的偷襲許都之計劃,並不是什麼高招,曹操部署的曹仁軍就是防備這一手的。曹操不過對許攸客氣客氣罷了。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