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古代戰役 > 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相比 曹操和袁紹誰的損失更大

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相比 曹操和袁紹誰的損失更大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官渡之戰以及赤壁之戰中,是袁紹的損失大,還是曹操的損失大?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從數字來看,曹操的損失明顯要嚴重得多,但是,袁紹的損失是士兵被曹操坑殺了,曹操終歸也沒佔到便宜,而曹操的損失不僅有(瘟疫死北軍)這種硬損失,還有(沒有瘟疫死的)本地人跑路歸劉備了,劉表吏士見從北軍,多叛來投備,此消彼長,曹操不僅是自己損失慘,而且敵人還受益了。從戰略形勢看,官渡之戰後曹操不敢進攻黎陽,袁紹死後曹操正式大舉進攻河北,袁尚不僅有餘力組織抵抗,甚至還分兵入河東,打了曹操一個措手不及,而赤壁之戰後聯軍立即打過江北,周瑜圍攻江陵一年,曹操別說增援了,兩年都沒緩過來勁。赤壁之戰後劉備掃蕩江南,對標是曹操平定徐州、豫州叛軍,孫權圍攻合肥百日,對標的是曹操擊破倉亭軍,誰的反攻規模更大,一目瞭然。

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相比 曹操和袁紹誰的損失更大

其次,官渡之戰裏袁紹損失的是顏良、文丑、高覽、張郃、許攸、淳于瓊、沮授、田豐,以及保守估計下河北八到十萬有生力量,這是一場戰略性決戰,戰果是曹操殲滅了袁紹的至少一半的精銳有生力量以及多名高級將領,袁紹在這場戰爭之後失去了任何與曹操在北方爭雄的可能性,根本不是一場“微不足道”的失敗。赤壁之戰曹操遭受的損失主要是其有生力量,也沒有達到袁紹精銳主力被半殲的地步,在高端人才上更是幾乎沒有承受任何損失,失去的只不過是一鼓作氣一統全國的機會,而孫劉聯軍的勝利僅能保證自保,不能以此爲依託對曹魏進行反攻倒算。再者,官渡袁軍損失大體在9萬人左右,而袁氏能控制的也不過一個完整的冀州和三個殘破的青幽幷州,這樣的損失如果不能算致命的,那也絕對是慘重的。

袁紹在官渡失利後一年就死了,二者絕不是偶然,赤壁之戰和漢中之戰後,曹操損失不比官渡袁紹大,尤其是漢中之戰,然而沒幾年就恢復過來了,那時候曹操和袁紹的差距比漢中曹操和劉備的差距還大,但是蜀漢國運就此打斷,隆中對事實上破產,後面再怎麼折騰,也不過是多撐幾年的事。這是兩回事,只能說假如袁紹不死,內部同心協力接着跟曹操死磕依舊有勝算,但是不能說官渡的損失對袁紹不是傷筋動骨,本來各方看雙方實力對比,都會覺得袁紹一方佔據壓倒性的優勢,官渡一戰,優勢幾乎損失殆盡,最重要的是心氣、士氣都被打沒了,像極了袁紹和公孫的界橋之戰,一仗逆轉,士氣崩盤,被動龜縮,最終全滅。官渡後如果袁紹不死,也就是漢中之戰後,劉備和曹操的局面,而且劉備四川后方相對穩固,曹操老家在四戰之地,袁紹過幾年再來一波,結束。

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相比 曹操和袁紹誰的損失更大 第2張

赤壁之戰前劉備到處跑,孫權在考慮要不要投降,赤壁之戰後,是三國鼎立的轉折點,孫劉可以和曹操分庭抗禮了,曹操基本失去了在有生之年一統全國的機會,而官渡之戰表面上袁紹損失慘重,但整個局勢沒有根本性的改變。另外,用“袁紹集團仍然堅持了整整七年時間”來證明官渡之戰收益小有四個矛盾點,第一,曹操輸掉赤壁之戰後別說七年,堅持了七十年孫劉聯軍也沒成功在長江北岸站住腳,所謂的反攻倒算,實際上基本都一一解決,根本沒出什麼動搖根本的問題,“工作都是在穩定北方”所以“徹底失去了一統天下的希望”更是沒有道理的,難道後面打的漢中、西涼所在的北方不是天下的一部分嗎?

第二,在黎陽之戰中,曹操意識到了雖然袁氏集團有生力量已經被消滅,但是想在河北步步攻堅難度極大,所以採取了郭嘉的建議,退回許昌整理朝政,讓袁氏兄弟內鬥,所以也減緩了一統河北的速度,同時也整理了內部問題,包括之前劉備叛逃帶來的政事影響。第三,你要是算上205年的南皮之戰,說南皮屬於袁氏集團的也就罷了,畢竟南皮可以算袁譚老家,207年,人都跑到遼東烏桓了,咋也不算是袁氏集團的地盤了,還要算袁氏集團存活,這就有點過分了。第四,袁紹集團之所以能支撐七年,是因爲袁氏集團體量大,而曹操在此戰之中也有損失,並且沒能夠及時補充其有生力量,不能做到一口氣吃掉袁氏集團。

官渡之戰之後,曹操對於河北俘虜採取了坑殺政策,而己方的兵力損失一說一萬,後來的倉亭之戰,袁紹七萬人再次被全殲,至此可以說袁紹手下的精銳部隊基本損失殆盡,曹操從始至終能出動的兵力就在四萬人左右,前前後後殲滅了十四萬到十七萬的袁紹軍,這種兵力差是需要時間消磨的。官渡之戰對袁紹的打擊是巨大的,不只是損失了8.9萬的精銳士卒,還包括一大堆良將謀士,甚至高幹的幷州都是聽調不聽宣,整個河北是傷筋動骨,答主估計不瞭解官渡之戰後,袁曹兩家還有倉亭之戰,那會袁紹可還活着呢,結果袁紹也是一敗塗地,活活被氣死了。官渡之戰不敗的話,袁紹可能沒死那麼快。要了解人的精神很重要,大敗對人的刺激很大,劉備敗給陸遜就瞭解這輩子沒太大希望了,開始準備身後事,白帝託孤。

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相比 曹操和袁紹誰的損失更大 第3張

還有一點很關鍵是,赤壁之戰打亂了曹操代漢和一統的節奏,當時大量沒來得及剿滅或者歸順的袁術餘黨、劉表舊部紛紛逃亡投奔劉備,使劉備短時間內實力暴增數倍,兵分三道並侵西川,本質還是赤壁之戰後的連鎖反應,如果周瑜成功吞併劉備,也還是這些人入川,一個意思。而曹操別說阻止了,劉備入川三年曹操甚至都沒有派大軍進攻南郡,曹操組織進攻濡須口,也幾乎無功而返,反被孫權追過江北佔領了皖城,如果當年攻合肥時呂蒙、甘寧就在場,說不定當時整個淮南就可以拿下,如果考慮戰爭潛力,那就更沒法看了。曹操得手的河北,經過了二袁內戰和曹操霍霍,不管原來他們到底怎樣,總歸不如袁紹當時,與其說是袁紹集團抵抗了曹操七年,不如說是河北民衆抵抗了曹操七年,劉邦進關中,約法三章,秋毫無犯,得天下人心,後來從漢中出關,平三秦,收河北,擊破敵軍主力後剩餘羣縣都可傳檄而定。

但是曹操卻搞出一樁樁的屠城慘案,屠徐州泗水爲之不流,水攻鄴城之後也屠了,鬧得天下驚怖,南下荊州時百姓紛紛隨劉備渡江即是明證,換言之,赤壁後的袁氏集團無論是勢力還是領導力,都不足以堅持這麼長時間,是曹操的殘暴行徑把整個河北的百姓推到了自己的對立面,讓他們爲了活命不惜幫助一個搖搖欲墜的地方勢力,和名義上的漢朝中央軍對抗,把本應傳檄而定的大好局面,變成需要一座座城去攻堅的蠶食吞併。曹操平定河北艱難不在於軍事,而在於政事,袁紹官渡失敗後依然有河北大片勢力範圍,如果此時能痛定思痛依然有較多資源可以利用,曹操赤壁之戰失敗損失的大多隻是新收的荊州降兵以及新佔領的地盤,他自己經營多年的後方並沒有遭受太大打擊,他可利用的資源依然不少,他跟袁紹的差別在於失敗後政策的調整,曹操務實有效而袁紹之後就是一敗再敗。

曹操也不是在官渡後馬上就全盤吸收了袁紹的地盤啊,中間還有袁紹兒子們的內訌,如果袁紹贏了官渡還多活幾年,那一統起北方,比曹操快的可不是一點半點,到時候漢中之戰打不打得了就不一定了,張鬆那波說不定就直接投了,假設張鬆和袁紹還是翻臉了,我覺得按袁紹那時候的實力,漢中之戰贏面比曹操大多了,到時候赤壁之戰就不用打了,直接進入一統沒什麼問題。官渡之戰後期曹操後方可是除了荀彧之外其他大員糧草都不給他送了,如果曹操官渡輸了袁紹估計一年左右就能一統中原,那個時候的孫劉可不是曹操南下有八年發育時間的孫劉哦,官渡之戰時期劉表的南荊州直接反了劉表,孫策死了,江東叛軍也在和周瑜打內戰,袁紹一南下直接秋風掃落葉了。

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相比 曹操和袁紹誰的損失更大 第4張

筆者一直覺得官渡之戰纔是東漢末期最重要的戰爭,如果袁紹贏了,一統天下就是時間問題了,當然前提是袁紹活得夠久,袁紹聲望不是曹操能比的,袁紹打贏官渡之戰,很多地方真的是傳檄而定,而曹操做不到,很多人忽視了東漢末年聲望的重要性。另外,袁紹作爲士族勢力最巔峯的代表,他的失敗是必然的,他玩弄權術,將皇權從高高的位子上踩在腳底,從他帶領西園禁軍攻入皇宮的,把小皇帝丟在一邊不管不顧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結局,作爲封建時代,各方勢力相互制衡天下才能安定,並不能只靠僅僅靠一個士族,踐踏皇權,清除外戚和宦官,使整個朝廷失去平衡,帶來的後果是往後幾百年的動盪和無數人的生命,舊的規則被打破,卻不能建立新的規則,這就是原罪,居然還有這麼多人舔袁本初這個亂臣賊子。

赤壁之戰後的河北青壯,則是經過了官渡活埋、赤壁瘟死,相當於割了二茬,底子更薄,赤壁之戰前,周瑜就認爲曹操主力不過十五六萬人,比當年袁紹十萬大軍多不了多少,想必河北能提供的軍力極限也就十萬人了,結果再次多死。之後曹操中軍一般就是十萬人左右,即使加上新整編的關西軍,全國大軍也就還剩下二十餘萬,曹操佔領漢中後不僅放棄進攻益州,反而留牽招擔任護軍,襄樊之戰時曹操又特地把田豫從河北調來擔任南陽太守(然後田豫立即赦免了等待處決的侯音餘黨)。這些操作都挺迷幻的,筆者總覺得曹操潛意識裏一直有成全的意思在內,總之從心態來講,曹操當時已經是非常疲憊了,之後更一度接近破防,我認爲這都是赤壁之戰的結果。

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相比 曹操和袁紹誰的損失更大 第5張

最後,從表面結果上來看官渡之戰對袁紹的損失大,所謂的河北四挺柱死的死,降得降,老資格的淳于瓊也被曹操一波偷家帶走,但這些損失對袁家來說其實不算傷筋動骨,從後來的三袁分裂互相攻殲內耗同時,還能騰出手來對抗曹操可以證明,只要袁紹不是兩年後就死了,袁家還是能贏回來的。相反赤壁之戰,曹操和手下的高級將領幕僚奇蹟般的沒有多少損傷,損失的多數是一些新降的荊州兵馬,但曹老闆在這次失敗中被打掉了氣吞天下的銳氣,徹底功虧一簣,所以筆者認爲對曹操自己來說,赤壁之戰的失敗損失更大。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