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古代戰役 > 甲申之變的結果是什麼?帶來了哪些影響?

甲申之變的結果是什麼?帶來了哪些影響?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8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明朝都城北京,明朝作爲全國統一政權滅亡,隨後清軍入關,這一事件發生在明末甲申年,後世稱之爲“甲申之變”。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清朝據有東北,先後四次入關,得勝而歸,正在尋求據有全國統治權的策略。李自成農民軍在中原戰場上六次擊潰明軍主力,入據關中,建國大順,隨後派軍北上,逼向北京。明王朝積重難返,兩面作戰,處於南北夾擊之中,面臨崩潰的邊緣,繼續傾盡全力,爲挽救危局而努力。崇禎十七年(大順永昌元年,1644年)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攻克了北京,統治了中國276年的大明王朝宣告滅亡。僅過了40天,清朝軍隊南下,並迅速摧毀了起義軍的大順政權,以及江南的明朝殘餘勢力,從此開始了清朝對全中國的統治。

甲申之變的結果是什麼?帶來了哪些影響?

結果

1644年三月十九日,大順軍攻克北京,崇禎帝朱由檢自縊身死,當天大順皇帝李自成進入北京,標誌着明朝的覆亡。在短短的兩三個月裏,大順政權憑藉兵威和深得民心,迅速地接管了整個黃河流域和部分長江流域的大片疆土,統治區包括了現在的陝西、寧夏、甘肅、青海、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東全境以及湖北、江蘇、安徽的部分地方。山海關外的明朝軍隊在平西伯吳三桂、遼東巡撫黎玉田的帶領下撤入關內,並且同山海關總兵高第一道投降了大順政權;清廷乘機派鄭親王濟爾哈朗等收取了關外地區,這樣就形成了大順政權同清政權隔關相峙的局面。

後續

大順軍佔領北京後,大順政權的領導人如果能夠高瞻遠矚,對全國形勢有清醒的認識,完全可以採取正確的對策。然而,李自成爲首的大順軍領導人並沒有依據形勢的變化在政策上作出必要的調整。他們仍然以農民利益的維護者自居,在管轄區內繼續實行打擊官紳地主的追贓助餉政策。在軍事部署上,李自成等大順軍領導人也缺乏戰略眼光。李自成在西安決策大舉東征,以推翻明王朝爲目標時,就應當對下一步迎戰清軍做到胸有成竹。事實卻完全相反,他幾乎沒有意識到清軍將是同自己爭奪天下的主要對手

甲申之變的結果是什麼?帶來了哪些影響? 第2張

而後來的招降吳三桂不成和山海關戰役,標誌着大順軍在北京統治的失敗。山海關戰役是明清之際直接影響全國局勢發展的一場關鍵性戰役,對於推翻明朝後究竟是由大順朝廷還是清朝廷統治全國關係重大。戰役的結果是清勝順敗,根本原因在於李自成等大順軍領導人目光短淺,政策和戰略上犯了一系列重大錯誤。山海關戰役的意義標誌着:一、大順軍的歷史使命從此由推翻明王朝轉變爲抗清鬥爭;二、清廷統治者夢寐以求的入主中原邁出了關鍵的一步;三、以吳三桂爲倡首在漢族官紳中迅速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擁清派。

影響

以崇禎帝爲首的明中央朝廷葬身於農民起義的烈火中,並不意味着明朝統治的全面結束。當時,明朝殘餘勢力盤據的地方還很大。除了張獻忠領導的大西軍正處於進軍四川途中以外,江淮以南的半壁江山仍然在明朝委任的各級官員統治之下,他們自居正統,繼續奉行崇禎年號,從這個意義上說,南明的歷史是從北廷的覆滅開始的,至於立君繼統則是擁明勢力內部的事。換句話說,歷來的史籍把弘光朝廷的建立作爲南明史的開端並不完全準確。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