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八王之亂的最終結果是什麼?帶來了哪些影響?

八王之亂的最終結果是什麼?帶來了哪些影響?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八王之亂髮生在西晉時期,是一場皇族之間爲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內亂,由皇后賈南風乾政弄權引發,是中國歷史上最爲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最終導致了西晉的滅亡以及之後將近三百年的動亂。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王之亂的主要參與者分別是: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動亂共歷時十六年,嚴重破壞了當時社會經濟,加劇了西晉的統治危機,是西晉迅速滅亡的重要因素。

結果

公元307年,晉懷帝改元永嘉,大赦囚犯,廢除誅三族刑。太傅、東海王司馬越輔政,掌握了朝廷大權。至此,東海王司馬越在八王之亂中成爲了最終的勝利者。

 影響

八王之亂歷時達十六年,期間時有戰亂,後期朝廷已無法掌控全國,受戰亂影響地區亦愈來愈大。除了諸王互相攻伐的戰事外,期間還有氐人齊萬年的變亂,以及成漢和漢趙兩個政權針對西晉朝廷的一系列戰爭,南方亦有變民杜曾、王如及張昌的起事。

八王之亂的最終結果是什麼?帶來了哪些影響?

這些戰事都對全國不少地區都造成嚴重破壞,饑荒、疫病頻生,亦令不少人被迫離開家鄉謀生,成爲流民。成漢的領導者李特、李流、李雄皆本住洛陽,就因逃避齊萬年叛亂而入蜀,但就因爲益州刺史趙廞見八王之亂的局面而有自立之意,就任用他們爲爪牙,及至後來趙廞以及下任刺史羅尚的處理失當而令李氏叛晉自立,建立十六國中的成漢割據政權。

早在東漢末年,南匈奴諸部就因黃巾之亂內遷河內郡,曹操分匈奴爲五部時,各部人亦都聚居在幷州一帶,直至晉朝。匈奴族人劉淵在八王之亂中與成都王聯結,並藉此聯結匈奴諸部,壯大實力。成都王被王浚等擊敗後,劉淵就乘時而起,建立漢國,更成爲日後滅亡西晉的力量。魏晉年間,除匈奴外其他外族亦有內遷,而八王之亂期間及後續亦屢見外族參與中原戰事,如幷州刺史劉琨曾多次與代王拓跋猗盧聯結對抗漢國的進攻;王浚與司馬騰亦曾與烏桓人及段部鮮卑聯手對抗成都王。這些促成了五胡亂華及十六國時代。

八王之亂的最終結果是什麼?帶來了哪些影響? 第2張

晉初體制本將地方軍事及民政分開,分別由都督及刺史掌管,而在滅吳後撤去地方軍力,更讓各都督成爲地方軍事力量。但到八王之亂後期,地方無法抵抗變亂,遂令制度失效,刺史再兼領一方軍政及民政,如兼領幽冀的王浚、領幷州的劉琨及領青州的苟晞都是一方的軍鎮,在北方抵抗漢國的侵襲。苟晞甚至曾出檄文討伐東海王司馬越。永嘉之亂後洛陽朝廷傾覆,據有一方的王浚甚至有自立之意。但這些兵鎮後來都被漢國所滅。

東海王司馬越在八王之亂後掌握朝權,對外無力控制日益壯大的匈奴漢國政權,對內排除異己,殺害中書監繆播、散騎常侍王延等人,大失人心。後在永嘉四年(310年)以討漢國爲率領行臺出京,帶着大批軍隊及王公大臣離開首都洛陽,致令洛陽防禦薄弱,盜賊橫行。在其死後,他帶領的大軍以及大批王公大臣在苦縣寧平城被漢將石勒屠殺,不久洛陽亦在永嘉之亂中陷落。

八王之亂的最終結果是什麼?帶來了哪些影響? 第3張

秦王司馬鄴雖在晉懷帝遇害後於長安即位延續國祚,但也在建興四年(316年)被俘,西晉正式滅亡。而早在蕩陰之敗後,東海王司馬越東走並在徐州收聚兵衆,及後更起兵討伐河間王,迎帝東歸。當時東海王就留下琅邪王司馬睿以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鎮守下邳。後來琅邪王就移鎮建鄴,在江左發展,奠下了東晉的基礎。晉愍帝死後,琅邪王司馬睿即位,是爲晉元帝。

八王之亂的十六年中,參戰諸王多相繼敗亡,人民被殺害者衆多,社會經濟嚴重破壞,西晉的力量消耗殆盡,隱伏着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爆發。“五胡亂華”、西晉滅亡,八王之亂是其重要原因。八王之亂以極端的形式向世人昭示社會風氣的畸變,造成了秩序的崩潰,把所有的人推向動亂的深淵,給社會帶來深重而又長久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