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古代戰役 > 阿蘇夫會戰:獅心王理查與薩拉丁的較量

阿蘇夫會戰:獅心王理查與薩拉丁的較量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阿爾蘇夫戰役發生在1191年9月7日,是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期間唯一大規模的一次野戰,以十字軍勝利告終。獅心王理查與薩拉丁分別代表十字軍與穆斯林,進行的這次合戰一向被人津津樂道,儘管後世的報道出了偏差,將其構建了理查與薩拉丁單挑的神話。然而,我們仍然能從雙方戰前的準備與計劃,看出兩位統帥孰優孰劣。

現代史學家早已顛覆了人們認爲理查純屬赳赳武夫的刻板印象。事實上,從1173-4年反叛父親亨利二世賺得軍事經驗的第一桶金,到1189年上位並準備十字軍,理查有15年多的時間都在今天法國境內戎馬倥傯,因而他將謹慎的特點帶到了中東戰場。贏得戰役並非贏得戰爭,阿爾蘇夫的勝利就並沒有註定第三次十字軍的結局。中世紀的將領們事實上總是儘量避免大規模野戰,因爲在指揮系統跟不上的情況下主帥實在風險太大,因而當時歐洲圍繞着城堡的攻防纔是常態。

阿蘇夫會戰:獅心王理查與薩拉丁的較量

理查同樣並不積極挑釁薩拉丁,而是在攻克阿卡城後令部隊南下沿着海岸行軍,採用了被後人津津樂道的“戰鬥行軍”模式。理查計劃差不多與耶路撒冷處於同一緯度後(反正先到雅法)再折而向西,攻打聖城。十字軍騎士鎧甲厚重,雖然在黎凡特崎嶇的地形上不斷收到穆斯林騎射手襲擊,卻根本不傷元氣。而扛着聖戰大旗的薩拉丁卻不得不處在急需與十字軍一戰的邊緣,以穩固其合法性。因而雙方其實都沒有本錢長期耗下去,更何況在西歐蠢蠢欲動的法王腓力還威脅着理查德領地。

理查德大軍浩浩蕩蕩沿着海岸南下,步兵保護騎兵,這種所謂的“戰鬥行軍”在就在中世紀的拜占庭、阿拉伯和波斯戰爭手冊中有記載,因而理查此舉,很有可能是從之前拜占庭和穆斯林的戰例中學習所得。當面對薩拉丁不斷騷擾時,如何穩定如此多元部隊的軍心,則是有賴於理查德策略與領導力。

理查的十字軍來自以英國和法國人爲主的各路歐洲熱心的貴族,以及著名三大騎士團中的聖殿騎士團和聖約翰騎士團,後兩者承擔了軍隊前鋒和側翼的主力角色,因其身經百戰。理查騎兵放中間的策略最大限度避免了寶貴的騎兵和相對脆弱的戰馬收到對方騎射手的消耗,步兵的盾牌、弓箭和勁弩則可以爲其提供保護。騎兵可以在恰當時機衝出陣型,而在撤退時亦可以退入陣型,得到己方步兵的保護。

阿蘇夫會戰:獅心王理查與薩拉丁的較量 第2張

如果說理查德戰略終極目標是奪取耶路撒冷,薩拉丁則是驅逐這批十字軍。十字軍以阿卡和雅法爲海軍基地,方可供養大軍出擊。攻城不易,因而薩拉丁採用了瞄準行進中的十字軍不斷騷擾的經典內亞民族騎射手戰術。穆斯林在十字軍戰爭中往往想要切斷十字軍步兵與騎兵的聯繫,方可各個擊破。爲了達到這一目標,同樣也需要自身的步兵與騎兵配合。和遠道而來的十字軍不同,薩拉丁戰馬充足,以致於很多步兵也可以騎馬移動,而且步兵可攻可守,不枉費了阿拉伯人最早精銳步兵起家的本性,更何況薩拉丁的徵募兵中有很多來自中部城市、精於守城的衛戍部隊。下馬的弓箭手同樣可以保護穆斯林騎兵,而最終決定佔據的還是短兵相接的騎兵衝鋒,而非純粹打了就跑的帕提亞式戰術。根據當時記載,穆斯林往往選擇一天日暮之時成功襲擊敵人,因爲抓住了對方又累又渴和基於紮營的心理,此時的手,敵軍必然統帥喪盡權威、士兵士氣崩潰。而在進攻伊始,穆斯林可能讓步兵充當前鋒,通過大小不等的箭支和標槍消耗敵人,則配合以其他兵種。薩拉丁在戰役膠着時,會主動出擊敵人進攻的一翼,因爲那裏投入了進攻兵力而往往相對薄弱。而在後來阿爾蘇夫之戰中,薩拉丁的軍隊確實發動了至少兩次返工,顯示出其掌控一支亂而不潰軍隊的大將風度。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