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古代戰役 > 明神宗萬曆三大徵之一,播州之役的經過是怎樣的?

明神宗萬曆三大徵之一,播州之役的經過是怎樣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春,播州土司楊應龍和朝廷發生了第一次衝突。朝廷令文臣王繼光,武將劉承嗣、郭成兵分三路,分別行軍圍剿。楊應龍採用“聲東擊西”計,以“佯令約降”爲幌子,暗中“統兵據關衝殺”,結果“一路明軍大敗,死傷大半……而他師亦無功”。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明神宗萬曆三大徵之一,播州之役的經過是怎樣的?

楊應龍大敗朝廷軍隊,令朝廷大受震撼。王繼光因戰敗而被撤職,朝廷也轉變了對楊應龍的態度,從快速平剿變爲“擇時進剿”。接任的官員更是主張招撫楊應龍。

面對朝廷的招撫,楊應龍也擔心大兵來襲,因而積極認錯,見好就收。他向朝廷立誓保證,如果自己能得到赦免,會竭盡全力爲明朝保境安民,不會再爲非作亂。

朝廷鑑於楊應龍認罪態度積極,秉持對西南土司一貫的寬宥之策,最後決定先免去他的土司職務,並“輸四萬金助採木”。楊應龍本想不負任何責任,因而對朝廷處罰結果非常不高興,“益怙終不悛”。加上他的次子楊可棟在做朝廷人質時死去,楊應龍“亦心痛”。他不僅沒有繳納贖罪金,而且“擁兵驅千餘僧,招(次子)魂而去”。

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惱羞成怒的楊應龍最終公然起兵反明,正式走上了反叛的道路。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曾負責招撫楊應龍的四川按察副使王士琦被調往朝鮮徵倭。朝廷將兵力重點放在朝鮮之役,對西南的軍事部署不足。楊應龍因此更加肆無忌憚,不斷出兵攻打周邊,勢力急速擴大。第二年,楊應龍再次大敗明軍。

徵繳激戰

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貴州巡撫江東之首先發難,命都司楊國柱、指揮李廷棟率三千人馬圍剿楊應龍,楊應龍派楊朝棟、楊兆龍及何漢良等在飛練堡迎擊。播軍佯敗,引誘官軍至天邦國(甕安縣東),全殲官兵。江東之被撤職,任命郭子章(泰和人)取代。

三月,神宗皇帝龍顏大怒,起用前任都御史李化龍兼兵部侍郎,總督四川、湖廣、貴州三省軍務,徵浙江、福建、雲南、廣東等省將士,以圍剿楊應龍。

六月,綦江參將房嘉寵尋釁濫殺播民三十多人,楊應龍嘆曰“如今朝廷不容我,只有捨命出綦江,拼着做。”聲稱爲死者報仇,率兵八萬,血洗綦江,全殲官兵五千,屠城。將屍體投入江中,屍體蔽江而下,江水因此變成紅色。不久,楊應龍退守至三溪,並在綦江的三溪、母渡,南川的東鄉壩立碑爲播州界,號稱“宣慰官莊”,聲言“江津、合江都是播州原的屬地”,進一步聯合九股未開化的苗族部落以及紅黑腳等部苗人,讓他們利用險要地勢,建立武裝,作爲他的輔助勢力。

十月,李化龍帶兵移駐重慶,調度四川、貴州、湖廣的軍隊備戰。楊應龍則大規模修繕關隘要塞,並聲言要進犯四川。李化龍調兵切斷楊應龍與苗人的聯繫通道,佔據通往湖廣和貴州的要道。

明神宗萬曆三大徵之一,播州之役的經過是怎樣的? 第2張

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一月,楊應龍率兵五路攻打龍泉司。二月李化龍則率部分道征討播州。貴州兵馬分三路;湖廣兵馬爲一路分作兩翼;四川軍卒分四路。每路人馬約3萬,其中三成官兵,七成當地民軍,共計24萬人,大軍進剿。明軍一路勢如破竹,其中又以劉綎部最善戰,三月二十九日破婁山關(今貴州遵義縣北九十里),婁山關既失,播州無險可守。四月十六日楊應龍退守海龍囤(貴州遵義西北)

最後攻屯

五月十八日,明軍會師於海龍屯下,輪番進攻,楊應龍則令士兵以滾木、礌石阻擋。楊應龍的第一勇將楊珠爲炮擊死。

六月,楊應龍見形勢危急,親自上海龍屯督戰死守,並讓婦女在屯上出示投降表文,示意投降。明軍認爲是詐降之計,更加猛烈地進攻,燒燬兩關,斷絕了播軍的柴樵和水源。八路官軍會師海龍囤下,將海龍囤嚴密包圍,輪番攻打。其間李化龍父親去世,其穿戴喪服繼續指揮作戰。海龍囤前面險要,不能攻破,他命令馬孔英率精銳部隊從後山攻打。當時陰雨綿綿,持續不晴,將士整日在泥淖中奔波苦戰,雙方相持達四十餘日。

六月初四日,天空忽然晴朗,官兵加速攻打海龍囤,次日,陳琳身先士卒,攻克土城。楊應龍招募敢死隊上前抵抗,沒有應募者。這夜的四更時刻,總兵官陳琳、吳廣率領士兵銜技攀登而上,殺死守關的播軍。楊應龍手提戰刀,親自巡視防務,發現四面火光沖天,知道大事已去,對其妻子說:“我顧不得你們了。”

六月初六日清晨,明朝官軍攻破大城,登上海龍屯。楊應龍倉惶同二名愛妾闔室上吊自殺,準備自焚屍身,吳廣俘獲其子楊朝棟及楊北龍等百餘人,趕緊尋找楊應龍的屍體,從火中將其拖出,播州軍徹底告敗。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