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揭祕播州之役的起因結果,讓大明迅速走向衰亡

揭祕播州之役的起因結果,讓大明迅速走向衰亡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播州之役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明朝萬歷年間曾有過三場比較著名的戰役,其中一個叫播州之役,這場戰爭給明王朝帶來了很大傷害,從經濟到政治,讓本來就走下坡路的明王朝快速走向衰亡。

戰爭是爲了平定播州土司楊應龍發起的叛亂,反叛亂期間明朝廷不顧百姓生死,瘋狂征斂,這樣的做法激化了社會矛盾,引起百姓的不滿。但是平叛結束之後明朝廷對當地進行管理,一定程度上挽回一些經濟損失,政治方面也有了進步和調整。播州之役總體來說有利有弊,但是對於本身凋敝的明王朝來說弊大於利。

揭祕播州之役的起因結果,讓大明迅速走向衰亡

播州土司楊應龍發起叛亂,時叛時降變化多端,明朝廷爲平定叛亂傾八省之力抗之,是明王朝迅速走向敗落的導火索

萬曆二十七年,楊應龍在播州發起叛亂,他首先在雲貴地區肆無忌憚,明朝廷對他多次招安無果,楊應龍見風使舵,打得贏就強硬,打不贏就投降,讓明朝廷費了很大心力。最終於同年年末正式任命李化龍爲指揮,帶領二十萬明軍對其征討,正式拉開了播州之役的序幕。李化龍帶領的明軍隊伍分八隊出擊,進攻播州。

到了萬曆二十八年五月終於各師彙集在海龍囤,準備發起最後的總攻。這場戰役很快就打完了,六月大軍入城,楊應龍的兒子相繼被擒,播州平定。這場戰爭總共歷時一百一十四天,耗費了明王朝白銀兩百萬兩之多,周邊省份紛紛給予援助,共八省參與此次圍剿,聲勢浩大。雖然最終結果是叛亂結束,但也對明王朝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久久不能恢復過來。

明王朝因爲播州之役損失慘重,本就下滑的國運更因此雪上加霜,戰役雖然結束但戰爭帶來的慘痛代價跟隨着明王朝進入墳墓

首先在經濟方面,取得戰爭的勝利也是真金白銀換回來的,和別的國家戰爭可能還會收回一些戰利品,但內耗型的戰役就要靠明王朝自己吸收了。明代的大學士王家屏曾經對這個戰役做出評價:

“(平播戰爭)車騎戈甲,連數鎮之師,半委山谷矣;金錢芻粟, 傾數萬之積,盡填溝壑矣;兵老財殫,智窮計絀……外墜狡 夷之牢籠, 而內坐守寸步難移之困局……今時事與資力並 當困絀之際,國威與士氣並當挫刃之餘。”

從這句話中不難看出明朝廷對國力的巨大消耗,加上萬歷年間的三場戰爭幾乎是延續進行的,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爲了維持這幾場戰爭的勝利,明王朝傾全國之力,國家的財政早就已經亮了紅燈。戰爭結束之後還要對當地進行二次建設,撫慰民衆和軍士,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明朝的國庫基本集中在太倉庫、太僕寺和京通倉儲這三個地方,三場戰爭的全部開銷直接從三大倉庫的支出中就能看得出來。其中太倉庫又稱太銀倉庫,這是在明正統七年開始置辦的。這裏主要管理銀錢,各省把進貢來的大米、絹布、馬槽、鹽稅以及折銀交上來,都放進太倉庫裏。還有那些家財變賣的田產鋪面也都彙集於此,從這裏可以看出太倉庫在明王朝的重要性。

明朝統治時期太倉庫一直都是比較充盈的,在明神宗即位之後經過十年的改革使得太倉庫更是豐盈。然而兩場戰爭的消耗直接讓這個富足的國庫所剩無幾。

接下來是太僕寺,"掌牧馬之政令,隸屬兵部,並於滁州設立南京太僕寺。"太僕寺相比於前者略遜一籌,但也是有庫積一千餘萬白銀的,經過萬曆壬辰之亂和播州之役之後就消耗殆盡,兩大國庫都沒有之前的繁盛局面。

最後一個是京通倉儲,它是專門爲國家儲備糧草的倉庫,在1583年記載中這裏一共有一千八百一十八萬五千四百石糧草之多,到了1602年,也就是萬曆三十年,再看記載:

“京倉實在之數四百四十八萬餘石,僅足兩年之支。"

僅僅十九年的變化就足以讓人震驚,戰爭給經濟帶來的壓力實在不容小覷。

國庫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說普通百姓了,戰爭對百姓生活的影響纔是最致命的。在戰爭之初百姓就受到楊應龍等人的欺負、剝削,戰爭時需要給軍隊提供糧草,還要承受炮火的攻擊。

平播之戰的半年間百姓賦稅也增長迅猛,在此之前就已經因爲明朝廷向北征討寧夏而受到侵擾,這次更是難逃。國庫虧空就需要百姓來填補,增加賦稅才能讓國家正常運轉。

在萬曆十四年,申時行就對增加賦稅這件事情做出了自己的評價:

“比年以來, 漸有 加派,有因事而增者……方今才絀民勞,惟正之供尚且不能 繼,額外之派又何以堪!”

揭祕播州之役的起因結果,讓大明迅速走向衰亡 第2張

任何一個朝廷在面對叛亂的時候都會盡可能傾注力量在戰場上,難免會對百姓生活有所忽視,但在維護國家統一時像明王朝這樣完全不顧百姓的也是少見。這樣做最直接的後果就是激發百姓的怒火,很可能造成民變。

早前明王朝就有過因爲民怨而讓步的事情,在嘉靖年間民間被迫要求開發礦山,由於大臣反對,百姓抗議這才結束計劃。到了萬曆年間,皇帝又想舊事重提,但又因爲官員反對只好作罷。戰爭讓國家國庫空虛、政局混亂,明朝廷趁此機會肆意徵收鹽稅礦稅,長期的戰爭和稅務壓得百姓透不過氣來,一場民變蓄勢待發。

果然,在萬曆二十九年終於有了起義軍揭竿而起,這是白蓮教徒趙古元率先在徐州發出的抗議,後來安徽、江蘇一帶的百姓也三五成羣地站起來了。常年的饑荒讓百姓不得不這樣做,到了崇禎二年,這纔是真正明王朝的掘墓人——高迎祥、李自成等人領導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農民軍隊浩浩蕩蕩地嚮明朝廷發起挑戰。

明朝廷不斷平息內部鬥爭,讓在外圍虎視眈眈的女真族找到了趁虛而入的機會。在萬曆三大戰爭之後,努爾哈赤稱汗,建立起大金。在位第三年就找準機會嚮明朝廷發動戰爭。這場戰爭比平播戰爭時間長多了,歷時幾十年。三十年之後,滿清進入大關,明朝廷就此破滅。所以說,播州之役是明朝廷走向滅絕的導火索,它接在兩場戰爭之後,消耗了明朝廷最後一點力氣,導致了一個王朝的覆滅。

播州之役對明朝的削弱是無法想象的,明朝的滅亡是歷史的必然

播州之役結束之後,明朝廷立刻在當地實行改土歸流的政策,這大大提高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戰爭以來播州一帶備受侵擾,得到短暫的休養生息讓百姓十分滿足。除了經濟方面有改動之外,明朝廷還推行了儒學教育,政府對相對落後的播州下屬州縣推行教育政策。百姓謹遵皇帝的安排,把自家子弟送去學堂讀書,加強了地方文化的輸入,由此可見,播州之役吸引了朝廷的目光,把原本不受關注的播州放在了天子眼前。

平定播州之後,中央政府把播州分爲兩個郡,這樣方便管理。兩郡之間以關爲界,中央政府通過這樣的改革加強自己對播州地區的統治,同時也是加強西南地區的管控。雖然國家對播州地區的管理有限,本身國庫空虛也無法支援播州,但是從教育、文化的角度上看,這無疑是戰後給人們最大的關懷。

總體來說,明朝廷走向衰敗還是因爲其政治局勢不明晰,加上多次戰爭的消耗使得在最後與女真的對抗中毫無還手之力。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到軍事設備、軍用物資、糧草等問題。

一場小小的由土司引發的戰爭也需要傾八省之力才能平息,足以看出明王朝後期的發展狀況。播州雖然是個小的地盤,但是由於明政府的忽視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中央的能力,可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楊應龍也正是看出明朝廷昏庸無度這一點,纔敢揭竿而起想要通過戰爭獲取利益。

明朝從國庫充盈到所剩無幾,只是幾十年間的事情,一個王朝要想有長久的發展就必須保持政治上的清明。只有大的方向得到把握才能談國家的經濟、軍事、文化發展,纔不會被小人趁虛而入,民衆哀怨四起。引起明王朝覆滅的原因有很多,也不是一時之失。

播州之役對明王朝的削弱是不敢想象的,但沒有播州之役也還是會有人因爲腐朽的政治和凋敝的經濟情況站出來討教一番。明朝的滅亡是歷史的必然,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在腐朽的政治之下得到長存。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