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古代戰役 > 馬陵之戰中,齊國是如何成功設伏殲敵取得勝利的?

馬陵之戰中,齊國是如何成功設伏殲敵取得勝利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馬陵之戰,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馬陵之戰是歷史上的一次著名的戰役,衆所周知,孫臏在這次戰役中殺死了龐涓,司馬遷在《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記載了這次戰役。

馬陵之戰中,齊國是如何成功設伏殲敵取得勝利的?

魏國與趙國聯合在公元前343年末進攻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第二年,齊魏王爲救韓國而派大將田忌、軍師孫臏,發兵攻打魏國。這場戰爭中,將軍龐涓是魏國軍隊的指揮。他看到齊軍援兵來到,便放下韓國轉而攻打齊軍。齊軍軍師孫臏獻上一條妙計,讓士兵裝出一副害怕的樣子,並且讓軍隊一天接一天後退,第一天的行軍營地有十萬個竈,第二天減爲五萬個竈,第三天再減爲三萬個竈,這就是著名的行軍竈之計。

三日後,龐涓行軍到此看到這個情景,喜出望外,放棄步兵,率領其精銳騎兵日夜兼程來追齊軍。孫臏在馬陵設下埋伏,馬陵地勢極爲險峻,道路頗窄。孫臏在一棵砍去樹枝的大樹上寫上:“龐涓死於此樹之下”八個大字,並在樹的周圍設下埋伏圈。果然,龐涓率領魏軍在當晚追到馬陵地區,想點火看看這樹上究竟寫了什麼文字。龐涓還沒有讀完樹上的字,周圍隱蔽的齊軍便已萬箭齊發,魏軍頓時亂成一團。龐涓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拔劍自刎,齊軍趁此機會大敗魏軍。從司馬遷的這段記載來看,龐涓是指揮過馬陵之戰的,但在歷史上還有另一種說法。

1972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出土的漢簡《孫臏兵法》中的《擒龐涓》一篇這樣記載:魏軍大將龐涓在公元前353年也就是馬陵之戰前十一年的桂陵之戰中,被齊軍活捉。當時魏國攻打趙國國都邯鄲,派將軍龐涓帶八萬兵馬出擊。齊國也派將軍田忌,軍師孫臏領八萬兵馬去援助趙國。孫臏派“不識事”的齊城、高唐二大人先攻打守備森嚴、“人衆甲兵盛”的平陵以迷惑魏軍。結果齊國這兩個大夫未進入平陵攻戰,在路上就遭到了魏軍侵襲,齊軍大敗。

魏國開始驕傲輕敵,不把齊國放在眼裏。接着,孫臏爲了“以怒其氣”,派遣輕戰車到魏都大梁的郊外,讓極少的士卒分散跟隨在戰車之後,顯出一副兵少將寡的樣子。正在全力攻趙的魏軍統帥龐涓得知這個情況,並不知是騙局,轉而率領精兵強將日夜兼程回到大梁與齊軍進行決戰。於是孫臏故意施計,追擊到桂陵,生擒龐涓。《孫臏兵法》爲孫臏弟子所寫,它十分清楚地記載了孫臏在桂陵之戰中生擒龐涓的事,應該說可信度也是很高的。既然在桂陵之戰中齊軍已經俘虜了龐涓,他怎麼還能在馬陵之戰中再指揮魏軍作戰呢?如果說龐涓在桂陵之戰時已經中了孫臏伏兵狙擊之計,他怎麼會不吸取教訓,在馬陵之戰時再次受騙呢?

但司馬遷在《史記》中多次提到馬陵之戰的魏將是龐涓。如《魏世家》中說,當時魏軍任龐涓爲將,太子申爲上將軍。結果,魏在馬陵失利,齊國擒住太子申,殺了龐涓。再如《田敬仲完世家》中說,這次戰役齊國救韓,趙來打擊魏,使魏軍大敗於馬陵,虜太子申,殺大將龐涓。再如《六國年表·魏》在馬陵之戰的當年記載:“齊虜我太子申,殺將軍龐涓。”

考察以上兩種說法,關鍵就是龐涓在桂陵之戰與馬陵之戰之間的經歷,在這一段時間內,他是否被釋放回魏國並重新擔任將領?於是有的學者認爲,桂陵之戰,龐涓落入齊軍之手,但不久後就被放出來了,又一次擔任馬陵之戰中的將領,和孫臏再次交戰。《水經·淮水注》引《竹書紀年》中的記載說,在桂陵之戰的第二年,魏惠王調用韓國軍隊,在襄陵打敗了齊、宋、衛三國聯軍,齊國見局勢危急,就傳楚將景舍在中間調和,也就在這個時候,龐涓被釋放。

但《水經注》中畢竟只是轉引其他書籍中的記載,其真實性如何,魏軍將領龐涓是不是被俘而又釋,是不是再次東山再起,參加了馬陵之戰,至今仍無法確定。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