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古代戰役 > 查科戰爭:一場帝國勢力爭奪資源的戰爭

查科戰爭:一場帝國勢力爭奪資源的戰爭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2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人類改變和適應環境的過程中,河流算得上是最重要的一項地緣因素。大多數地區,尤其是平原地區都會有一條“母親河”。巴拉圭的國名,來源於縱貫境內的“巴拉圭河”。

不過即使巴拉圭獨立100年時,這條巴拉圭人的母親河,還不能說在幾何層面體現出,對巴拉圭國土的縱貫性。原因很簡單,因爲巴拉圭河以西的北查科地區,當時還不能確定是巴拉圭的國土。

在“拉普拉塔總督區”時期,各殖民省之間並不會進行特別明確的劃界,也沒有人有興趣,去爭奪那些即沒有什麼人煙,也沒有什麼經濟潛力的地區,北查科地區就屬於這種情況。

以西班牙的政治遺產來看,它更應該歸屬於玻利維亞。因爲按照最初的行政設計理念,身爲“拉普拉塔總督區”(包括它的前身)的一員,玻利維亞需要在這片平原擁有一片土地作爲身份標識。問題是,不管因爲什麼理由,“上祕魯”身份的玻利維亞跟阿根廷(而不是祕魯)捆綁在了一起,它的地緣重心始終都是在安第斯地區,長期以來並沒有針對北查科地區進行移民。

一個地區地緣屬性的變化,表面上看很大程度取決於當地居民的屬性,從這點看,巴拉圭人有理由認爲,自己應該擁有北查科(最起碼是南部)。一如之前曾經說過的那樣,在爭端未起之前,能夠利用北查科地區資源的,主要是那些與之隔河相望的巴拉圭人。

進入北查科地區的巴拉圭人主要是放牧者。這種粗放經濟本身並不能支撐太多人口,甚至前往北查科放牧的大部分巴拉圭人,本質還算不上定居者。因此這一變化,在很長一段時間並沒有對玻、巴兩國的關係造成影響。

直到某一天,一個看起來能夠極大改變北查科地緣價值的發現被各方獲知,情況纔開始變得複雜化。

查科戰爭:一場帝國勢力爭奪資源的戰爭

沒有一片土地是毫無價值的,只是人類有沒有能力發現和利用罷了。人類進入文明期不過300代左右的時間,在生物進化史中,這點時間不足以引發任何質變。假定有一個6000多年前的兒童,穿越到今天並接受教育,他在生理指標和學習能力上,將不會與現代人有什麼區別。

然而“人”之所以成爲萬物之靈,在於擁有比其它生物更高的創造力。在這短短的300代時間裏,人類經歷了數次技術革命。而每一次革命,都對這個星球的地緣生態造成了重大影響,並改變了各地理單元在人類社會中的權重。

人類文明史中,農業革命被視爲第一次“技術革命”。涵蓋種植經濟和畜牧經濟的“農業”,取代了純粹靠天吃飯的採集/漁獵經濟。這次革命,不僅極大增加了每片土地的人口承載力,更讓一些適宜發展農業的土地脫穎而出,成爲了人類活動的中心,並將人類整體推進到文明階段。

這場改變人類命運的革命並非單點起源,最起碼新大陸的人類在選育玉米、土豆,馴化羊駝時沒有得到舊大陸的任何幫助。然而這並不意味着交流是沒有意義的。恰恰相反,只有通過交流,人類才能夠更好的開發每一片土地的地緣潛力。

查科戰爭:一場帝國勢力爭奪資源的戰爭 第2張

最起碼在“哥倫布大交換”之前,美洲人還沒有找到有效利用拉普拉塔平原的好辦法。不管是北查科地區的熱帶草原、灌木林,還是高草草原性質的潘帕斯,對美洲文明及原住民人口的影響都可以忽略不計。在舊大陸馴化動植物被引進之後,整個拉普拉塔地區開始煥發了生機。從這個層面看,西班牙人的殖民開發,算是在爲包括巴拉圭在內的“拉普拉塔地區”補上“農業革命”的課。

當19世紀初,拉美各國開始紛紛從西班牙的統治下獨立時,歷史其實已經將他們拉到了另一場技術革命——工業革命的關口。如果說之前的農業革命,還只是一場事關:“水、土壤、陽光”三要素的自然經濟革命,那麼工業革命無疑是一場由科學技術所主導的革命。

隨着人類認知這個世界能力的加強,一些在自然經濟時代價值不高,或者根本沒有價值的土地,開始因爲特殊資源的發現,顯露出了自己的價值潛力,甚至因此成爲地緣政治博弈的焦點地區。

因爲資源而提升權重的案例,在自然經濟時代同樣存在。以人類當時的技術水平來說,金、銀、銅、鐵、鹽等礦產資源,已經成爲了影響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在大航海時代,最能引發探險家熱情的,正是金、銀等貴金屬。

只不過,並不是每一片土地,都存在這些能夠直接充當天然貨幣的資源,並且這些資源本身是不可再生(會枯竭的)。殖民經濟的重點,才逐漸轉移到具有可持續性的農業開發上。

工業革命賦予了“資源”以更多的含義。在重新定義的資源概念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被喻爲“工業血液”的石油。

關於石油產品於人類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它對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的影響,相信已經不用多言了。如果沒有這一資源,原本只能滋生綠洲經濟的海灣地區,並沒有可能成爲全球矚目的焦點地區,更不會引發如此之多的政治博弈。

查科戰爭:一場帝國勢力爭奪資源的戰爭 第3張

90多年前,將北查科地區引向戰爭邊緣的工業資源同樣是石油。爲了爭奪這一重要資源,玻利維亞與巴拉圭在1932年—1935年期間,在北查科地區進行了一場殘酷的戰爭,史稱“查科戰爭”。

要想搞清楚“查科戰爭”前因後果,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時代背景,尤其是“工業”因素在其中發揮的重大影響。如果說發生於19世紀60年代的巴拉圭戰爭,是工業革命成果在戰爭中的第一次集中體現,那麼20世紀10年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工業力量的第一次總爆發了。

這場主戰場在歐洲的戰爭,不僅涌現出了坦克、飛機等現代軍事裝備,更對參戰各國的方方面面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比如這場工業戰爭,消滅了貴族對軍事的壟斷性,使得戰爭的形態由可控的“有限戰爭”,向全面比拼國力、資源的“全面戰爭”轉變。

當然,對於中國人來說,這種轉變早在2600多年前,就已隨着宋襄公的失敗而完成了。後來發生於戰國時代的那些戰爭,尤其是異常殘酷的“長平之戰”,更是讓中國人清醒的認識到,戰爭實際就是一場資源的比拼。只是鑑於歐洲人開創和引領的工業革命,在這個新時代,他們的認知轉變會變得更爲關鍵。

隨着一戰的爆發與結束,石油的作用被空前的強化。沒有石油,那些受益工業革命而研發的軍事裝備,將變成一堆廢鐵。以此爲契機,自20年代開始,由各國石油公司主導,在全世界範圍內觸發了一場尋找石油的狂熱。海灣地區的石油潛力,正是在這一時期被髮掘出來的(1927年,伊拉克基爾庫克地區最先被發現有石油)。在這場尋找石油的狂熱中,中國同樣沒有缺席。只是主導者並不是中國人,而是一直覬覦中國東北地區的日本人。

查科戰爭:一場帝國勢力爭奪資源的戰爭 第4張

早在20世紀20年代末,日本就已經開始在東北地區祕密尋找石油資源,隨着918事變的爆發,得以全面控制東北的日本人,開始了更爲細緻的探礦工作。然而日本雖然從中國東北地區獲得了大量戰略資源,卻始終沒有在這片黑土地上找到石油。

(1959年新中國發現大慶油田,曾經日本人的鑽井離大慶油田的邊緣僅有數公里之遙)

以至於很多人認爲,如果日本當時能夠在東北找到“大慶油田”的話,很可能就不會冒着與美、英開戰的風險,選擇“南下”戰略,並觸發太平洋戰爭了。要是歷史這樣演化下去,今天的東亞地緣政治格局將呈現成什麼樣,還屬於一個未知數。

影響歷史進程的因素有很多。即使日本當時在東北發現了石油,也很難說不會發動太平洋戰爭。拋開其它因素不說(如日軍內部的海、陸之爭),單就資源來說,這一觀點亦很難成立。要知道地域狹小的日本,所缺乏的並不僅僅是石油。比如東南亞的橡膠同樣是重要的戰略資源。

然而不管怎麼說,在20世紀初,石油成爲了各方關注的重要資源(甚至是最重要的),卻是不爭的事實。在這場瘋狂的資源爭奪中,即有日本與“大慶石油”擦肩而過的“遺憾”;也有英國人錯誤的認定北查科地區,存在石油資源的黑色幽默。

查科戰爭:一場帝國勢力爭奪資源的戰爭 第5張

是的,你沒有看錯。這場引發兩國大戰,一共造成了十幾萬軍人死亡,並改變北查科地區地緣政治命運的戰爭,竟然源自於一份錯誤的勘測報告。

不過大家也不必糾結於如果沒有“石油”,兩國的命運會否因此而改變的假設中。

就一場戰爭而言,導火索並不是問題的全部。以北查科地區的情況而言,通過一場戰爭來解決問題,在當時幾乎是一種必然。英國人的錯誤,更多是一個催化劑。這場戰爭對地區地緣政治格局的重塑,以及相關國家的表現,纔是我們下一節的關注方向。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