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建明朝後朱元璋仍供奉祭祀元世祖忽必烈

建明朝後朱元璋仍供奉祭祀元世祖忽必烈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1908年11月14日,光緒皇帝去世。不到24小時,慈禧太后也駕崩。這離奇的遭遇似有暗算。雖說他已多時健康欠佳,她卻健康活躍。事實上她在13日主持立宣統(本名溥儀,1908-1911在位)爲嗣君,後者才3歲(可是也有她身體欠安的傳說)。其實,內幕如何,已無關宏旨。宣統命中註定爲中國最後一個君主。

建明朝後朱元璋仍供奉祭祀元世祖忽必烈

網絡配圖

再3年而有中華民國,不僅滿清入主267年至是終結,而秦始皇於西安創造之帝制共歷時2132年,也成了歷史上的往事。 醫學博士孫中山,大革命家,看來曾希望實現他改革之理想而不推翻清朝,否則他不會作上李鴻章書而盼望能見。到1895年中國被日本戰敗之後,他才蓄意反清。他既是廣東人,又諳英語,就容易和海外華僑接近。可是從他的回憶錄上看來,他起先覓取支援仍至爲艱難。 在1911年10月10日前孫曾發動推翻滿清運動10次,每次失敗都免不了人命犧牲。其中有些烈士尚爲他切身的好友。

他的革命會黨基本上是社會精英,卻無法和羣衆接近。初時他們也採取“古典型”革命行動,散發煽動性的傳單、暗殺和佔領官署發難。逐漸的,他們才認清他們也可以利用現有的祕密結社和潛入清朝新成立的海陸軍作爲以後行動之根據。 孫先生也寫出:各方在八國聯軍後的反應給了他的革命行動新的力量,入黨的人增多,海外籌款,較前有效。可是10次之中的最後一次在1911年4月於廣州發難,仍然失敗,72烈士因此喪生。不料,不出6月之後,竟能成功。

建明朝後朱元璋仍供奉祭祀元世祖忽必烈 第2張

網絡配圖

這次,革命黨員在漢口的地下組織不慎,使一顆炸彈爆炸。經過巡警調查,一批黨員名單敗露,內中牽涉新軍裏面的下級軍官和士兵。事既如此,他們逼不得已提前舉事,既無安排好的領導人物,也無預定計謀。黎元洪,滿清新軍協領(旅長),被強迫推戴爲革命軍總指揮。又在這緊急關頭,清朝的總督不戰而逃,給革命黨人一個求之不得的喘息機會。不久其他省份接二連三宣告“獨立”,也就是脫離專制的朝代,準備與武漢的革命黨人協商。清朝的新太后(隆裕太后,即光緒正妻)只有替義子主持退位。

帝國末路 中國曆代創業之主乃是創制法律的人物。他們可以在各種情況尚未穩定,一切有如流水之際,獨自以武力作主,指揮仲裁,以強制執行其意願,因之在歷史上作大規模的調整。這情形在蒙古入主的時期最爲顯著,因爲蒙古人的武功有排山倒海的趨勢。再則元朝一切作爲被忽必烈一手壟斷,他的後人只能隨着他的規劃,很少有所調整。雖說如此,我們仍不能忘記這一切大致上還是地理環境所賜。馬鞍上馳騁自如的騎士藉着自然的力量征服了大多數在小塊土地上種田的農夫,卻缺乏組織上的技能,使兩方同時受益而前進,而彼此結合,卻又無法保存這征服者文化上的本來面目。

建明朝後朱元璋仍供奉祭祀元世祖忽必烈 第3張

網絡配圖

忽必烈晚年被痛風病糾纏,他從未在南方強熱的地區感到舒適。當他即皇帝位之前,每年暮春及初秋之間都去上都(今察哈爾之多倫)避暑,極少間斷。以後的繼位者也因循着這春去秋還的辦法。然而傳統帝制,經常需要天子作人身上的仲裁,皇帝久離大都(即北京,詳前)不是增加互信的好辦法,皇位之繼承也因之發生了大問題。忽必烈於公元1294年去世時,皇位由孫子鐵木耳(Temur)所得,在位13年。此後26年之內,出現了8個皇帝。如同傳統一樣,新舊交替很少不生陰謀及宮闈之變,給人看來,情形極不穩定。隨着這八個皇帝之後,又有元朝的第11個皇帝,他倒在位35年,可是他也是元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在明軍入大都時奔回漠北,使元朝在中國歷史裏成爲一個被驅逐出境的朝代。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