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忽必烈原本是隻是一個王爺 忽必烈是怎麼建立元朝的

忽必烈原本是隻是一個王爺 忽必烈是怎麼建立元朝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3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忽必烈,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忽必烈原本是隻是一個王爺 忽必烈是怎麼建立元朝的

公元1206年春蒙古乞顏部的鐵木真在經過多年的奮鬥終於統一草原諸部,蒙古貴族們在斡難河(今鄂嫩河)源頭召開大會,在本次大會上蒙古貴族們共同尊奉鐵木真爲成吉思汗,以此爲標誌宣告統一的蒙古汗國正式建立。公元1227年8月18日65歲的成吉思汗病逝於六盤山下。根據成吉思汗生前留下的政治遺囑:蒙古汗國的大汗之位由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窩闊臺繼承。

本來根據成吉思汗的這一政治遺囑而言:忽必烈應該是與大汗之位無緣了,因爲他是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的兒子。那麼既然大汗之位是由窩闊臺繼承的,那麼爲什麼後來又落入了拖雷之子忽必烈手中。這裏我們需要解答兩個問題:其一蒙古大汗之位是如何由窩闊臺系轉入拖雷系的?其二拖雷並非只有忽必烈一個兒子,那麼忽必烈又是如何在他的兄弟們之中脫穎而出成爲蒙古大汗的呢?

1226年春成吉思汗召集諸子就自己身後的繼承人問題進行商議。本來蒙古人的習俗是幼子守家竈:由最小的兒子繼承父親剩餘的財產及社會地位。這對作爲成吉思汗小兒子的拖雷是極爲有利的,而成吉思汗也一向對拖雷青睞有加。然而幼子守家竈的傳統是誕生於原始的部落形態之下的,可成吉思汗統一草原之後蒙古人傳統意義上的財產形態已發生重大變化。

成吉思汗的遺產不再僅僅只是原始部落形態下牧民賴以爲生的牛羊牲畜、爲數不多的奴隸和一小片牧場,而是動輒數十萬平方公里的遼闊封地以及封地上多達十餘萬帳的領地居民和不計其數的財富。當然成吉思汗遺留的最大財產還是萬人矚目的大汗之位。蒙古人長期習慣的是較爲原始的部落生活,儘管成吉思汗將蒙古人凝聚成爲一個統一的汗國,然而蒙古人對這種全新的政治體制是需要一個適應過程的。

這其中一個典型的表現就是:對幼子守家竈的傳統是否適用於大汗之位的繼承是存在爭議的。成吉思汗之所以能一統草原靠的就是能團結衆人,這自然也包括自己家族內部的團結,然而曾緊密團結在成吉思汗周圍爲蒙古人的霸業而戰的四個兒子在大汗之位面前還能保持團結嗎?次子察合臺最先跳出來質疑大哥朮赤的身世問題——成吉思汗的妻子孛兒帖早年曾被蔑兒乞人擄走。

後來成吉思汗從蔑兒乞人手中奪回了自己的妻子,而朮赤恰恰就是在孛兒帖被搶回來後不久出生的。關於朮赤究竟是誰的孩子這個問題在那個沒親子鑑定技術的年代是根本說不清楚的。然而成吉思汗爲維持家族內部的團結一直避免觸及此事,沒想到察合臺居然把自己父母多年來一直不願提及的問題公開化。察合臺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導致自己和朮赤雙雙出局。

儘管成吉思汗多年來一直避免觸及朮赤的身世問題,但在傳位一事上自然不可能考慮身世存疑的朮赤,而察合臺則由於太過冒進而被成吉思汗認定不能團結人心,這樣一來大汗之位的繼承人選就只能在窩闊臺和拖雷之間選擇了。這時知道自己已繼位無望的察合臺提議由窩闊臺繼承大汗之位,而朮赤和拖雷均未表示反對,於是成吉思汗就此確定窩闊臺作爲大汗之位的繼承人。

儘管成吉思汗已確定了繼承人,然而他死後大汗之位的繼承仍出現了波折:蒙古汗國畢竟不同於中原王朝——剛從原始部落狀態中過渡而來的蒙古汗國並非一個高度集權專制的社會,而是更類似於歐洲中世紀的貴族社會。蒙古大汗的繼承必須經過庫裏勒臺大會的確認。成吉思汗逝世後窩闊臺並沒馬上登基,而是等到1229年庫裏勒臺大會推舉他爲蒙古大汗後才正式登基。

從成吉思汗逝世到窩闊臺登基這段時間蒙古大汗之位處於空缺狀態,在這段時期實際上仍是按蒙古人”幼子守家竈“的傳統由拖雷監國。拖雷可能是成吉思汗四個兒子中最工於心計的人:他早就對二哥察合臺和三哥窩闊臺聯手排擠大哥朮赤一事洞若觀火。他對三位哥哥都採取等距離交往的方式——在各種禮節上哪個哥哥都挑不出他的理。與此同時他對父親成吉思汗也極爲恭順與孝敬。

成吉思汗出征時拖雷總是隨時伺候在身邊。成吉思汗出征所用的馬匹和武器從來都是由拖雷親自準備。拖雷向外界展示的是一心爲蒙古人的利益而戰的形象,他從不捲入到三個哥哥的爭執之中,這爲他贏得了不少讚譽。這樣做固然使他避免介入到三個哥哥的紛爭中,但同時他和哪個哥哥也不會有特別親密的關係,所以當察合臺知道自己繼位無望時推舉的是一直和自己交好的窩闊臺,而不是沒特別深厚交往的拖雷。

當成吉思汗宣佈由窩闊臺作爲大汗之位的繼承者時拖雷仍一如既往地對父親和哥哥表現出服從與尊敬。正由於拖雷一貫的表現令他收穫了不少人心,所以他才能在成吉思汗死後成功阻止三哥窩闊臺立即登基,而在拖雷監國期間他的羽翼更加豐滿,從而爲將來大汗之位轉入自己一系創造了條件。同時拖雷鑑於二哥察合臺和三哥窩闊臺已然形成聯盟的形勢有意識增進與大哥朮赤以及朮赤之子拔都等人的關係。

朮赤的身世問題儘管存疑,可朮赤一系畢竟有自己的封地和人馬,在察合臺和窩闊臺已然結盟的形勢下拖雷系和朮赤系實際上也結成了聯盟。朮赤系由於身世問題而無法謀求大汗之位,可面對身爲大汗的窩闊臺以及察合臺系的共同排斥也漸漸與拖雷系靠攏。拖雷在四十出頭的年紀上就離開了人世,然而拖雷系並沒喪失希望,因爲拖雷的妻子唆魯禾帖尼承擔起了拖雷系復興的重任。

拖雷死後窩闊臺多次遊說唆魯禾帖尼改嫁給自己的兒子貴由。作爲遊牧民族的蒙古人還保留着父死子娶庶母、兄死弟娶寡嫂的習俗,因此唆魯禾帖尼改嫁貴由在蒙古社會並非不能接受之事。然而唆魯禾帖尼深知自己承擔着拖雷系復興的重任,因此她儘管在禮數上對大汗窩闊臺恭恭敬敬,卻毫不猶豫地拒絕了窩闊臺的提議。此後唆魯禾帖尼獨自撫養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四個兒子長大。

唆魯禾帖尼仍堅持拖雷遺留的與朮赤系聯盟的既定策略,她的四個兒子也繼承了與朮赤系聯盟的既定策略。公元1241年12月11日蒙古大汗窩闊臺去世,窩闊臺的遺孀脫列哥那暫時攝政,她極力想把自己的兒子貴由扶上位。公元1246年8月24日貴由在其母脫列哥那主持的庫裏勒臺大會上被推舉爲新任大汗。貴由認爲自己的父親和母親當政時對宗王貴族的管控過於寬鬆,於是貴由上臺後大力壓制宗王貴族。

然而這卻適得其反引起了宗王貴族對自己的普遍反對。在反對貴由的人中最強有力的是朮赤的嫡次子拔都。到了公元1248年初貴由與拔都的矛盾以發展到水火不容的地步。這時拔都正出徵歐洲,而唆魯禾帖尼則及時將蒙古本部發生的一切告知拔都,拖雷和唆魯禾帖尼的長子蒙哥也刻意與拔都交好。就在貴由和拔都劍拔弩張的1248年43歲的貴由卻因飲酒過量而暴斃,貴由的遺孀海迷失暫時攝政。

公元1250年拔都召集各路宗王貴族召開會議推舉蒙哥爲大汗,對此窩闊臺家族和察合臺家族自然是持反對態度的,然而拔都和蒙哥聯合起來以鐵腕行動鎮壓了反對勢力:窩闊臺家族的攝政皇后海迷失被裝入麻袋扔進河裏淹死,窩闊臺的長孫失烈門也被處決。在肅清了窩闊臺系和察合臺系的反對勢力後蒙古大汗之位由窩闊臺系轉入拖雷系。蒙古大汗之位儘管轉入了拖雷系,但仍與忽必烈無緣。

因爲坐在大汗之位上的是他的哥哥蒙哥。公元1259年8月11日蒙哥在攻打南宋釣魚城的戰鬥過程中身亡,這迅速引起了圍繞大汗之位的又一輪爭奪。當時忽必烈並不在蒙古國國都,而是在南宋前線調兵遣將。當忽必烈得知蒙哥的死訊時並沒立刻返回蒙古,而是以“吾奉命南來,豈可無功遽還”爲由繼續對南宋用兵。對南宋的用兵取得了重大勝利,也使忽必烈在軍中樹立了巨大的威望。

忽必烈出征南宋之時三弟旭烈兀也正奉命出征西亞,而拖雷的小兒子阿里不哥則按”幼子守家竈“的傳統留守蒙古都城哈拉和林,負責統領漠北軍民看守祖業。忽必烈在征戰中原的過程中已凝聚了一大批漢族謀士和將領在身邊。早在1256年他就悄悄派人在今天內蒙古正藍旗以北按漢族風格建設了生活與軍備兩用的開平府,將這裏作爲自己將來的發展基地。

正當忽必烈與南宋軍隊廝殺正酣之際忽必烈的正妻察必派使者密報忽必烈:哈拉和林衆臣密謀擁立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爲蒙古大汗。得知此消息的忽必烈暗中做好了兩手準備:一邊調兵遣將繼續進攻威脅南宋,一邊暗中準備撤兵返回蒙古爭奪大汗之位。當時的南宋朝廷已被忽必烈的兵鋒所震懾,於是迅速與其達成火線協議:雙方約定以長江爲界,宋朝每年向蒙古方面提供白銀20萬兩、絹20萬匹。

當忽必烈完成這一切後率兵北上時阿里不哥也沒閒着:他以維護蒙古舊俗的名義攻擊忽必烈起用漢人的政策,因此團結了一大批蒙古保守貴族。阿里不哥派出霍魯海、劉太平等親信赴陝甘等地任職,然而忽必烈派出的廉希憲等人先到一步並殺死了霍魯海、劉太平等人,忽必烈取得了與阿里不哥第一輪交鋒的勝利。阿里不哥得知自己派出的人被殺後派兵南下燕京和西涼府(今甘肅武威)。

忽必烈則派出宗王合丹和漢族將領汪良臣等人率領的蒙、漢聯軍,最終忽必烈的部隊憑藉更爲先進的武器裝備和高昂的士氣擊敗了阿里不哥的軍隊,贏得了雙方第二輪交鋒的勝利。公元1260年忽必烈在開平(今內蒙古正藍旗)即大汗位,在這裏他接受漢族幕僚的建議:頒佈即位詔書,稱皇帝,以示自己的正統王朝統治者身份。忽必烈的政治志向遠超其兄蒙哥、其父託雷。

忽必烈企圖變革蒙古汗國的國家體制——他不僅要做蒙古帝國的大汗,還要做中原正統封建王朝的合法繼承人。忽必烈的這一行爲固然大大增強了自己一方的士氣,同時也進一步刺激了主張維持蒙古舊俗的保守貴族勢力,於是他與阿里不哥的矛盾進一步升級——在傳統的蒙古貴族眼中:阿里不哥是經庫裏勒臺大會正式選舉產生的大汗,而忽必烈卻屬於自立,況且忽必烈行漢法的主張也令他們不安。

1260年底忽必烈率軍進入哈拉和林以南的翁金河畔,阿里不哥聞訊逃往杭愛山以西之地,一時間漠北、遼東原來支持阿里不哥的蒙古貴族們紛紛向忽必烈稱臣。這時忽必烈以爲阿里不哥已不足爲懼,於是在留下少量部隊駐守哈拉和林後返回了開平府。1261年捲土重來的阿里不哥打敗了忽必烈駐紮在哈拉和林的軍隊,隨後與忽必烈派來的援軍進行正面交戰。

一番戰鬥下來忽必烈得以險勝,然而他並沒乘勝追擊,得到傳檄喘息之機的阿里不哥在十幾天後依靠窩闊臺系頭領海都和察合臺首領阿魯忽的支持再次捲土重來。這次雙方實力相當,所以一時間難分勝負。最終忽必烈利用漠北連年乾旱、缺少糧草而自己的軍隊卻能從中原漢地獲得源源不斷的供給這一巨大優勢對漠北實行戰略封鎖。1262年末本來支持阿里不哥的阿魯忽倒向了忽必烈,由此引起了雙方實力的此消彼長。

1264年黔驢技窮的阿里不哥終於投降,至此忽必烈已掌握了蒙古國內大部分勢力。但在蒙古的體制下他依然只是一個名不正言不順的自立者,於是他重新召開庫裏勒臺大會確立了自己的大汗地位,至此忽必烈纔算是真正登上了蒙古大汗的寶座。此後忽必烈又經過四年的籌備開始南圖以漢人爲主體民族的南宋。然而正是在忽必烈在位時期蒙古帝國的分裂成爲了定局。

公元1264年忽必烈汗將蒙古帝國的首都從和林遷到燕京(今北京,原金朝中都,金亡後改稱燕京),後又改名大都,從此大都正式替代和林成爲元朝多民族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其舊都和林成爲元朝陪都,同時也是元朝嶺北行省(轄區包括今西伯利亞大部、蒙古國、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黑龍江省各一部)治所所在。1271年11月忽必烈接受漢族幕僚的建議按《易經》中的“大哉乾元”之意建國號“大元”。

忽必烈用稱皇帝、建國號這樣的行爲表明自己作爲正統王朝統治者身份。元朝建立後忽必烈繼續推行漢法、任用漢族官吏、確立行省制。這時的忽必烈已清醒認識到單純依靠弓馬騎射是無法統治包括繁榮富庶的中原在內的遼闊帝國,即使能短暫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統治也勢必難以長久,所以他試圖通過一系列的漢化改革鞏固自己的統治,然而這也進一步加深了他與那些主張維持蒙古舊俗的保守貴族之間的矛盾。

蒙古帝國分裂的種子其實早就埋下了。蒙古帝國的擴張速度實在太快了——從東方的太平洋沿岸一直到多瑙河畔的維也納城下,從白雪皚皚的西伯利亞一直到熱帶島礁曾母暗沙都被蒙古鐵蹄如颶風一般席捲。以蒙古的人口統治如此偌大的國土,加之蒙古本身才剛從原始部族過渡而來,因此當他們面對人口比自己多得多、文明也更爲先進的民族時迅速和當地人口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融合跡象。

西征的蒙古人絕大多數同當地的突厥人融合並皈依了伊斯蘭文明,而東方的忽必烈則仿行漢制建元稱帝。然而在這一同化的過程中堅持蒙古舊俗的反對聲音也極其強烈,由於西征的蒙古人接觸到的突厥人也是遊牧民族出身,和蒙古的習俗差異相對較小,對要堅持舊俗的保守勢力而言還能接受,而忽必烈的建元稱帝之舉在蒙古宗王眼中就是十足的另類了。

在主張建元稱帝效法漢制的忽必烈和主張維持蒙古舊俗的阿里不哥爲爭奪汗位大打出手時察合臺系和窩闊臺系的後人又站到了阿里不哥一方,只有忽必烈的親弟弟旭烈兀建立的伊爾汗國站在忽必烈一邊,而這其實是忽必烈承諾給予其更多自主權而爭取到的。蒙古人始終缺乏一套使帝國各地聯接成爲一個整體的行之有效的政治經濟制度,以致於當他們面臨人口比他們多、制度文化也更爲先進的文明時很快就被同化了。

最終蒙古帝國就在黃金家族的內戰中走向了分裂:蒙古帝國分化爲按中原王朝模式建立的元朝和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欽察汗國、伊爾汗國四大汗國。名義上忽必烈不僅是元朝皇帝,也是整個蒙古帝國的大汗,然而實際上四大汗國自行其是,並不買忽必烈的賬。對忽必烈行漢法之舉四大汗國中除了忽必烈的親弟弟旭烈兀建立的伊爾汗國全都持反對態度。

我們現在有些人在探討元朝的疆域問題時往往陷入一個誤區——就是將元朝與蒙古帝國之間劃等號。全盛時期的蒙古帝國東起太平洋,西抵多瑙河,向北最遠可能一直延伸到北冰洋,向南則一直延伸到曾母暗沙,疆域面積高達3300萬平方公里,是人類歷史上僅次於大英帝國的疆域面積遼闊的大帝國。然而這遼闊的疆域並不全都屬於元朝,事實上蒙古帝國是由元朝和四大汗國共同組成的。

對元朝其實一直以來存在兩種誤區:其一是否認元朝作爲中國正統王朝的歷史地位,聲稱崖山之後無中華,那麼即使是單純站在漢民族的立場上又如何定位明朝、民國和我們今天的時代呢?事實上“崖山之後無中華”這一概念最早是日本人提出,其目的就是爲了製造中國內部的民族對立情緒。其二則是將元朝與蒙古帝國的概念混淆——有人聲稱我國曆史上曾有三千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甚至有人戲稱連烏克蘭也曾是我國領土的一部分。其實元朝僅僅只是蒙古帝國的一部分,蒙古帝國實際上並不是一個真正統一的帝國,而是由中國元朝和四大汗國等相對獨立的政治實體共同組成的聯盟體系。只有忽必烈按中原漢制建立的元王朝纔可以視爲中國歷史的一部分,而四大汗國的歷史則不能視爲中國歷史的一部分,所以四大汗國的疆域也不能視爲歷史上的中國領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