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揭祕:古代的漢代人吃飯時爲什麼喜歡跪着?

揭祕:古代的漢代人吃飯時爲什麼喜歡跪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南北朝以前,古人吃飯的時候一直是跪在席子上或者矮牀上,即使到了唐朝和五代十國,還有一小撮守舊的遺老在飯局上舍棄椅子,堅持跪坐。學者們早就注意到了這種奇特的生活習俗,但是大家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從來沒有人指出過當時爲什麼要跪坐。

揭祕:古代的漢代人吃飯時爲什麼喜歡跪着?

網絡配圖

到底爲什麼要跪坐呢?原因很簡單:避免走光。史前時代,我們的服飾特色是上衣下裳。裳就是裙子,無論男女都穿裙子,而裙子裏面則不穿內褲。《西遊記》裏孫悟空老師在觀世音面前不敢翻筋斗雲,就是因爲他的虎皮裙下面完全真空,翻跟斗時對菩薩不敬。

揭祕:古代的漢代人吃飯時爲什麼喜歡跪着? 第2張

網絡配圖

商周時代,古人學會了用袍子做內衣(後來袍子變成外衣)。上衣下裳裏面多了一層袍子,走光的風險小了一些。春秋戰國,褲子終於普及。可是當時的褲子沒有褲襠,甚至連褲腰都沒有,一左一右套在兩條腿上,要害地方仍然保持真空。褲襠的發明特別晚,至少東漢以前是沒有連襠褲的。所以東漢以前的成年人在聚餐時,必須雙腿併攏跪在地上,讓外衣垂下來,護住要害部位。

揭祕:古代的漢代人吃飯時爲什麼喜歡跪着? 第3張

網絡配圖

這就是古人以跪坐姿勢就餐的由來。連襠褲在東漢以後才被髮明出來,並在南北朝時被推廣使用,所以從魏晉開始,有人便放棄跪坐。直到宋朝,所有人都習慣於坐在椅子上吃飯,再也不用擔心走光了。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