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奇聞異事 > 揭祕:爲什麼古代人都喜歡圍觀砍頭呢?

揭祕:爲什麼古代人都喜歡圍觀砍頭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而經相關歷史資料記載,這種古裝劇圍觀砍頭的情景確實存在,並非導演刻意安排。那麼問題來了,爲什麼古代的中國人都喜歡圍觀砍頭?難道他們不會感覺害怕和噁心嗎?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其實圍觀行刑都是人的好奇心驅使的,越是生活的壓抑的人羣,越喜歡看砍頭之類的刺激東西。在古代信息封閉輿論缺乏,對死囚犯的罪行大都是道聽途說,人云亦云,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在那時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大字不識一個,沒有別的文化生活。當政者的告示一貼大都圍的水泄不通,個別識字者讀出內容,才略知一二。

所以如有斬首殺人的告示,好比就是宣傳廣告,市井平民奔走相告,好比看大戲一樣,商賈買賣人提早擺攤設位趁機賺錢,大多數市井平民就是爲看熱鬧。對處決之人罪行都是從告示得知,其它功過是非皆無從知曉。更有遭凌遲之人,市民百姓也不知其功過。

揭祕:爲什麼古代人都喜歡圍觀砍頭呢?

羣衆來看殺人,有一個前提性的共識,就是被殺之人,都是罪大惡極之徒,他們來拍掌叫好,扔菜葉,吐口水,都是正義的行爲。一邊觀看砍腦殼,一邊還可以宣揚道德與正義,何樂不爲?何況除了看熱鬧的,其中還夾雜了許多想吃人肉、吃人血饅頭的!據史料記載明末大將袁崇煥被凌遲處死後,百姓都是爭相食其肉!

古人在看熱鬧的同時,內心也會感到刺激。這種刺激東西有很強的心理壓抑疏解作用。它的作用機制鏈如下:進入刺激氛圍,腎上腺素升高看到刺激場景的瞬間,各種應激元素會升到頂點,人極端緊張人頭落地,情緒漸漸平息,人會感覺舒暢。這一套身體反應下來,跟跑500米一樣渾身舒暢,但不用跑步那樣費勁。現在沒有“砍頭”了,取而代之的是“過山車”,“恐怖片”,“車禍現場”。(如果你喜歡以上這些,說明你生活壓力有些大。)

而事實上,古代更邪性,殺人都在城市的最熱鬧所在。比如北京的刑場,就在宣武門外的西市,周圍店鋪林立,商旅如織。古代殺了人,還有“暴屍”“梟首”的習慣,前者就是把沒了腦殼的屍體在原地放幾天,後者則是將死囚的腦袋裝一個小木籠裏,高高掛起來(多掛在城門上,梟首往往是重犯,腦袋有掛幾年甚至十幾年的都有,以起到警示和震懾作用)。

古代殺人又稱“棄市”。市是指市場,那何爲“棄”呢?原來它關聯着一種說法,即古代殺人,是“天子與臣民共棄之”。在鬧市殺人,就是一種“共棄”的形式,就是要讓老百姓都來看,相當於開一個法制教育的現場會。可以說是,公開行刑,是人類殘酷司法的最爲極端的儀式化展示。所謂儀式化,就是供人們來合法觀瞻的,是政府允許,甚至是鼓勵的。而且選時在秋後,一方面取秋天的肅殺之氣,另外百姓都農忙完了,看的人才多。

揭祕:爲什麼古代人都喜歡圍觀砍頭呢? 第2張

最後小編要說的是,公開殺人,羣衆圍觀,集體狂歡,並非中國獨有的現象,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如此。在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砍頭的時候,整個刑場人山人海,沸反盈天。還有很多人拿着手絹準備去沾國王流下來的血,還有法國的聖女貞德在被執行火刑的時候,圍觀者也非常多!

可以說在喜歡圍觀砍頭這個問題是古今中外的世界性問題,並不是中國古代的特例。只要是殺人,特別是官方行刑,只要不是密殺,都會出現“爭先恐後”“先睹爲快”的“盛況”。古代如此,外國亦如此。原因很簡單,就是好奇使然,人在潛意識裏也有尋找刺激的因素,不是不害怕,不是不噁心,只是好奇心和尋刺激佔了上風罷了。看完以後其實多數人也都會有不適感。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