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奇聞異事 > 日本洗碗工在上海建造私人花園躋身上流社會?

日本洗碗工在上海建造私人花園躋身上流社會?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9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虹口區曾是日本人的聚集地,留下了不少日本特色的建築,也流傳着不少傳奇故事。今天“上海熱線文化”就來和大家介紹一個從洗碗工到縱橫政、商、文化界的日本僑民。

日本僑民最初來到上海大約是在19世紀60年代。據統計,到了19世紀末期,定居上海的日本人已超過了1000人。他們主要居住在虹口區,大致範圍在日本領事館以及東本願寺(非乍浦路本願寺)一帶。

大名路、天津路、塘沽路、乍浦路形成的日僑生活區內,有過許多著名的日料店。如月乃家、豐陽亭、六三亭。其中六三亭的創始人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白石六三郎。

白石六三郎,日本長崎人士。家境貧困,幼年以賣橘子爲生,長大後在上海某輪船上做洗碗工。由於被上海的城市風貌所吸引,白石六三郎選擇在這裏居住。

1898年,他在塘沽路開了一家名叫“六三庵”的小麪館,生意越做越好後開始擴建,經營範圍也從麪食擴展到了日本料理,店名也改成頗具中國風味的“六三亭”。

由於當時日本文化剛進入上海不久,因此許多當地人包括在上海的外國人都對這家的日料店充滿好奇。

白石六三郎註定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意識到了日本文化的魅力,於是又在店裏招聘了許多藝妓。食客們在品嚐日本料理的同時,又能欣賞到傳統的藝妓表演。這種整合式的營銷方式,使得六三亭成爲上海最有名氣的日料店。

日本洗碗工在上海建造私人花園躋身上流社會?

經過十年的經營,白石六三郎的家底與資產愈加雄厚。1908年,他在江灣一擲千金購置約兩萬平方米的一塊土地,並在上面建造了上海最大的日本私人花園——六三園。

六三園的設計頗爲巧妙,體現了漢風唐韻,同時又不失大和之氣。主體建築是一座二層樓的會所,飛檐翹角,具有古典氣派,是日本政要、商界、藝苑的宴慶、娛樂及休閒之地。當年,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到上海以及之後從廣州脫險回到上海,都是在六三園接受日本友人的接風。

六三園不僅與政要往來密切,同時也是文化藝術的交流聖地。1914年,白石六三郎在這裏爲著名海派畫家吳昌碩舉辦了《吳昌碩書畫篆刻展》。這是吳昌碩第一次個人展覽,當時社會各界名流雲集一堂,不少日本上流社會人士在那次展覽上紛紛認購吳昌碩作品,並帶回日本,缶翁也因此成爲東瀛家喻戶曉的人物。

只可惜,花無百日紅。1945年日本投降後,這座紅極一時的私家花園終被廢棄。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