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奇聞異事 > 李世民殺了十個小侄兒?背後有何原因?

李世民殺了十個小侄兒?背後有何原因?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李世民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李世民是什麼人?文治武功橫越千古,連老爹李淵這個堂堂開國皇帝都逼他退位了,難道真會忌憚幾個奶娃娃不成?

李世民之所以要連殺十個侄子,固然極其殘忍,確實可以說是爲了“杜絕後患”,但絕不是爲了自己的皇位更加安穩,他爲的另有其人——那就是豁出性命跟着他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天策府諸將們。從另一個角度說,這更是歷史上罕見的溫情。

唐高祖李淵任用次子秦王李世民爲主帥,主持統一戰爭,並給他種種榮銜權柄,許他自行招降納叛,開府治事。而李世民“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太原公子英才天縱,藉此機會反客爲主,得到衆多英雄豪傑歸心。

秦王、天策上將:李世民

李世民殺了十個小侄兒?背後有何原因?

這些陸續投效的關東豪傑也將李世民當做能夠實現自己功名富貴的唯一代表,對皇帝李淵與李唐皇族亦無半分忠誠度可言。

如猛將尉遲恭,本是李世民自統一戰爭中招降納叛而來,收爲親衛大將。兩人在戰場形影不離,多次一同出生入死,十萬敵軍概莫能當。

如攻打王世充時,尉遲恭和李世民兩人去觀察敵情,王世充發動了步騎數萬人來圍攻,其驍將單雄信率軍直指李世民,尉遲恭躍馬橫刺,將單雄信挑落馬下,救李世民於萬軍中,凱旋而歸。

如攻打竇建德時,李世民與尉遲恭僅僅兩人爲斥候,親自觀察敵陣,擾亂敵軍軍心,挫敗敵軍士氣,最終將竇建德軍引入唐軍埋伏圈,一舉聚殲,一戰奠定唐朝統一天下的基礎

李世民曾對尉遲恭放言:「我持弓矢,你拿馬槊相隨,敵軍縱有百萬之衆,能奈你我二人何?」(【吾執弓矢,公執槊相隨,雖百萬衆若我何!】)

因此,比起爲爭皇位勢同水火的李建成、李元吉,還是尉遲恭更好似李世民的親兄弟一般,稱得上“恩若骨肉”。

尉遲恭於玄武門事變當日,親手殺死齊王李元吉,囚禁並逼迫李淵讓位,他此舉可有半點對李唐天子和皇室的敬畏?李淵若不當場屈服,多半也要跟着二個兒子一起下地府了。

而與尉遲恭類似的天策府諸將尚有多人。他們與其說是降伏於大唐,不如說更多是降伏於秦王。對李淵這個皇帝的忠誠,皆未必比曹仁許褚們對漢獻帝的忠誠更高。

李世民闖進皇宮,和李淵父子抱頭痛哭這溫情脈脈一幕後,緊接着史官在那之後的記述,便是李淵在李世民脅迫下下旨,連殺十個年幼的孫兒。

【建成子安陸王承道、河東王承德、武安王承訓、汝南王承明、鉅鹿王承義,元吉子樑郡王承業、漁陽王承鸞、普安王承獎、江夏王承裕、義陽王承度,皆坐誅,仍絕屬籍。】

史家褒貶,以行文次序即可皮裏陽秋,此父子二人之忍、酷、僞,躍然紙上,甚至無需特意強調。

而李世民此舉,就是給天策府功臣們的安心丸,讓他們免除兔死狗烹之憂。

否則的話,這些追隨他發動政變的功臣們自然會擔心,李世民會不會等小孩子長大以後,給他們封王,以安撫了李氏宗族,把殺李建成李元吉、逼李淵退位的責任,全往尉遲恭們身上一推,甚至任由李建成、李元吉的子孫對他們大肆報復,而自己依舊是兄友弟恭一代聖君。

之前魏晉南北朝,皇室更迭如走馬燈一般,許多文臣武將積極參與皇族內鬥,事後卻被長大成人的皇族後裔清算報復,因此慘遭滅門的事例,數不勝數。

而早已坐穩江山的皇帝一系,對這種“血族復仇”式的報復,往往不聞不問,或是大事化小,輕描淡寫處置。

比如南朝劉宋王朝,輔政大臣傅亮、徐羨之、謝晦等人,廢殺宋少帝劉義符,改立宋文帝劉義隆,劉義隆並不以此感激,掌握政權後便將這些大臣陸續殺死。

又比如三國後期名將文鴦,曾跟隨諸葛誕起兵反對司馬氏,因爲諸葛誕殺死他父親文欽,便憤然歸順司馬氏。

李世民殺了十個小侄兒?背後有何原因? 第2張

三十四年後的“八王之亂”中,諸葛誕的外孫、晉朝東安王司馬繇掌握了大權,他認定是文鴦當年的叛變,導致了他外公當年兵敗身死,便殺光了文鴦全族,來爲他那個和他自己所在的司馬氏家族勢同水火的外公報仇。

——皇族中人往往便是如此自持天潢貴胄,將臣民視爲塵埃,持如此混賬邏輯的,不勝枚舉。

天策府諸將們豁出命不計後果,跟李世民幹下如此大逆不道之事,李世民便也投桃報李,把親侄子們斬盡殺絕,就證明了自己把君臣之義看得遠重於骨肉親情,大夥兒當然歡欣鼓舞,感激涕零。

所以,如果說李建成的兒子還是“前太子”的子嗣,有血統上的威脅,所以要殺。李元吉兒子的血統根本沒有絲毫優勢,也一樣被殺光了。

尉遲恭在玄武門之變後,居功自傲,囂張跋扈,哪怕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這些宰相重臣,無不被其當面譏刺凌辱。連宗室名將、江夏王李道宗,飲宴時一言不合,就差點被他一頓飽拳打成獨眼龍。真換了歷史上八成的帝王,都正可以此爲由,下令把尉遲恭誅殺甚至滅門了,也無人能說這樣不對。

然而也就是李世民對自己人實在太念舊情,竟然容了下來,只是輕輕訓誡,令他往後收斂;尉遲恭此後亦知悔改,終於成爲凌煙閣名臣,君臣二人全始全終。並和秦瓊並列爲兩大“門神”,英名流傳至今。

如此優容禮遇,不論是被曹操殺掉的許攸,還是被雍正處死的年羹堯,只怕都要淚目:真碰到了跟對的老闆,真有怎麼作(第一聲)也不會死的。

也正是李世民如此愛才似渴,所以無論是曾經在東宮李建成幕中各種出謀劃策、一心要取他性命的魏徵,還是武如薛萬徹、文如王珪,這些原太子東宮的核心僚屬,都對他傾心臣服,同樣成爲貞觀名臣。

在各方人才的齊心協力下,君臣衆人如魚得水,開創了傳頌千古、百代效仿的“貞觀之治”。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