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世民最聰明的兒子李治,就因爲李世民四個字惹來殺身之禍

李世民最聰明的兒子李治,就因爲李世民四個字惹來殺身之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貞觀十七年,對於李世民來說是非常痛苦難熬的一年。這一年,他的股肱之臣魏徵薨歿。這一年,他的親兒子齊王李佑起兵造反。李佑兵變被俘之後,被父皇貶爲庶人賜死。這一年,他辛辛苦苦培養的太子李承乾陰謀造反,還沒發動就被李世民團滅了。李承乾謀反一案,牽扯到了李世民的親弟弟李元昌和凌煙閣功臣侯君集,李元昌和侯君集因此被賜死。李世民的嫡次子魏王李泰,因爲陰謀奪嫡,也被李世民貶斥,失去了皇位繼承權。

在一系列的打擊之下,李世民感到心力交瘁,他這個時候已經不是那個昔日意氣風發的秦王了,他現在想做的事情就是如何在死後保全子孫。李世民想來想去,決定立晉王李治爲太子。李治這個人,在他的兩個嫡親哥哥爭奪太子之位鬥得你死我活的時候,他卻優哉遊哉的當着逍遙王爺,根本就沒有爭天下的表現。李世民認爲李治“性仁懦”,立他爲太子,將來他登基稱帝之後,會放過他的兄弟們。

李世民最聰明的兒子李治,就因爲李世民四個字惹來殺身之禍

李世民在決定立李治爲太子之後,怕朝中老臣們不服,就把大唐軍方代表人物李績、官方代表人物宰相房玄齡、關隴貴族代表人物長孫無忌召集到宮中商議太子人選的問題。這次會議的經過,被記載在《新唐書.長孫無忌傳》裏。據《新唐書》記載,李世民先是痛斥李佑、李承乾、李泰、李元昌四個親人,然後說我不想活了。李世民說完這話,然後拔出佩刀就要自盡。(因曰:“我三子一弟,未知所立,吾心亡聊。”即投牀,取佩刀自向)

李世民最聰明的兒子李治,就因爲李世民四個字惹來殺身之禍 第2張

李世民要自殺,嚇得在場的三位老臣趕緊衝上去,老哥仨一頓忙活,總算把李世民的刀搶下來了。李世民自殺的舉動,本來就是做戲,但是也把在場的老哥仨和李治嚇壞了。三位老臣和李治趕緊說:“只要陛下不自殺,你想幹啥我們都答應。”

李世民自殺,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看傷害0.5,他這麼辛苦演苦情戲,要的就是這效果。李世民看着不嚇得夠嗆的老哥仨,斬釘截鐵的說出了五個字:“我欲立晉王!”

李世民最聰明的兒子李治,就因爲李世民四個字惹來殺身之禍 第3張

《新唐書》記載這件事情的原文,李世民就說了五個字。李世民爲了扶李治上位,都演了自殺苦情戲了,三位老臣有誰敢不服啊?於是乎,立李治爲太子就這麼定下來了。

太子是國本,立太子的事情不是一句話就能搞定的。李世民在決定立李治爲太子之後,還得讓禮部擇吉日舉行冊封太子儀式。就在李治等到冊封太子大典的這段時間裏,李世民後悔了,他想立吳王李恪爲太子(帝初以晉王爲太子,又欲立恪。)。

李世民最聰明的兒子李治,就因爲李世民四個字惹來殺身之禍 第4張

關於“帝初以晉王爲太子,又欲立恪”這句話,歷史上有一些爭議。有人認爲是李治還在等待冊封爲太子時候,李世民反悔了。有人認爲是李治被李世民冊封爲太子之後,李世民反悔了。這個話題,我比較相信李治等待被冊封爲太子的時候,李世民反悔的說法。

李世民想要立李恪爲太子,就必須得取得老臣們的支持,尤其是關隴貴族代表人物長孫無忌的支持。據《新唐書.太宗諸子傳》記載,李世民想立李恪爲太子,就去和長孫無忌商量,他親口對長孫無忌誇李恪“英武類我”。古代的皇帝,立太子的時候,一般都會考慮“深孝朕躬”的兒子,李世民想立“英武類我”的李恪爲太子,也是人之常情。

李世民最聰明的兒子李治,就因爲李世民四個字惹來殺身之禍 第5張

李世民立李恪,對於他來說沒什麼損失,反正李恪和李治都是他的兒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哥倆誰當太子李世民都是他的父皇。長孫無忌就不一樣了,李治是長孫皇后親生的,李治將來登基稱帝了,長孫無忌就是大唐元舅。李恪是楊氏所出,李恪要是登基稱帝了 長孫家族就得靠邊站了。在李世民提出立李恪爲太子之後,長孫無忌也是斬釘截鐵的說:“晉王仁厚,守文之良主,且舉棋不定則敗,況儲位乎?”

李世民用“英武類我”爲理由想立李恪爲儲君,這件事情因爲長孫無忌的反對而告終。據《新唐書》記載,這件事情之後,讓長孫無忌對李恪很討厭(故無忌常惡之)。等到李治登基稱帝之後,李恪的處境就十分艱難了。房遺愛謀反案發之後,長孫無忌抓住這個機會,誣陷吳王李恪謀反。李恪是處處小心謹慎,可以說是夾着尾巴做人,但是閉門家中坐,禍從天上來。他被長孫無忌誣陷謀反,因此被李治下詔賜死。

李世民在演了苦情戲立李治爲太子之後,就不應該舉棋不定,又整出一場欲立李恪的連場戲。如果李世民沒有用“英武類我”的那四個大字評價李恪,以李恪在李治登基稱帝夾着尾巴做人的表現,就不會招來長孫無忌的誣陷,就不會捲入房遺愛謀反案。在我看來,李恪是李世民最聰明的兒子,他慘遭賜死,皆因李世民說出“英武類我”四個字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