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奇聞異事 > 宇文柔奴:名動北宋的歌女,怎麼變成“神醫”的?

宇文柔奴:名動北宋的歌女,怎麼變成“神醫”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宇文柔奴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說起宇文柔奴這個名字,可能知之者真少,但若提起點酥娘來,人們便會恍然大悟,此乃當時名動北宋京城的歌舞伎,豔名遠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而在遠離繁華大都市,地處偏僻的嶺南一帶,如果問及柔娘來,人們則會爭相稱讚她的醫術高明,當地的老百姓,甚至將她譽爲“神醫”。

沒錯,宇文柔奴,點酥娘和柔娘,說的都是同一個人。這樣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女子,究竟有着怎樣不同尋常的人生經歷呢?

宇文柔奴:名動北宋的歌女,怎麼變成“神醫”的?

宇文柔奴的父親,原本是一位恪盡職守的御醫,可惜,宮廷是非地,人心多險惡,由於他的耿直性格,不願與人同流合污,不幸,遭人陷害,含冤入獄,最終,慘死獄中。

柔孃的母親,一個以夫爲天的柔弱女子,因不堪承受這突如其來的噩耗,直接導致急火攻心,臥病在牀,不久,就丟下幼小的柔娘,撒手人寰了。

可憐無助的小柔娘,面對着摯愛雙親的接連離去,心中悲痛萬分,看着他們入土爲安之後,她又爲自己今後將何去何從,憂慮不已。

彼時,乖巧懂事的柔娘,還無力決定自己的命運,父母的離世,徹底斷絕了親情的聯繫。柔娘非但沒有得到叔叔的收留,反而被他賣到了京城的“行院”。

也許是良知尚存吧,叔叔並沒有將柔娘賣到以色事人的低等妓院,她所處的行院,是隻賣藝不賣身的高等青樓。

行院的老鴇第一眼看見柔娘,就喜歡上了這個嬌豔可人的小姑娘。

所以,她不惜花下血本,精心培養柔娘,希望有朝一日,這個聰明伶俐的小美人,能夠成爲頭牌,變成自己的搖錢樹。

03

既來之,則安之,反正柔娘也別無他處可去。索性,每日勤學苦練各種才藝,爭取在行院站穩腳跟,爲自己贏得更多的尊嚴和話語權。

宇文柔奴:名動北宋的歌女,怎麼變成“神醫”的? 第2張

光陰如流水,一點一滴地過去了,柔娘果然不負所望,十幾歲的時候,不但迎來了自己的花樣年華,而且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音律歌舞的造詣,更是遠超衆人。

如此才貌雙全的妙人兒,怎能不令文人雅士、王孫公子們心生嚮往,漸漸地,柔孃的名氣,越來越大,很快,就轟動了整個京城。

現在的柔娘,已經不再是從前那個任人擺佈的小丫頭了,她心裏清楚,行院並不是一個長久的棲身之地,自己一定要尋找機會,脫離苦海,去過正常人的生活。

一天,有個姐妹生病了,柔娘陪着她,去陳太醫那裏治病。孰料,陳太醫和柔孃的父親,竟是多年的故友,兩人交情深厚。

當年,陳太醫在聽聞柔娘被叔叔賣到妓院一事後,曾多方尋找,四處打聽,可惜,一直沒有什麼線索,他心中始終充滿遺憾,覺得愧對老友。

如今,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他沒想到,原來自己苦苦尋覓的故人之女,一直就在京城的行院裏。更沒想到,這個亭亭玉立的少女,會突然間出現在自己的眼前。

陳太醫欣喜之餘,立即託人找政府官員,打點了充足的銀兩,迅速地將柔娘贖出了行院。

此後,柔娘便留在陳太醫的家中,給他打下手,幫他接待病人。

由於她自幼受到父親的薰陶,有着極高的醫學天分,又格外勤奮,加上她對陳太醫充滿感恩之心,所以,做起事來特別認真,對待病患和善耐心,沒過多久,就得到了街坊四鄰的很多讚揚。

柔娘非常喜歡讀醫書,她將父親留下來的藥方,仔細研究,結合臨牀實踐經驗,以及陳太醫的親自指導,慢慢地,對於一些常見病症,柔娘都能獨自診治了。

正是情竇初開的年紀,柔娘除了救死扶傷之外,也幻想着早日尋得一位如意郎君,過上相夫教子的美滿生活。

能夠走進柔娘心底的人,自然不會是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那麼,幸運兒到底是誰呢?

他就是能詩善畫的才子王鞏,這位王公子不僅是一個多產的作家,而且在政壇上也是春風得意,享受着高官厚祿。

當然,吸引柔孃的,並非他的錢財地位,而是他正直堅毅的品格和豪邁傲世的氣魄,怎奈何,即便芳心暗許,也抵不過王鞏已有妻室的現實。

雖然柔娘曾經淪落風塵,但她骨子裏還是清高的,從未做過任何輕浮之事,來作踐自己。

可是,愛情的魔力就在於此,能夠讓人心甘情願地低到塵埃裏,開出花來,心裏還盡是歡喜。

於是,柔娘決定,只要能和王鞏在一起,就算做妾,哪怕只是做他府上的一名普通歌妓,她也毫無怨言。

王鞏看着佳人,如此委曲求全地將一片癡心,託付於己,既感動,又不忍,但是,愛到深處的兩人,又是無法分離的。

在柔孃的執意堅持下,她如願以償地留在了王鞏的身邊,可是,接下來她要面對的,卻不是紅紗帳裏鴛鴦被,琴瑟和鳴燭光下。

宋神宗元豐二年,蘇東坡因“烏臺詩案”被捕,與他交情頗深的王鞏,也因此遭到牽連,被貶到了嶺南賓州(今廣西賓陽),去監督鹽酒稅務。

天將此橫禍,樹倒猢猻散,王鞏的妻妾和下人們,紛紛收拾行囊,一走了之。只有柔娘,鎮定如常,表示願意跟着王鞏,一起奔赴那片遙遠荒蕪的不毛之地。

蘇東坡對王鞏遭此劫難,一直心存愧疚,就經常寫信給他噓寒問暖,兩人也會進行一些詩畫方面的交流。

柔娘很敬佩蘇東坡的人品和才華,並沒有因爲王鞏的謫貶而遷怒於他,她聽說蘇東坡是養生高手,故而,時常與他探討醫療健康的話題。

在嶺南生活的這段時間裏,柔娘可謂飽嘗人世艱辛,她不但要設法照顧王鞏的飲食起居,還不時地走訪民間,瞭解當地百姓疾苦。

她本就生性善良,在和他們接觸後,更加體桖底層人民的心酸與無奈。

在蘇東坡的啓發下,柔娘憑藉自己的醫術,親自上山採藥,診治病患,任勞任怨地爲嶺南的百姓們服務,逐漸受到了他們的愛戴。

伴着嶺南溼熱多雨的氣候,五年時間不知不覺地過去了,當地百姓親眼見證了一位“女神醫”的誕生,同時,他們也深刻地體會到了什麼叫做“妙手仁心”。

後來,柔娘跟隨王鞏回京師,當地百姓依依不捨,自發相送,她的事蹟,也在嶺南一帶傳揚開來,被奉爲一段美談。

蘇東坡對事也早有耳聞,在與王鞏敘舊時,他特意問柔娘,“廣南風土,應是不好?”

結果,柔娘只是平靜地回答:“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蘇東坡聽後,大爲感動,更是羨慕好友王鞏,在人生陷入谷底之時,還能有如此重情重義的佳人相伴,雖身處逆境,卻甘之如飴,實在難得。

當即爲其填下《定風波》一詞: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教乞與點酥娘。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