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世民的十四個兒子只有兩個存活,原因有哪些?

李世民的十四個兒子只有兩個存活,原因有哪些?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世民的十四個兒子只有兩個存活,原因有哪些?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提到李世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次子,他發動玄武門事變後大力清算太子黨,即位後文治武功,統治時期內部國泰民安,外部開疆拓土。開創了封建王朝的盛世“貞觀之治”,中國也在當時成爲世界上綜合國力最強的國家。回過頭來看,他在玄武門事變後的行爲確實很狠,但在權力爭奪的道路上,只顧兒女情長能贏得最後的勝利嗎? 當然不能。

李世民的十四個兒子只有兩個存活,原因有哪些?

一、玄武門事變前的明爭暗鬥

在李世民還是秦王時,各方面都非常優秀,可因爲嫡長子繼承製這個制度,他不可能當上皇帝,因爲一切事物都要服從制度。

但他也有很大的權力,他任職天策府上將,並有自行招募人才的權力,文武人才都被李世民招到幕下,當時他的身邊聚集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儼然成了一個“小政府”,他還通過實權官職將軍權牢牢控制在自己手裏。

李世民還有很多作爲秦王額外的權力,比如說劍履上殿,臣子一般上朝參見皇帝時,需要脫鞋並摘掉佩劍,而李世民不用,他直接帶劍上朝即可。

當時太子李建成就坐不住了,因爲他自知自身能力和威望都不能和秦王李世民相比,心裏很忌怕李世民搶奪他未來的皇位(換做別人也會這麼想)。

太子李建成和其弟李元吉一拍即合,相互勾結組成太子黨,在李淵面前誹謗李世民,在暗地裏陷害李世民。

①太子誹謗:剛開始,李世民集團和李建成集團們在遷都和漠北地區用兵方面產生了巨大分歧,後來李世民勸阻唐高祖李淵使他打消了遷都的念頭。因爲這損害了李建成集團的利益,李建成就和嬪妃們陷害李世民說他獨攬軍權企圖造反。

至此,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結下了樑子

②:獵場使壞:李世民帶着三個兒子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去京城附近打獵,太子李建成故意把一匹喜歡尥蹶子的胡馬送給李世民,想讓他墜馬而亡。

可李世民命大,馬出現3次尥蹶子的情況李世民都輕鬆應對,之後李世民對手下宇文士及說:“人的生命由上天決定,就憑他們也無法傷害到我”。

太子李建成把這件事報告李淵時就變了味兒:“上天授予哇主宰天下的命運,怎麼會這樣去死呢!”

李世民的十四個兒子只有兩個存活,原因有哪些? 第2張

李淵聽後大怒,慢慢地開始疏遠李世民,李世民要抵抗李淵+李建成集團,壓力也是很大。

③:下毒陷害:之後發生的一件事徹底激怒了李世民,太子李建成在夜間召李世民過去一起飲酒,誰知李世民飲後吐血數升,後被淮安王李神通幫助下返回住所。

而李世民集團也不甘示弱,雙方持續明爭暗鬥,而李淵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裏,但他的優柔寡斷不僅沒有緩解兩方緊張的局勢,相反在李淵的默認下太子黨加緊陷害李世民,而李世民搏命一擊。

二、沉默中的爆發

在秦王府諸幕僚屬官的苦苦勸說下,李世民還是有所顧忌,他認爲骨肉相殘是古今大忌。

而幕僚們用古賢舜帝的例子來勸說秦王李世民先下手爲強,早日製定事變計劃。李世民這才下定決心。

武德九年六月(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領心腹骨幹長孫無忌、杜如晦、尉遲恭等人進朝面見李淵,並在玄武門舍下伏兵。

而李建成集團還沒有察覺到危險已悄然而至,李建成、李元吉來到臨湖殿,發現不對勁後掉頭就走,李世民招呼太子李建成,但李建成心虛,朝背後連射了三箭都沒有命中。

李世民一箭親自將太子李建成射殺,後來李世民和李元吉廝打在一起,李元吉用弓箭勒李世民的脖子,關鍵時刻尉遲恭出現,他大喝一聲,李元吉逃跑,後被尉遲恭射殺。

而唐高祖李淵也被軟禁,至此,玄武門之變以李世民的完勝而結束。

三、事變後的分歧

626年八月九日,李淵退位稱太上皇,並下詔:“國家庶事,皆取秦王處分。”

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被殺,這還不夠,李建成的兒子安陸王李承道等五個兒子和元吉的兒子樑郡王李承業等五個兒子一共十個侄子李世民都想殺害,太上皇李淵看不上去了,他對李世民說了句狠話:“汝殺吾子孫,他日汝子孫亦復如此!”,顯然李淵已經很氣憤了,但這這也沒有阻止李世民的屠刀。

他還是堅持把十個侄子殘忍殺害,還在宗室的名冊上刪除他們的名字。

之後還有更不人道的事情:秦王府諸將領準備將李建成集團的100餘名親信全部誅殺,並沒收他們的家產。

武將尉遲恭堅持爭辯說:“罪孽都是兩個元兇所犯,他們已經伏誅了,如果牽連他們的黨羽則會危害社稷安定”於是諸將領停止了追殺李建成集團餘孽。

之後李世民下旨:“凶逆之罪,止於建成、元吉,自餘黨與,一無所問。”

而在李世民的14個兒子裏除了唐高宗李治和他的第十三子李福外,其他三個兒子早夭,其他九個兒子都因爲不明原因的死亡了。

“不信擡頭看,蒼天饒過誰”。

不知道晚年的李世民在皇宮龍椅上回想往事時,不知道他是否有過一絲悔意呢?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